2019049

古人的友谊

王徽之是一把好手。

作为东晋名士,他生性高傲,才华出众,不仅留下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典故,还引得后世众多画家争相描绘,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剡( shàn )溪访戴图》就是最好的例证。

剡溪访戴图 黄公望 云南省博物馆藏

什么是剡溪访戴(又叫雪夜访戴)?

那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年冬天,鹅毛大雪下了几天,某日深夜雪停后,一轮圆月挂在空中,照的地上晶莹剔透。王徽之推开窗,见到皑皑雪景和当空明月,兴之所至,让家人取出酒具,细酌起来。此刻,他突然想起了远在百公里之外的朋友戴逵,于是叫上随从挥桨而去。船整整行了一夜,拂晓时,终于到达戴逵家。抬头望去,明月已去,美景不再,王徽之转身将要返回,随从疑惑,他答道:“我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这个故事,满是文人随心所欲的逸兴,是魏晋时期隐逸名仕处世和交友的典范。不过,现代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每当我们品尝到“意外”的美食,看到难忘的景色,也会想起远方的老友,也有立刻分享的冲动,只是,我们少了王徽之的一点任性而已...

雪夜访戴 戴进

如果恋爱是人生的必需品,那真正的友情只能算是一种奢侈品。

魏晋文学家刘峻提出的“素交”,最能表达友谊的精髓。一个“素”字,把纯洁真朴的交情形容得淋漓尽致,正如钱钟书所说:“真正的友情,看来素淡,自有超越死生的厚谊,它是比精神或物质的援助更深微的关系”。

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代交通不够便利,书信需要跨过山川大河才能抵达朋友处,在今人看来,他们的传递过程有些缓慢,表达方式有些“矫情”,但这些慢条斯理的问候和表达,却最得“素”字之意。

《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存疑)写给朋友的一封问候信。与《兰亭序》不同,它是王羲之远离官场后“随意”书写而成,十分纯粹,也更具文人的清雅气质。其内容是: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这 28 个字的断句方式历来争论不休,考虑到魏晋时期的诗歌流行四言,或许四字断句的形式最为合理——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如何断句只关乎阅读,并不影响含义,这封信的字面意思是一场快雪之后,天空转晴,王羲之想将这份喜悦分享给朋友张侯,同时为之前的事略表歉意。

字帖虽被命名为《快雪时晴帖》,但他与朋友分享的却不只是雪景或晴天的美景,而是看到天空初晴后的心境,实际上,分享的是喜悦,这或许就是钱钟书笔下“更深微的关系”。

同样是谈论天气,含义却不尽相同。当我们与朋友之外的人谈论天气时,被谈论的可能只是天气本身而已。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与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魏晋风度不同,赵孟頫的友情更加质朴。

1295 年,在济南任总管府事的赵孟頫奉命进京编修《世祖实录》,他借机告病辞官回到故乡吴兴,文学家周密常来与其讨论文字与丹青。赵孟頫深知好友祖籍济南,却未曾回过家乡,于是常与他分享为官时期所见的齐鲁风土人情,以解其思乡之情。某日,他将在济期间的记忆画了下来,赠予好友,希望给以慰藉。看到画后,周密感动不已。

这幅象征着友谊的画作,就是著名的《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题跋

赵孟頫在题跋中写道:

“公谨(周密字公瑾)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来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曰鹊华秋色云。元贞元年十有二月。吴兴赵孟頫制。”

鹊山

画中,右方突立的是尖状山是华不注山,盘踞在左面的是鹊山,画题就是由这两座山而起。左方可见山羊四五只,在几间简陋的茅舍前啮食,水边轻舟数叶,舟中渔叟正安静地工作。

这是赵孟頫绘画风格最为独特的一幅画,画境清旷恬淡,恬静悠闲,他描绘的虽是秋景,却并无萧条之感,通过色彩渲染,使画面极富节奏感。

它是赵孟頫内心印象的映射,也是给好友的最好礼物。

屋舍几间(点击图片可购买)

这一生,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很多可以称之为朋友的人,而真正的朋友,则是淡而不腻。

我们可能不会像王徽之一样乘兴而去,不会像王羲之一样给 TA 写信,也不会像赵孟頫一样为 TA 作画,但 TA,一定是你愿意去分享的彼此具有“深微关系”的人。【作者:一奥 | 新浪微博:莫一奥在这

另,LCA 采用进口宣纸及技术,无限接近原作的复制制作了这幅《鹊华秋色图》,既然原作遥不可及,何不留下一张收藏级复刻品?喜欢的朋友点击上图可购买,也可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进入微店购买。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