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纷争,诸侯争霸。其中,袁绍少年成名,名望最高;祖上四世三公,家世最好;据有冀、幽、青、并四州,实力最强。然而,袁绍最终却被曹操打败了,何以如此?

关于袁绍的败亡,历来有不少讨论,也总结了不少原因。比如袁绍为人刚愎自用、难以采纳他人正确的建议、不懂的使用人才等等。但我以为,袁绍之所以败亡的关键原因是内部不和。

一、兄弟不和

袁绍、袁术是亲兄弟,袁绍是庶出,袁术是嫡出。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袁绍被推举为盟主,袁术因此心怀不满。袁绍想立刘虞为帝,袁术趁机抬杠反对,袁绍、袁术从此产生隔阂。袁术联合公孙瓒,袁绍联合刘表,二人各自结交党羽,伺机打对方的主意。

当时,多数豪杰选择站在袁绍一边。袁术对此十分愤怒,说:“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他还给公孙瓒写信说:“绍非袁氏子。”

袁绍听到后,也十分愤怒。初平二年,袁术派孙坚前去攻打董卓,袁绍就趁机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偷袭并攻占孙坚的根据地阳城。

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温去世。袁绍委派袁遗兼任扬州刺史。袁术派军队击败袁遗,袁遗逃到沛,被乱兵杀死。袁术任命下陈瑀为扬州刺史。

总之,袁绍、袁术兄弟不仅不能携手对外、和睦共处,反而还相互牵制与消耗,这才给了曹操可乘之机,先后被曹操打败。

如果袁绍、袁术兄弟能够和睦共处,携起手来一致对外,那么,以袁绍据有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北方四地,袁术在南方据有扬州之地,兄弟两人一南一北,谁人能与他们相抗衡?天下,恐怕真就归于袁氏了。

二、部下不和

兴平二年,汉献帝受迫于李傕、郭汜,一路颠沛流离,从长安回到洛阳。此时的洛阳,几经战乱,已经人丁稀少、破败不堪,很不适宜再做国都。

袁绍的监军沮授于是建议,袁绍应该趁机把汉献帝接到冀州来,以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而郭图、淳于琼等人却认为,如果把汉献帝接到冀州,则袁绍会处处受到节制,不利于争夺天下。

建安四年,在是否出兵攻打曹操的问题上,袁绍的主要部下们又出现了意见分歧。

沮授、田丰主张,袁绍不应该急于出兵攻打曹操,而应该与曹操打持久战和游击战,抓紧内部农业生产,与民休养生息,同时采取疲敌之策,派小股精兵不断骚扰曹操防区,使曹操疲惫不堪。

郭图、审配却认为,袁绍的实力比曹操强大,将士们都想要立功疆场,如果不乘机奠定大业,就有可能错过时机,会出现“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的结果。

官渡之战期间,许攸主张,趁曹操大部分兵马都官渡与袁绍对峙之机,派兵去攻打曹操的大后方许都。袁绍没有采纳。恰在此时,许攸的家人在邺城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将他们逮捕。许攸知道后大怒,就投奔了曹操,并给曹操献上了火烧乌巢的计策。

曹操于是亲率五千兵马火烧乌巢,攻打淳于琼。袁绍的部将张郃、高览主张应该尽快出兵援救淳于琼,而郭图则主张应该出兵去攻打曹操的大本营,张郃、高览与郭图的意见也出现了分歧。

袁绍最终又采纳了郭图的意见,还派持有不同意见的张郃、高览去攻打曹操的大本营。张郃、高览无法攻下曹操大本营,郭图因为自己的谋划失败,害怕被袁绍怪罪,便诬陷张郃、高览。张郃、高览恐惧,于是率部投降了曹操。

官渡之战前夕,荀彧曾对袁绍的主要部下做过评价,说:“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后来的事实证明,荀彧此番评价,可谓是目光如炬、一语中的,十分精准。袁绍部下不和,有袁绍御下无方之失,也有其部下个性使然。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人心一旦不齐,那就是一盘散沙。官渡之战前,袁绍实力远比曹操强大,如果袁绍能够统一其部下思想,让大家像曹操的部下那样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么,无论袁绍采取沮授、田丰的计策,还是采纳郭图、审配的策略,实际上都有很大机会打败曹操。

但遗憾的是,袁绍始终无法做到统一部下思想,凝聚部下共识,而是或有意或无意地纵容了自己部下的意见分歧与不和,这也是导致袁绍败亡的关键原因之一。

三、儿子不和

官渡战败,袁绍兵力受损严重,有七万精兵被曹操活埋,但其地盘并没有丢失,仍然占据着北方四大州,仍然有与曹操争夺天下的资本。可惜的是,袁绍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了抢班夺权、自相残杀,终于被曹操彻底打败了。

袁绍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袁谭、袁熙和袁尚。袁谭是长子,是袁绍的法定继承人,但袁绍却偏偏喜欢小儿子袁尚,准备把自己的基业交给袁尚,这直接导致了袁绍的儿子们的不和。

为了给袁尚铺平继承道路,袁绍先是把袁谭过继给自己已死去的哥哥,后又不听沮授劝谏,以放出去锻炼、考查为理由,把袁谭、袁熙支离邺城,让袁谭去担任青州刺史,袁熙去担任幽州刺史,外甥高干担任并州刺史。

建安七年五月,因官渡之败而一直耿耿于怀的袁绍羞愧愤懑离世,袁绍的儿子们也从此开启了抢班夺权、自相残杀的模式。

逢纪、审配一向被袁谭所忌恨,而辛评、郭图则拥护袁谭,且与逢纪、审配有矛盾。等到袁绍死后,众人都认为袁谭是长子,打算拥立他继承袁绍。审配等人恐怕袁谭掌权后,会受到辛评等人的报复,就假传袁绍的遗命,尊奉袁尚做袁绍的继承人。

袁谭自青州赶来奔丧,不能接替父亲的职位,就自称车骑将军,驻军黎阳。袁尚拨给袁谭很少一部分兵力,而让逢纪去跟随他。袁谭请求再增加兵力,审配等人商议后又予以拒绝。袁谭大怒,杀死逢纪。

同年九月,曹操趁机渡过黄河,多次打败袁谭、袁尚的军队。此后,曹操又采纳谋士郭嘉的计策,从邺城撤兵回许都,让袁谭、袁尚兄弟从一致对外转变成内斗。

果不其然,建安八年五月,曹操从邺城撤兵回许都后,郭图、辛评便乘机挑拨离间,让袁谭率部攻打袁尚,兄弟俩在邺城门外大战了一场,结果袁谭战败,退回南皮。同年八月,袁尚亲自统帅大军进攻袁谭,袁谭又败,逃到平原,据城固守。

袁尚围住城池,发动猛攻。袁谭因此派辛毗向曹操求救。而这无异于与虎谋皮、引狼入室。曹操很爽快地答应了出兵救援袁谭,并于十月进军到黎阳。

袁尚听到曹军渡过黄河的消息,赶紧解除对平原的包围,撤回邺城,其部将吕旷、高翔则在此时背叛了袁尚,投降曹操。

建安九年二月,袁尚又到平原去进攻袁谭,而曹操则又趁机攻打邺城。七月,袁尚率军回救邺城,却反被曹操包围。袁尚派人向曹操请求投降,被曹操拒绝,只好乘夜逃走,退守祁山。

曹操于是攻下邺城,处死审配,占领冀州。

而在曹操攻打邺城时,原已归降曹操的袁谭又背叛曹操,在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数地后,又进攻据守在中山的袁尚。

袁尚抵挡不住,败走故安,投奔幽州刺史袁熙。十二月,曹军到达其门,袁谭自平原撤出,退守南皮,在清河沿岸布防。

袁家兄弟自相残杀,再次给了曹操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他率部进入平原,轻轻松松就占领了平原诸县。

建安十年,曹操攻陷南皮,袁谭出逃,被曹军杀死,郭图及其家人,也被曹操处死。与此同时,袁熙因为部将焦触、张南叛变,与袁尚一起投奔辽西乌桓部落。

建安十二年,曹操以田畴为向导,偷袭柳城,袁熙、袁尚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等率领数万骑兵在白狼山与曹操大战。张辽在乱军之中斩杀了蹋顿,袁熙、袁尚再度败走,逃到辽东。曹操随后威逼辽东太守公孙康斩杀袁熙、袁尚,并将两人的首级献给曹操。

至此,东汉时期袁家四世三公所积累下来的显赫家世地位,败亡得一干二净,袁绍彻底沦为为曹操做“嫁衣”的冤魂。而纵观袁绍之败亡,我们不难发现,关键原因正是其内部出现了各种不和。

古人说,家和万事兴。又说,攘外必先安内。袁绍兄弟不和、部下不和、儿子不和,何以成大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