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活动和技术的进步,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例子了。位于中亚的咸海就是众多受害者中的一个显著案例。

咸海原为世界第4大湖,水源补充主要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平均水深13米,最深处水深64米,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千米,这几乎已经相当于一个斯里兰卡的国土面积那么大了。咸海丰富的水资源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农业和渔业发展机会,据说当地渔业年捕捞量可以达到4万吨那么多。又因为咸海的入水量小于湖水的蒸发量,所以咸海的含盐量要比普通的淡水湖高得多,尤其是在咸海全盛时期,产盐量在世界上是任何湖泊都不能与之匹敌的,曾经还是亚洲第一大咸水湖。

但是这些属于咸海的辉煌和称号已经成为了无法逆转的过去,由于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大量用在了农业和工业上,再加上这些年天气持续干旱等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咸海水位逐年下降,湖面积急剧减小,湖水的盐度增高,鱼产量减少,很多鱼类也因此走上灭绝的道路。咸海就此一分为二,形成了南咸海与北咸海,后来湖中的复活岛与大陆相连,又将南咸海分为了东西两部分。更不幸的是,2009年,东南咸海已经彻底消失。在2014年,咸海已经萎缩到只剩下几千平方公里了。如果还不及时采取措施的话,预计咸海将在2年后会完全从地面上消失。

其实,早在苏联解体之前,苏联的工程师就开始计划着让咸海有计划的干涸,以便将其改造成农田,但是没想到的是,咸海的干涸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他们的预期,不仅如此,他们同样也低估了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随着咸海大面积干涸,一方面引起了湖水盐浓度增加,导致大量鱼类死亡甚至灭绝,另一方面导致湖底盐碱裸露,在风力的作用下,大量盐碱洒向周围,加速了这里的沙漠化进程,每年这里都要发生几十起盐沙暴。更让人们担忧的是,局部沉积层中除了盐以外还有化肥和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沙尘暴发生时也会被卷起,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现在在部分干涸的咸海上,依稀还能看到那些生了锈的渔船,但是昔日的第四大湖已经支离破碎了,奄奄一息的咸海,能够复原,还是彻底消失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