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话已经成为了一个特色,甚至都可以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过为了满足现代化需求,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融入现代化社会,不少父母都会从小要求孩子讲普通话,这也导致了不少湖南小孩连方言都不会讲。湖南方言有很多专有名词,比如说恰饭,妹陀,细伢子,这些词都已经根深蒂固在湖南人的脑海中了,所以当湖南人说普通话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忘记转换。

湖南“塑料普通话”有多强?所向霹雳的东北口音,都没能逃脱制裁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湖南人说普通话,相信不少外地人在听过湖南人说普通话之后,都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味道。其实湖南的塑料普通话感染力还是很强的,不少外地人来湖南读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湖南本地的学生普通话逐渐变好了,但是外地学生的口音逐渐湖南化。

湖南是方言非常多的一个省份,一个镇都能有几种不一样的方言,更何况一个这么大的省了。因为方言跟普通话的融合,所以导致了塑料普通话的诞生。准确的说,大家都是将不标准的普通话称为塑料普通话,不过其他省份也有塑料普通话,就像四川一样,不过他们那边将不标准的普通话称为椒盐普通话。

湖南方言有很多专有名词,比如说恰饭,妹陀,细伢子,这些词都已经根深蒂固在湖南人的脑海中了,所以当湖南人说普通话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忘记转换。另一方面湖南人说话比较快,音调比较高,当你跟湖南人对话的时候,往往没有听明白对面在说什么,他已经说了很长一段话了。

不仅仅是说话比较快,湖南人的音调比较高,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高法呢。不少湖南人在说话的时候,都喜欢在结尾部分加上咯、么、子、啦、嘞等等。另外,湖南人有一个字母说不好,比如H、F、W,湖南人能够被说成芙南人,或者是无南人。不过因为普通话需要普及,很多老师被迫在课堂上说普通话。原本在湖南当老师是没有普通话要求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上课必须说普通话,因此,不少老师就只能讲塑普了。

其实各地的方言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湖南对文字的读音也是按照古代的读音,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汉语词典里面找不到很多词眼的原因。湖南话已经成为了一个特色,甚至都可以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过为了满足现代化需求,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融入现代化社会,不少父母都会从小要求孩子讲普通话,这也导致了不少湖南小孩连方言都不会讲。

不知道各位如何看待湖南具有特色的塑料普通话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