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承办、网龙华渔教育、雅森国际协办的“第三届设计、计算与创新思维培养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论坛汇聚众多学者、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优秀企业代表,从不同视角分享三大思维培养的理念和案例。会议还就人工智能与教育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曾海军向与会嘉宾和参会代表介绍了论坛的活动安排并回顾了前两届论坛的精彩瞬间。

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曾海军

专题报告:“设计思维与创新思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作了题为《设计——再‘格式化’的思维方法》的主旨报告。柳教授认为,现代社会的设计需要颠覆性的创新,设计是一个博弈的思维方式,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具有抽象能力。中国传统思想强调“格物致知”,而创新就是对“格物”的再研究。柳教授强调,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基础研究”的厚积薄发;只有长期重视“基础教育”,才有“产业创新”的“人才土壤”。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胡卫平带来题为的报告题为《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应用》。当前,青少年创新素质亟待提升,胡卫平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证明,可以通过培养和干预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他认为,基础教育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至关重要。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胡卫平

网龙高级副总裁林琛的告题为《设计方法论2.0——设计的工具化应用与人才培养》。报告回顾了“设计方法论1.0”,进而提出“设计方法论2.0”,并探讨其对企业的价值——设计思路显性化、与开发等下游环节链路贯通等。报告还提到“设计方法论2.0”与高校中的设计教育的结合,林琛建议开设“设计方法论”课程,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他表示网龙华渔愿意与高校一起推动“设计教育”,培养更多创新型设计人才。

网龙高级副总裁林琛

本环节由华渔教育智库主任年智英主持。

Panel:“创客和STEAM中的设计思维培养”

华渔教育智库主任年智英以“设计思维:助力未来教育”为题,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的“设计与学习课程”。该课程融合了国际顶尖高校与知名企业的设计思维模型和网龙网络公司实践经验沉淀的设计方法论理念及工具,联合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国际导师和企业界的优秀行业导师共同指导。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带着企业方提出的真实问题进行项目制学习的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项目制协作学习的能力、基于真实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以及借助设计来表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渔教育智库主任年智英

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学科高级教师毛澄洁关注设计思维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她在题为《设计思维让课堂教学绽放新样态——以数字科学家课程实践为例》的发言中,以“小树有多高”和“机器人的四键琴”为例向大家介绍了北京景山中学的校本必修课程的理念模式和方法。

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学科高级教师毛澄洁

北京八中科技教育办公室主任高颖在题为《科学普及铸造坚实基础,科技创新成就精彩人生》的发言中分享了北京市第八中学如何通过开展活动课程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北京八中科技教育办公室主任高颖

西安交大附小创客工坊负责人向金发言的主题为“可控的不确定的STEAM大班教学课程开发”,他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可控的不确定性模式在大班教学中的落地与应用。

西安交大附小创客工坊负责人向金

培生课程高级顾问郑良栋带来题为《创新能力培养:STEM课程设计及案例分享》的报告。他以案例为依据,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揭示STEM教育的本质及特征,课程设计的原则以及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生课程高级顾问郑良栋

本环节由北京化工大学产品设计系副主任马东明主持。

北京化工大学产品设计系副主任马东明

论坛:“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嘉作了题为《开创未来的核心能力——计算思维》的报告。刘嘉指出,计算思维是人的思维,而不是计算机的思维;计算思维是学会逻辑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式;计算思维是每个职业都需要的技能。他还从脑科学研究出发,强调培养计算思维不是学习枯燥的代码,而是数理逻辑思维、创新意识、批判精神等优秀的思维品质的综合,是成就未来精英的必修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的报告题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的计算思维》。熊璋解读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的计算思维,明确了信息素养的四个维度: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周龙平做了题为《人大附中的人工智能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的报告。人大附中构建了旨在培育智能素养的AI+STEAM跨学科综合、分层多维多元课程体系,以未来教育探索创新为主要任务,组建人工智能教育的跨学科创新课程的师资队伍,创设未来师生学习共同体,整合学生各类科技活动与科技社团,举办“人工智能周”系列活动,将智能素养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钟。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周龙平

本环节由中国教育报环球教育主编黄蔚主持。

中国教育报环球教育主编黄蔚

Panel:“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魏雄鹰与大家分享了“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展示了浙江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探索,如课程建设、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等,着重介绍了如何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科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的初步实践。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魏雄鹰

中科院自动化所高级工程师刘希未的发言题为《面向智能时代的中小学计算思维教育》。他针对中小学阶段的计算思维教育提出一些建议,并探讨在人工智能教育和竞赛中计算思维的应用。

中科院自动化所高级工程师刘希未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高中信息技术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熊雪亭分享了“人工智能在西城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介绍了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背景、西城区课程的开设现状以及课程今后的努力方向。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高中信息技术教研员熊雪亭

百度教育事业部AI教育负责人黄桂晶介绍了“基于智能技术的百度教育服务”,分享了百度在教育领域应用智能技术开发的产品和服务。

百度教育事业部AI教育负责人黄桂晶

与会嘉宾还围绕“计算思维培养的课堂呈现形式”“人工智能时代对计算思维培养的新要求”“人工智能教育如何在中小学落地(实践或规划)”“展望人工智能时代下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等议题展开讨论。该环节由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严晓梅主持。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严晓梅

“设计、计算与创新思维培养论坛”自2016 年开始举办,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该论坛旨在探索三大思维培养的理念与实践发展,已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领域具有学术性、思想性、引领性的品牌论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