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历史虽短,才区区40来年,但却出了不少话题性人物。有“史上屠龙第一人”之称的宇文护,便是这样一个人。

宇文护(513-572年),胡名萨保,北周宇文氏皇族。其父宇文颢是北周太祖宇文泰的长兄。


宇文护早年生长在北魏六镇,六镇大起义中,他跟随父亲和诸叔父流离于乱世,后来父亲战死,他和亲哥哥宇文导随宇文泰来到关中。

宇文氏家族在战争中饱受摧残,人家非常稀少。宇文泰执政于西魏,家族中成年男丁仅有宇文泰和宇文导、宇文护叔侄3人,所以宇文泰一直把宇文护兄弟俩当亲儿子看待。

556年宇文泰病逝,在此之前宇文导也病死,宇文泰的世子宇文觉只有15岁,无法镇慑诸将。宇文泰遗命时年44岁的宇文护辅政。

557年宇文护不负重望,扶助堂弟宇文觉废掉西魏,建立北周。宇文护随即被任命为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北周帝国实际上的掌舵人。

宇文护资历相对关陇集团的勋臣们还比较浅,所以掌权后引发许多人的不满。八柱国中的两位大将赵贵、独孤信,暗中谋划要刺杀宇文护,结果宇文护提前获知,将赵、独孤二人杀死。


北周闵帝宇文觉忿于皇权受制,在宫中训练武士,想要对付宇文护。结果同样是鸡蛋碰石头,被宇文护废去帝位,不久赐死于家中,享年16岁。

继立的明帝宇文毓是宇文泰的庶长子,他对宇文护政由己出、废立天子颇有怨言,宇文护不能容忍,便下毒害死明帝,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是为周武帝。

周武帝

周武帝即位后吸取两个兄长的教训,对权力一无所问,甘心当傀儡皇帝。

武帝性格极为坚忍,表面虽然恭顺无比,和宇文护相处非常融洽,内心却充满了刻骨的怨毒,他暗中积蓄力量,一直没有放弃诛杀宇文护、夺回大权的希望。

从560年即位,一直缩头等待了12年,30岁的宇文邕终于等来了机会。

此时宇文护的威望已从辉煌的顶点慢慢坠落。他发动的两次对北齐作战失利(晋阳之战、洛阳之战),两次对南陈作战失利(湘州之战、沌口之战),不仅让北周实力受损,也让他以臣制君的套路增添了几分失道寡助的色彩。


沌口之战示意图

再加上宇文护用人失当,他的儿子、亲属们又恃权放纵,做了不少坏事。一大批朝臣因此对宇文护积累了不少敌意,这些人既有领兵大将如杨忠、李穆、韦孝宽,也有皇室姻亲重臣如窦炽、于翼,还有一些中层干将如柳庆、令狐整等人,宗室之中,齐国公宇文宪、蔡国公宇文广,虽然是宇文护阵营中人,但是目睹宇文护作威作福,也颇觉不妥。特别是宇文宪,因为材武过人被宇文护任命为大司马掌管军权,经常代替其向皇帝汇报一些军国大事,碰到宇文护办事不合适或是态度不敬的时候,宇文宪便两头说好话,缓解了不少矛盾。然而,宇文护却对这些矛盾视若无睹。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或许正是执掌大权太久了,目空一切,高枕无忧,让他开始变得昏聩。

宇文邕看准时机,开始和周围的几个年轻人秘密商量诛灭宇文护,这些人包括内史下大夫王轨、小宗师宇文孝伯、右宫伯宇文神举。

宇文护的府第有重兵护卫,各府兵主要将领也都是宇文护的心腹,公开夺权肯定行不通。要杀宇文护,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刺杀。12年前闵帝谋刺不成反被杀的教训如在昨日,宇文邕并非不知道。但如今宇文护已不像当年前那么高度戒备,自己装孙子装了12年,确实让宇文护相信自己是个胸无大志的傀儡。

恰在此时,宇文邕的同母弟弟卫国公宇文直,因为沌口之战失败而被宇文护责罚,对宇文护心生怨恨,进宫向宇文邕诉说委屈。对这个弟弟,宇文邕也是颇有不满,先前他作为同胞兄弟,却跑去支持宇文护,现在失意了才想起了亲哥哥。然而宇文邕所谋者大,宇文直手里仍然有兵,得到这个外朝强援,更加增添了底数,他收起了不满,向弟弟交了底,让他同谋刺杀宇文护。兄弟二人一拍即合,刺杀之谋终于定了下来。


572年三月十八日,宇文护从同州回来,那里是他的封地,还驻扎着由他的世子宇文训统率的蒲州总管府的直系军队。当然,宇文护去这个相当于北周副都的地方,不过是例行性的巡视,而非有所图谋。得知宇文护回来,宇文邕当机立断,把原本只有粗有轮廓的刺杀图谋,变成了详细的方案,而这个详细方案,他只告诉了亲弟弟宇文直。

当然并非宇文神举、宇文孝伯、王轨不可信任,皇宫禁地若是一下子聚集这么多人,难免引起宇文护的怀疑,而宇文直作为叱奴太后的亲生儿子,进宫探母有天然的理由。

刺杀地点定在了叱奴太后的宫中。武帝声称叱奴老太后最近嗜酒如命,请宇文护进宫劝解一二。宇文护坦然不疑,只身进入太后寝宫,武帝乘其不备,用手中的玉笏猛击宇文护后脑,将其击倒在地,埋伏在窗外的宇文直纵身入内,举刀杀死宇文护。北周武帝仅凭两人之力,结果了专权15年的宇文护。

随后,宇文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下诏声讨宇文护废杀先帝之罪,捕杀宇文护的儿子、心腹,大司马宇文宪闻讯随即入宫谢罪,宇文邕趁机收回兵权,宇文护时代就此落幕。北周官方随后盖棺定论,将宇文护定性为无君逆臣,基本抹杀了宇文护的功劳。

抛开北周主相之争,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总体来说,宇文护是功大于过的。

一是稳定政局。宇文泰死后,诸子幼弱,西魏皇族元氏一直蠢蠢欲动,政局可谓十分危险。宇文护作为强力人物,带领宇文氏度过了宇文泰死后的一段危机,阻止了诸老将、重臣分裂内战的可能。宇文护本人性格宽和,虽然是实际上的皇帝,也并未对异己力量大肆屠杀,这使得创业一代和第二代之间的接班、交替能够平和进行,从而保证了国家整体稳定。这与关陇政治集团大多数人利益是一致的。

二是保持发展势头。宇文护不是好大喜功的人物,他执政后没有追求十分政绩工程,大政方针总体上萧规曹随,坚决地延续了宇文泰的基本政策方向,例如行周礼而不拘泥于周礼,扩大府兵组织,致力于发展关中经济等等。其执政十五年间,北周逐渐消化、稳定新占领的益州、荆州等地区,经济实力大大增长,从而在三国对峙中雄立一方。

三是集中军权。宇文泰设八柱国大将军统其国兵,具有先天的分治属性,只不过立国之初,在长年征战、一致对外的条件下并未呈现离心趋势。当外部威胁逐渐减小时,各领兵实力派难免对最高权力心生觊觎。宇文泰本人没有太好的办法,到他死之前,也仅兼并了李虎一部之兵力而已。宇文护借助权力更迭时机,将其余几部兵力全部集中,彻底改变了八部兵制,客观上消除了鲜卑部族式政权的痕迹,对北周汉化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可以说,正是有了宇文护15年相对平和的施政方针,北周得以稳定地发展,积累了国力,事实上超越了北齐和南陈两大敌国。北周武帝上位之后,经过短短几年的整顿便能统一北方,基础全都是宇文护打下的。

然而由于北周官方的消极宣传,宇文护却总是以弑君者的形象出现在史册中,以至于后世给他定了一个屠龙第一人的称号,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实在是够悲哀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