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县延水关镇北村的山顶上有一座商周时期的寨子畔遗址,散落的断壁残垣诉说着黄河畔这个村落悠久的历史。站在这里,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第一个湾漩涡湾美景尽收眼底,大河在这里迂回蜿蜒,令人流连忘返。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母亲河昼夜不息的流淌将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古朴独特的民风民俗,通过一代代先民们的言传身教流传至今。82岁的刘世宝是北村土生土长的农民。由于家境贫寒,早年只上过两年冬学(冬季闲暇时候接受教育),但是聪明好学的他自学古文经典,又受曾祖父、祖父及父亲三代人的影响,从小就对地方习俗礼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成为古老文化第四代传承者。

初见刘世宝,满头银发,古铜色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正午的太阳下显得神采奕奕。走进院落里,干净整洁的庭院,摆满了丰收的果实。“受苦人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舍不得让土地荒掉。你看这是今年种的芝麻、南瓜、玉米......儿女经常劝说让我去城里住,哪怕住在村里也别再干农活了,但是我一闲下来就浑身不舒服。”刘世宝打趣地说。

勤快能干的刘世宝不仅在土地上播种着希望,也将传承传统婚丧嫁娶礼仪礼节铭记于心。刘世宝熟记婚丧仪式的几百道礼仪程序,从三十多岁起就成了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礼仪总管,成为当地人特别尊敬和推崇的一位礼仪文化组织者。

“婚丧嫁娶是最被陕北人看重并寄托了很多意义的生命仪式,也是最能代表黄土文化特征的具体体现。每种礼仪都有一整套丰富而复杂的程序,每道程序蕴含着不同而又庄严的意义。”谈起婚丧礼仪,刘世宝侃侃而来。“礼仪总管既是礼仪活动的策划者,也是具体实施者。一次完美的礼仪活动,不仅是一种仪式,也是对家族兴盛的一种展示和礼仪活动中彼此间的尊敬和厚爱。因此礼仪总管是一个神圣而又负重的角色。”

顺着刘世宝居住的院落往外走,不到五十米就到了刘世宝婚丧礼仪传习所。只见窑洞里摆满了各种婚丧礼仪用品,从喜结良缘到生老病死,作为一个传统婚丧嫁娶传承所,展室内样样俱全。

刘世宝逐个介绍展室内物品使用时间以及寓意,讲到婚礼上头环节时候,他刻意放慢脚步并详细讲起其中细节来。他说,上头(结发仪式)是婚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准备坠箱钱、核桃、枣、梳子等,还要有两个上头人说专门的上头词,前前后后有十来道程序。

参观完传统婚丧嫁娶传习所后,刘世宝拿出了他获得的奖项和证书,坐在院内磨盘上认真地擦拭着。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从事婚嫁礼仪总管长达五十余年,这些来自省市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就是对老人最好的礼物。

刘世宝家庭被延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市网信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评选为2018年圣地最美家庭

“我这辈子从祖上学会了这么多婚丧礼仪,给四邻乡亲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几十年的生活岁月里,我对先祖流传下来的这些习俗产生浓厚的感情。希望在有生之年将古老的民俗文化原汁原味传承下去。”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刘世宝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来源:延川快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