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在城市中,山野里,与各色朋友谈及到我们玩户外,登山时,神色里掩饰不住惊讶。

“你们是登山的?” “是的。” “你们登过珠峰吗?” “......"

上面提到的这种现象,足以说明珠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与越来越火的珠峰攀登不无关系。去年,有807名登山者登顶,这一数字远远打破了2013年667名的记录。2019年珠峰登山季早已开启,而据报道,南北两侧发放的登山许可已经超过了700多人,登顶人数能否超越2018年,还是未知数。越来越多的人对攀登珠峰趋之若鹜。

不过,登上珠峰真的是一个登山者最大的荣耀吗?除了珠峰,别的山就不是山了?

打个比方,如果在街上有个人突然逮住我问:“除了我们家男人克里斯吴,其他男人算男人吗?”我没准会一个耳光扇过去,然后问他:“这耳光的力度还男人吗?”

不幸的是,在我不算长的户外登山生涯里,还真就这么被人逮住问过本文的标题,不止一次。每次都搞得我惶恐不安哑口无言。幸运的是我现在舒适地坐在电脑前,有充足的时间仔细地琢磨这十个汉字,很快就想到了一个能把提问人搞得同样惶恐不安的回答:“那你觉得除了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算山吗?”

大家一定马上就能发现问题的症结——“峰”和“山”在汉语里显然不是同义词,甚至不是近义词。《说文解字》里“峰”的词条同“峯”,注释简单明了只有三个字——“山耑也”。峰是山的顶端,峰在山中。

从国际空间站上看到的喜马拉雅山山脉,珠峰就在其中,别问我哪个是它,我也不知道。PS:据说这张照片是专门考察宇航员眼力的。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这么一看,我文章开头的类比似乎有点不恰当,总觉得“除了我们家男人克里斯吴,其他人算人吗?”这种类比才更贴切一些。只不过对付问出这种问题的人显然不是一耳光就能解决得了的,这可能得牵扯到教育的问题,也搞不好要牵扯到医学问题……

关于山峰,山脉,山系在地理学上有严格的区分与定义,但毕竟没理由要求每个人都能像地质队员一样严谨的表述,所以今天的标题按照不那么符合汉语规范与地理学规范的理解方式翻译过来,想表达的应该是,“除了珠穆朗玛峰,其他山峰能与之媲美吗?”这样一个意思——至少这样看上不去不那么像是故意来找茬儿的了。

而“媲美”是个比较词,这个词的前面至少得有个比较的对象,这个对象一般不直接是个名词,更多的时候我愿意多加一个形容词,这样就避免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尴尬。

关于海拔

珠穆朗玛峰之高,8844.43米,这个星球上最高的山峰是也。如果单纯比海拔高度,这个问题的回答清晰明了,没有其他任何山峰能与珠穆朗玛峰相媲美。这是现在经过了大量的现代化测量得出的结果。

阳光照在珠峰顶。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但在历史上只拿海拔数据来“媲美”并不总是靠谱。就拿珠穆朗玛峰来说,在那里耸立了不知多少年,到19世纪中叶才被较准确的测量,被认为是世界最高峰。

在那之前一段时间大家都以为现在世界第三的干城章嘉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所以你看,那时的人们要是拿海拔说事,问出来的很可能是“除了干城章嘉峰,其他山算山吗?”这种问题,结果是被人按在地上啪啪打脸。

后来1930年突然冒出来一个大名鼎鼎的英国人洛克,跑到四川甘孜州的木雅贡嘎一测,发现这座山海拔竟然有9920米,对世界宣布这才是真正的世界最高峰。你要是兴高采烈地又问“除了木雅贡嘎,其他山算山吗?”结果是后来瑞士人测出来较准确的数据7590米(今天的准确数据应该是7556米)你又要被按在地上打一次脸。

刊登了洛克“惊天发现”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30年10月刊。图片来源:Amazon.com

你以为这就完了?到了1949年一个美国人跑青海测量了一次阿尼玛卿,得出的结果是9041米,于是又兴奋地宣布……然后你又继续问……我觉得脸毕竟是肉做的,打多了是会疼的……

关于“高”

用身体直观感受到的高和海拔高是两回事情。去过青藏高原的同学应该有过这种体验:路两旁随便一个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山头,跟当地的向导一问,海拔5000米还多;一群小伙伴坐车路过一个垭口,随便走了几步找个小土包一站,突然发现海拔比四姑娘山大峰还高,于是开始互相恭喜对方完攀了一座5000米级别极高海拔山,画面美得简直不敢看……所以我们看山高不高,还有个重要的概念——高度落差。

珠穆朗玛看起来的确非常高,但我确定她看起来不是最高的。我们国内观赏珠峰一般都是到定日县的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距离珠峰顶的直线距离19公里,高度落差在3600米左右。即使按照地理的方法,山麓完全闭合等高线算它的高差,也只有4100米。

从珠峰北大营看珠峰。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而林芝地区的南迦巴瓦峰虽然海拔只有7782米,其位于米林县的登山大本营海拔却只有3500米,高度落差达到了4200米。如果你跑到格林村去欣赏,更可以看到雅鲁藏布江与南迦巴瓦顶峰同框的奇景。这时江面的海拔只有762米,与峰顶的高度落差超过惊人的7000米。

南迦巴瓦与雅鲁藏布江同框。图片来源:gomilin.cn

国内另外一座著名的7000米级山峰,位于四川甘孜州的木雅贡嘎峰。她的西坡登山大本营位于海拔4200米左右的位置,虽然距离峰顶的高度落差在3300米左右稍逊于珠峰,但与峰顶的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左右。去过上海的同学可以想象一下你坐车行驶在高架上,看到浦东那边有五个上海中心大厦叠在一起的感觉……

在差不多的距离,看到对面有座比图上最高的楼还要高五倍的楼……图片来源:由nuaa在Pixabay上发布

攀登贡嘎卫峰那玛峰时看到的贡嘎西坡,像堵墙。图/耕天

而范围如果扩大到世界,之前我们提到过曾被当做世界最高峰的干城章嘉峰,其一条西南山脊一直延伸到1510米的河谷,距顶峰8586米高度差达到7076米。另外一座8000米级山峰南迦帕尔巴特的一条西北山脊直达印度河1044米的水面,高差达7081米。笔者没有去过这两座山,真不知道在这两个地点看这两座巨峰该是何其壮观。

相比上面提到的那些山峰,珠穆朗玛峰在高度落差上恐怕真的没办法媲美。

关于另一种“高”

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对一座山峰的审美仅仅停留在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的数据层面,显然是不够浪漫的。古人要比我们浪漫许多,同样是欣赏山的高:我在这里仰头看山,一直仰头仰不动了为止还看不到山顶,这山真是高!这是一个古代人在看山。没有数据,把脑子交还给眼睛和身体,让山的高度本身带来直观的感官体验与愉悦。

不像我们现在好不容易等来个节假日跑了几千几百公里去看山还得费老大劲去查查这山到底有多高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什么GPS北斗系统一顿操作心里暗暗和上次上上次看过的山比较一番确认海拔高度比以前看过的都高才感到舒服感到震撼。(这段很考验断句能力)

这很科学,但不浪漫,而且很像是去市场买菜买水果。我们习惯于生活在太多别人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中,恐惧于让自己的直观感受控制自己的大脑。这大概属于现代都市人普遍的困惑之一。我也经常有这样的困惑,看东西不浪漫。

事实上世界上有很多在宗教、政治地位上非常崇高的神山、圣山在高度上并不出类拔萃。这里仅举几个例子。

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甚至不是那片山域里最高的山峰。但却是苯教、佛教、印度教、古耆那教所认定的世界中心,在藏区和印度人心中都拥有崇高的宗教地位。每年有无数的人转它、拜它,不远万里磕着长头来见它。也正因为此,它到现在还是座处女峰,没有攀登记录。但也有小道消息称一个美国人登顶过此峰,下山时遇到虔诚的信众,受到了极为严厉地惩罚。

冈仁波齐峰。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太子雪山的主峰(很多介绍性的文字里说它是梅里雪山的主峰其实错误的)。在藏传佛教噶举派里有极高的宗教地位。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遭遇的山难使这座山峰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这次国家层面的登山活动与当地宗教信仰之间产生的剧烈冲突也引发了文化层面上更深的思考。最终在2000年,这座山被宣布永远禁止攀登。

太子雪山与梅里雪山群峰。图片来源:pixabay.com

除了高原上的雪山,还特别想提一下作为五岳之首,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政治地位崇高的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在海拔高度上其主峰玉皇顶只有1545米,但在四周平原与低矮丘陵地形的衬托下拔地而起,气势恢弘,在先秦时代便被认为是“天下第一山”。

不但在中国传统神话传说系统中有重要地位,而且自秦朝以来就是封建社会帝皇规格最高的祭祀活动——封禅的重要场所,成为国家政权的重要象征,在文化上也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

泰山石刻。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上面提到的这些山虽然看起来只能满足“仰头看起来很高”的标准。但若是比起在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高度,珠穆朗玛峰这个在藏传佛教神山系统里甚至排不上名次的女神,真的无法媲美。

关于攀登

自从珠穆朗玛峰被确认为世界最高峰起,登上世界的至高点就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话题。对于每一个登山者来说,能登上世界最高峰绝对是巨大的诱惑。在珠峰的攀登历史上,人类前后花了大约一百年的时间才最终成功登顶。从这个角度说,珠穆朗玛峰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

但是随着登山技术与器材装备的发展,以及商业登山服务的成熟,珠峰登顶人数已经成为世界上14座8000米级山峰里最多的。如果是跟随商业队伍攀登,在安全系数上也有相当的保障。加上线路的成熟,南北坡传统商业攀登路线上的很多难点地段都已长年架设好了梯子与路绳等装备,攀登难度大大降低。

昆布冰川上的梯子。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我比较习惯把攀登一座山峰的难度和危险程度分开看:走一根离地10厘米的钢丝对没有接受过走钢丝训练的人来说很难,却并不危险;过一座50厘米宽的独木桥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难度,但如果这根独木桥在500米的高空,这件事就变得危险。

在今天,攀登珠峰的传统路线当属于后者,跟随商业队伍攀登珠峰的难度,已经无法和许多其他山峰媲美。而他的危险,更多时候来自于登山者自身,毕竟无论什么时候攀登一座超过8000米的山峰都是对人类生理极限的极大挑战。

翻看世界上14座8000米海拔以上山峰的攀登记录,安纳普尔纳峰无疑是最恐怖的一座。虽然是人类征服的第一座8000米级山峰,但它至今仍然保持着超过40%的登山死亡率。这意味每三个攀登者里就有一人长眠于此山之中。其陡峭的山体给攀登和下撤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有超过75%的山难发生在下撤途中。另外多变的天气与频繁的雪崩特别是臭名昭著的C2的雪崩,也增加了登山者的风险。

安纳普尔纳的雪崩。图片来源:streets23.com

而如果我们把目光扩大到技术攀登或者说阿式攀登的领域,随便说几个四川四姑娘山三条沟里的名字如幺妹峰、婆缪峰、布达拉峰、野人峰、猎人峰等等,在攀登的技术难度上都要远远超过珠峰。在世界范围内,还有如阿尔卑斯三大北壁,喜马拉雅山区因一部纪录片而大名鼎鼎的梅鲁峰,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塔峰群,喀喇昆仑山脉的川口塔峰群等实在有太多业余登山爱好者无法涉足的山峰。

此类介绍性文章已经有很多,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可以自己检索资料,或者留言探讨,这里就不赘笔了。

川口塔峰群。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幺妹峰北壁。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巴塔哥尼亚高原托雷峰。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尾声

散散漫漫地聊了这些,也并没有要踩珠穆朗玛峰的意思,毕竟铁打的世界最高峰往哪里一站,都是一个无论如何也无法忽视的特殊存在。这篇文的主要目的只是抛砖引玉——最高,最大,最陡峭,最危险这些最高级的定语,虽然只能分配给某一座山峰,但我相信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的每一座山峰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存在,总有一个独特的欣赏维度值得人们去咀嚼品味。

所谓“发现美的眼睛”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我希望至少不要因为一座山峰,而对所有其他山峰闭起你美丽的眼睛。

马洛里那句著名的“Because it is there”,说的是因为珠穆朗玛峰就在那里,所以他要去攀登。而且我相信即使珠穆朗玛不是世界最高峰,他也不会后悔把自己的生命献给这座山峰。毕竟爱山的人,看什么山都是欢喜的。

最后这句话同样送给我家乡上海那海拔高度不满100米,却承载了我许多童年快乐回忆的佘山。我觉得你的家乡一定也有这样一座山。

户外探险商城

点我订阅杂志

VIP

给小犀牛加个鸡腿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