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治胆胰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近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成功为一名94岁患胆总管结石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高龄老人,进行了ERCP胆道引流术。

解除胆道梗阻,挽救了患者生命。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攀介绍,患者陶爷爷今年94岁,近1月反复发作腹痛,畏寒、发热,伴皮肤巩膜黄染。

曾两次入院治疗并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伴急性重症胆管炎、急性胆囊炎。

“因患者有脑梗塞、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3级 很高危)病史,既往曾行左髋关节置换术及膀胱癌根治术,现半身偏瘫、失语、听觉障碍,手术风险极高,患者及家属均不愿手术。” 王攀说道。

由于患者近1个月胆管炎病情反复发作4次,间隔最短出院仅1天后又再发住院。

每次发作均出现剧烈腹痛,畏寒、发热,皮肤巩膜黄染,如病情不及时控制极有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病痛却无法言说,家属亦因病情变化昼夜陪护、担惊受怕。

如不行手术,病情无法根治,患者的危局、家属的困局无法解除。

如行手术,再发脑梗、脑出血、心梗等非技术性风险即让人望而生畏。

如行手术,是行全麻下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还是内镜下ERCP手术?

如何抉择,让家属及医生均陷入两难。

经肝胆外科ERCP团队谨慎研究、讨论,并与家属充分沟通,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ERCP手术。

这样既能规避全麻风险,又能在“无创”条件下解除胆管梗阻、避免反复发作胆管炎,且如果术中出现意外情况可随时终止手术进行抢救。

11月26日,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在口咽部粘膜表面麻醉下给患者实施了ERCP手术。

术中发现患者十二指肠降部有个深大的憩室,而手术目标——十二指肠乳头(即胆管汇入十二指肠出口)却位于憩室深处的右侧壁,为乳头插管带来了巨大难度。

在ERCP项目组长于毅主任医师的亲临指导下,主刀王攀副主任医师、助手李青华主治医师顶住压力,娴熟地搭档配合,在5分钟内乳头插管成功,45分钟左右顺利完成了手术。

患者手术全程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安返病房。

回病房后,医生为老人制定了周密的治疗和护理计划。

通过术后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护理,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各项生化指标已正常,家属终于也放下心来。

ERCP相对于腹腔镜微创手术,对这种高龄胆管结石患者,有创伤小、恢复更快的优势。

王攀介绍,胆总管结石伴急性重症胆管炎是由于胆道梗阻并发细菌感染,合并多脏器损害的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

临床上多表现为腹痛、黄疸、寒战高热、感染性休克,且合并程度不等的精神症状。

该病发生后病情危急,病死率高。

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多因继发全身脏器功能衰竭、休克而死亡。

只有尽快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方能挽救患者生命。

ERCP技术是内镜中难度最高的诊疗技术,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现已成熟应用于肝胆外科疾病的诊治,但对于年龄高达94岁且患有心脑疾病的患者采取此类手术尚属首次。

(编辑Max。图片来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刘振 胡秀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