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剪纸、刻纸、扎糊的艺人俗称花儿匠。花儿匠的手工技艺分剪刻和扎糊两类。剪刻是指以剪、刻、凿等方法为主制作的民间艺术品类。其内容包括了剪纸、刻纸、皮影、剪贴画等。

  20世纪50年代前,民间服饰和布艺的制作中使用了大量的剪裁工艺。这些艺术品的造型顺序往往是由大及小,所使用的材质一般具有挺阔硬朗的质地,如纸、皮、竹木、石、陶瓷、象牙等。剪刻中常使用的工具有剪子、刀子、凿子、錾子和一些辅助性工具。

  剪纸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民间,剪纸图案被广泛应用于木版雕刻、铜器饰纹、布匹印染、窗花、灯彩和茶盏上的装饰等。刻纸也是民间工艺的一种常见形式,剪纸和刻纸两者虽然最终形式相同,但制作技法却不同。

  剪纸是一种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刻纸则需要用垫板、刻刀、尖锥子、钉子等工具,先将原有的样子放在20张或者30张薄纸上,然后将它们放在垫板上并用钉子固定,用刻刀由里到外一层层的刻,刻好花样后,刻纸就完成了。一般来说,剪纸更注重原创性,不受刻刀和纸张的限制,造型更加自由和随意。

  扎糊,是指以竹、木、铁丝等为骨架,以丝绸、纸等作外表,通过扎结、扣榫、糊裱等方法制作工艺品的方法,也是民间艺术中纸扎(又称扎作、糊纸、扎纸库、扎罩子、彩糊等)、彩灯、风筝、扇子等一类以扎糊方法制作的艺术品的总称。除了彩灯、风筝等自称一体的艺术品类外,扎糊一般主要指的是纸扎类的作品。广义的纸扎,包括彩门、灵棚、戏台、店铺门面装潢、匾额及人物、风筝、灯彩等项。狭义的纸扎,主要是用于祭祀及丧俗活动中的纸人纸马摇钱树、金山、银山、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可用来焚烧的纸制品。

  然而,随着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从20世纪60年代后,花儿匠的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刻纸、扎糊艺术孕育而生。

  戴曾群 张颖辉 主编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赞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投稿请发邮箱519691373@qq.com

  资讯.文化.品牌.策划.活动.推广.旅游.电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