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原名粟多珍,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虽然没有参加过长征,却在南方三年的游击战争中得到了历练。

粟裕善于打险仗,在解放战争初期的苏中战役中,他以3.3万余人的兵力,迎战国民党军12万人的优势兵力,取得七战七捷的辉煌战果,开创了消灭美械装备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先河,粟裕也因此被称作“常胜将军”。

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正是有了他的斗胆直陈,才说服毛泽东先不渡江,而是进行淮海战役。1948年9月24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在一间由三张长桌,几幅作战地图组成的作战总指挥部里,毛泽东彻夜未眠,双眼布满血丝,正聚精会神地研究着一份电报。

其实,他收到这份电报已经过了一天时间了,却迟迟无法拍板。原来,这封电报是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发来的。

粟裕在电报中写道:“为更好地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以及便于而后华野全军,进入陇海路以南作战,建议立即进行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粟裕第四次提出在中原打大仗的建议。

在此前1948年1月,毛泽东发给粟裕的电报,是要求粟裕的华野三个纵队渡江南下,到国统区建立根据地,有利于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国民党占领区。

粟裕则是几次在电报里建议不渡江,电报最后,他还小心翼翼地写下了“斗胆直陈”几个字。多年的征战,为粟裕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说:古时候有这样的话嘛,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我们只照抄照转上面的命令,这样下去非打败仗不可。

粟裕认为,在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以后,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的关键,是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

1948年4月30日,河北省阜平县的陈南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五大书记围坐一堂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听取粟裕的汇报,中央书记处在听取了粟裕的汇报后,决定把渡江这件事,推迟四到八个月。

就这样,在半年的时间里,粟裕软磨硬泡,说服了毛泽东,而毛泽东根据当时国内战局的变化,审时度势确定了举行淮海战役的必要性,但是如何打胜如此关键的淮海战役呢?

对于这场大歼灭战第一个要打的城市,毛泽东想到了徐州。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重镇,尤其是当陇海和津浦两条铁路,在这座城市交汇之后,它在军事家心目中的地位,更是不言而喻。

镇守在徐州的国民党军队,大体沿陇海和津浦两条铁路排成十字阵型,往西则是白崇禧的华中国民党“剿总”司令部,而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已经位于十字型东北方和西方,剑指徐州。

1948年11月5日,徐州“剿总”司令部发现华野主力有南下迹象,下令各部向徐州和津浦路两侧收缩,准备与解放军决一死战。蒋介石要求黄百韬第七兵团迅速集结,放弃海州,连云港,西渡京杭大运河,向徐州靠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