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资本牛奎光:硬科技公司竞争的第一天就是全球化的

创客猫注:本文来源于第六届WISE大会——“WISE 2018新经济之王”上,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发表的《硬科技未来十年》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牛奎光提到,To C基本上触达了天花板,用户的红利已经基本结束。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孕育新的硬科技型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他表示,互联网以前带来的是生产关系的改变,接下来,面临的机会是生态效率的改变。同时,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理念是快速迭代,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个是我们非常大的、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另外一个机会就是全球化,科技公司相比于之前的To C互联网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要更大。“硬科技公司,竞争的第一天开始就是全球化的,市场也是全球化的。”

最后,牛奎光表示,在人工智能、5G、自动驾驶、基因领域,中国是有机会培育出一批可能领导世界的科技型企业。

To C互联网已触天花板

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创新的源泉,我想说的是,现在科技发展到了一个对于创新和效率提高都极其重要的阶段。我们分析发现,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在市值排名前100名的公司当中,从2015年到现在,数量从17家增至25家,它们的市值占比从1/4涨到了2/5。换句话说,科技公司在经济当中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而这前100家公司市值占比是整个上市公司市值的40%左右。

我们还看到一个现象在发生,就是to C基本上触达了天花板,用户的红利已经基本结束。美国在2017年6月份手机的渗透率达到了90%,开始超过了电脑的89%,而过去的一个月之内却有51%的用户没有下过任何的APP。这说明,to C创业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排名前10之外的APP总共使用时长只占到用户总使用时间的4%左右,而即便是现有用户,使用时间也基本不再增长。

中国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但我们可以看到人均使用手机的时长已经接近4小时,比美国多了将近1个小时。从人数上来讲,大家知道支付宝有5亿人,微信有10亿用户,其中另外5亿人造就了迅速崛起的电商黑马拼多多。这样渗透率的情况下,使用时长在前5名之内的APP占总使用时长已经超过了80%,新进者去占用这些时长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to C的格局已经到了变化时期。

硬科技创业的中国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来看互联网,它带来的是生产关系的改变。接下来,面临的机会是生态效率的改变。中国现在人均生产效率大概是美国的四分之一。从生产效率上来讲,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在生产关系上,它改变的是已有现有生产力的再分配,生产效率的再提高就是不折不扣的供给侧改革。所以在十九大上,提出开始把高速经济增长转向高质量经济增长,也是第一次把新经济提高到非常重要的战略性位置,包括信息产业、集成电路、5G通信、新能源、智能制造、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等,这些以硬科技为代表的技术有望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一轮引擎。过去这20年中To C的发展,也为孕育新的硬科技型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某种程度上来讲,落后也孕育着先进。因为过去我们的支付比较落后,所以现在移动支付基本上是全球第一的。我们没有用支票做支付的过程,便一步跨入到了移动支付的时代。因为过去我们零售落后,所以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快的。因为人口密度高,所以出现了共享经济、外卖这样的一些新现象。传统物流在最近几年也都有大幅、高效的提高。同城的当天配送在很多城市都可以得到实现,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很好的优势。

除了市场空间大,之前的负担比较少,带来的新基础设施等优势之外,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理念是什么呢?快速迭代。

因为中国快速发展,我们已经习惯了快速迭代。在产品、技术跟市场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迅速互动关系。投资人约人的时候说,你下周在吗?下周不在。周末在吗?这么问不会显得唐突。但如果换到欧洲约个人,大概要约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以后。这也是我们非常大的、持续性的竞争性优势,而这种竞争性优势下,又会孕育出好的、有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出来。

同时,我们还面临一个很大的机会,就是全球化。之前的to C互联网在海外自收入比重基本上不超过10%,但是我们看一些科技公司,比如华为、海康,它们的海外收入接近于50%。这也说明,硬科技公司,竞争的第一天开始就是全球化的,市场也是全球化的。

机遇之地:人工智能、5G、自动驾驶、基因

我们看到了中国具备一些市场优势和决定性机会,觉得在这个市场上有机会培育出一批可能领导世界的科技型企业。以人工智能来举例,中国在人脸识别的应用上基本上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巨大的人口优势在数据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

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的几件事:数据、算力、算法。我们要想找一两百万数据相对比较容易和高效;算力是资金可以搞定的;算法方面,因为华人对数学比较重视,所以非常这一点也是优势。华人在顶级人工智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且差距并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再加上市场的快速迭代,这里诞生发展出来的企业就是具有全球性的竞争力的。因为我们具备数据、算力和算法的比较性优势,所以落到行业里面去,很可能在全球都是最快开始磨练的。

再比如说5G,有可能在2020年就开始商用。我们人口密度高。这么高密度的基建投入,可以比较快的得到很好的使用和各种商业模式创新的回报。在这个意义来讲我们的人口密度优势——10亿已经被信息化了的人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和发展的平台。

再如自动驾驶,除了技术上的进步,一些领先的公司已经开始接管某一些市区的路灯、信号灯。什么意思?基础设施跟自动驾驶的技术,按照新的技术条件,可以联合演化,这也是中国市场的一个比较性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很多国外环境是没有办法做到的。我们也有机会促进科技在中国的落地、发芽和发展,和更多的科技型企业的兴起。

再说到基因,基因组测序在过去十几年时间才开始完成。所以各个国家起步的时间是类似的,在测序进行的工程性的收集,中国很可能具备优势。研究性的东西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国目前的宏观环境、基础设施,包括文化上的快速迭代和对创新的包容,为科技型企业实现领先全球的机会创造了很好的外部和宏观环境。因此我们相信在这几大领域,中国未来一定会长出世界型、科技型的企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