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后,宪宗又立了王氏为后,鉴于万贞儿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和她嚣张跋扈的性格,王皇后夹紧尾巴做人,对王贞儿好意巴结,万贞儿虽为贵妃,但位份在皇后之下,万贵妃对皇后不执妃子的礼仪,皇后也只能忍气吞声。皇后的日子不好过,还和明朝的后妃管理制度有关系,明太祖朱元璋时,就确立了后妃不能干政的制度,后妃的虽然母仪天下,但她能掌控的只有后宫的这一块天地,无权利对皇帝进行劝谏。

看过电视剧《甄嬛传》想必不会忘记华妃这一个角色,她高贵冷艳,飞扬跋扈,根本不把皇后放在眼中,皇后对她也要礼让三分。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社会,皇帝和皇后坐在权力的金字塔顶端,位同至尊,皇后是整个国家最尊贵的女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等风光无限。

妃子真的能够骑在皇后的头上胡作非为?

是的,明朝中后期就是典型,除了孝宗的张皇后外,皇后无一不端庄低调夹紧尾巴做人,而历史上有记载的妃子大多都飞扬跋扈,她们或争风吃醋 ,或贪婪敛财,或勾结外臣和宦官,或争夺后位,或争国本,动摇政局。

明朝的第一位皇后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他们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感情深厚,地位牢固;朱棣和徐皇后的感情也深厚,徐皇后是朱棣取得天下的得力助手;仁宗早逝,张皇后先后扶持宣宗和英宗两位皇帝;三位皇后是后宫的绝对之主,妃子皆以皇后为尊,不敢放肆。

到了宣宗时期,这种局势开始打破。宣宗的第一任皇后姓胡,只当了三年的皇后就在激烈的宫斗中败下阵来,成为一个废皇后了。成功把胡皇后挤走的是孙妃,也就是后来的孙太后。孙妃为了把胡皇后挤走,可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孙妃深谙后宫生存技巧,跟宣宗的母亲张太后关系不错,还非常懂得讨好皇帝,皇帝喜欢游乐,她就跟着皇帝一起驾车外出游玩。反观胡皇后,她坚守一个皇后该有职能,对皇帝实行劝谏,认为皇帝不应该贪图享乐。一两次皇帝可能还觉得胡皇后贤惠,时间长了皇帝就嫌胡皇后烦了。

按照明朝的制度,后妃册封时,皇后既有金册(册立皇后的金册),又有金宝(皇后的金印),妃子只有金册,以此区别身份。孙妃凭借着皇帝对她的喜爱,缠着皇帝要金宝,皇帝特意为她向太后讨要。这一小小的转变,使得妃子和皇后的地位无异。要想在后宫站稳脚跟,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母凭子贵”,胡皇后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孩子,孙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孙妃就将一名宫女生下的孩子据为己有,谎称是自己的。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英宗。孙妃母凭子贵,皇帝以皇后多年无子为由废掉她,当时的名臣杨荣、张辅、杨士奇、夏原吉前来劝说,认为皇后并没有过错,可是皇帝还是一意孤行,废掉了胡皇后。这一举动,给后代做了很不好的榜样,史称“明一代多废后,自此始。”

此后,妃子跃居皇后之上,成为一种常态。皇后的生存状态主要取决于皇帝的态度。皇帝处于后、妃关系中的核心地位,只要皇帝的重心往一方倾倒,另一方必然处于劣势。明宪宗只爱大他十七岁的万贞儿,虽然吴皇后年轻貌美、知书达理、温柔贤惠,还善长鼓琴,可在宪宗的眼中并不是加分项。吴皇后因为看不惯万贞儿的飞扬跋扈教训了她,这还得了,宪宗知道消息后立马找吴皇后算账,借口吴皇后“举动轻率,德不称位”废了她。可怜的的吴皇后当了才一个月的皇后居然被如此荒诞的借口废掉了。此后,宪宗又立了王氏为后,鉴于万贞儿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和她嚣张跋扈的性格,王皇后夹紧尾巴做人,对王贞儿好意巴结,万贞儿虽为贵妃,但位份在皇后之下,万贵妃对皇后不执妃子的礼仪,皇后也只能忍气吞声。

嘉靖皇帝一共有过四个皇后,嘉靖皇帝对第一任陈皇后可谓是冷酷无情,一天,皇上和皇后并坐,可皇帝的心思只在张文二妃上,他们还手牵手在皇后面前秀恩爱,皇后当即生气摔杯子,嘉靖大怒,所谓天子一怒,流血千里,皇后立马吓得当场流产,皇后的家人要进宫探望生病的女儿,被嘉靖无情拒绝。不久,皇后就死了,嘉靖还不乐意以皇后的礼仪举行葬礼。

皇后的日子不好过,还和明朝的后妃管理制度有关系,明太祖朱元璋时,就确立了后妃不能干政的制度,后妃的虽然母仪天下,但她能掌控的只有后宫的这一块天地,无权利对皇帝进行劝谏。皇后大多选自民间,娘家没有多大的势力,又有一系列的规定限制了外戚和后妃的联系,可以说,皇后在后宫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她们的喜怒哀乐,全都系于皇帝一人身上。加之皇后的选拔,更看重的是德行而不是相貌,所以选出来的皇后大多性格比较沉稳内敛;而妃子的选拔就不同了,它更看重的是相貌而不是德行,他们就更加的奔放魅力一些。早在明朝前期,马皇后和徐皇后就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后妃的行为准则,有《内训》二十篇,作为一国之母,历代的皇后大多能遵守这些规定,沿革要求自己。这一些在皇帝看来,皇后就是一个又丑又古板的存在。而妃子的存在就不一样了,他们不必要像皇后一样对自己过高要求,他们没那么多顾忌,他们只需要讨得皇帝的欢心。相较之下,皇帝自然会亲近既美丽又懂哄人开心的妃子啦!

因为后弱妃强,皇帝更偏爱他所宠幸的妃子所生的儿子,从而储君的生存环境堪忧。这一点,最典型的是万历年间的“争国本”事件。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王皇后备受冷落,皇后久久无子,所幸后来一位宫女生下朱常洛,本为长子,可是万历不喜欢这个儿子,迟迟不愿意立朱常洛为太子,等到郑贵妃生下朱常洵 ,万历又千方百计立朱常洵为太子,为此和群臣展开了一场长达十九年的拉锯战。朝堂政治风向的变化,直接牵动着朱常洵的喜怒哀乐,唐唐的皇子,从小生活在食不果腹、与生母隔绝、饱受他人冷眼的环境中,无法得到正常的教育环境,导致了他及其敏感、脆弱的性格。在此期间,爆发了梃击案,加剧了朝堂和后宫的不平静。 光宗朱常洵登基后,为了弥补幼年造成的伤害,纵情享乐,不到一个月就离开人世。若是万历没有在立太子问题上和朝臣长期拉锯,太子生活在一个幸福温暖的环境中,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政局稳定,明朝的国祚或许能长。

可见,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后宫与前朝无法完全的泾渭分明,后宫状况稳定,统治者不被美色冲昏头脑,更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反之则祸乱横生。

参考书目:

张廷玉《明史》

林延清《明朝后妃与政局演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