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泉州人喜欢吃槟榔芋,槟榔芋很是松香,无论是炸,还是蒸,亦或是做粿,都非常美味,但这次清明祭祖,我不想再用槟榔芋,换换口味,用芋子(小芋艿),来做一道福建人特别喜欢的芋子包。五花肉、虾皮、娃娃菜、香菇、胡萝卜、葱、姜、鱼露、黄豆酱、胡椒粉、盐。

明日清明,又是一年春祭时分。
泉州人重祭祖,尤其是清明,有“清明不回家无祖”之说。而祭祖,在所有的祭祀贡品之中,人们最喜欢的,莫过于芋头。
芋头由于本身的繁殖能力,被誉为开枝散叶、子孙满堂之美好寓意;而芋头在泉州话里,等同于“护”,有“护佑”子孙之意,所以被广泛利用。
泉州人喜欢吃槟榔芋,槟榔芋很是松香,无论是炸,还是蒸,亦或是做粿,都非常美味,但这次清明祭祖,我不想再用槟榔芋,换换口味,用芋子(小芋艿),来做一道福建人特别喜欢的芋子包。
芋子包在福建,那是顶顶有名的美食,无论是闽北的永安,闽西的永定,还是闽南的厦门,都做得特别好,而我今天结合这三个地方的做法,加以我个人的烹饪经验,以及冰箱里的囤货,做了这款草草牌芋子包,与大伙共飧。
【芋子包】
一、准备食材:
1、芋子包皮:
芋子(芋艿)、木薯淀粉,最佳比例为1:1;
以及玉米油、盐等。
2、芋子包馅料:
五花肉、虾皮、娃娃菜、香菇、胡萝卜、葱、姜、鱼露、黄豆酱、胡椒粉、盐。
二、草草叨叨:
芋子包,闽北、闽西采用的都是小芋艿,而不是松香的槟榔芋,但厦门人独树一格,用槟榔芋做出了非常美味的芋包,那款式口味都有别于闽北闽西,以后当专门介绍。
我今天做的芋子包比较倾向于闽北闽西,但并不正宗,属于家庭口味,有兴趣的可以参考,想吃正宗的,欢迎到闽北永安和闽西的永定去品尝。
关于馅料我得说道说道,永安人喜欢用香菇干、笋干、豆腐干、胡萝卜、葱白、油渣等;永定客家人也差不多是如此,但印象中永定人喜欢加入虾米,调料更倾向于鱼露,口感更鲜香。也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如果永安人、永定人看了这篇文章,请指正。
至于说到厦门,我的馅料则是参考了厦门的金包银,我有位老姨婆是厦门人,她喜欢在金包银里包上大白菜,我改为娃娃菜了,哈哈。
三、操作过程:
1、馅料的制作:
娃娃菜切丁,加入少许盐腌制去水;
娃娃菜腌制时,将五花肉切薄片、胡萝卜切丁、香菇切丁、葱头切丁、姜切末,虾皮洗干净;
娃娃菜挤干水份;
油锅煸香五花肉,下葱头和姜末一起爆香;
将香菇和胡萝卜丁一起下锅煸炒;
加入一勺黄豆酱和鱼露,翻炒均匀;
再将杀水后的娃娃菜倒入翻炒;
少许胡椒粉增香;
起锅,馅料就做好了。
2、芋子包皮的制作:
芋子上锅蒸熟,今天的芋子是前两天削皮的,表面有点氧化发黄,我怕痒,没有再做处理,介意的可以再将氧化的外皮挂掉;
蒸熟后趁热压成泥;
倒入木薯淀粉,一小勺盐,一小杯玉米油;
搅成絮状;
揉成粉团,芋子包皮就做好了。
3、芋子包的成型:
将粉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此处每个大小50g左右;
搓成圆锥形,在圆锥形的一头用手指戳个坑、再将坑的四壁捏薄,成一个深坑;
把馅料放坑里,用虎口往上推,捏紧;
包成有个尖顶的小圆状,放蒸笼里;
大火烧开,上蒸锅蒸12分钟;
如果不想蒸,也可以下锅煮,浮起既是熟了。
吃的时候撒上葱花或芫荽,淋入葱油和酱油;
美美开吃。
当然,明日清明,大部分得留着准备祭祖。
“草草啖盐说蜜”,谈三餐美食,讲四方风情,看似草草,却是人间百味。喜欢请点赞鼓励,觉得有价值就转发、收藏。而无论喜欢与否都在评论区说两句,我会更努力。原创不易,拒绝不良自媒体盗文盗图,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