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磡,一般人可能因为红馆演唱会知道它。红馆曾经是华语乐坛歌手的圣地,在这里举办至少一场万人演唱会成了歌手是否成功的标志。红磡不仅仅有红馆,它还油红磡海滨走廊,这里景色秀美,不输尖沙咀的一些海滨风景。

《沸腾香港》作者张志雄踏出天桥,走过一段高架斜坡路,到了红磡海滨走廊,沿着走廊游走,以当地居民的眼光欣赏海滨的秀美景色,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延伸阅读:沸腾香港

从香格里拉一楼下电梯,也就是大堂上一层,穿过内部走廊,外面是一座天桥。

顺着天桥的另一段,跨过宽阔的梳士巴利道,就是海边。

这道天桥较长,下雨天倒是散步的好地方。过往,我们住在九龙香格里拉,穿过天桥,在天桥附近的一段海岸边来回走走,看看海景,也是很美的。我这次中午或下午,也会在这里走走看看。闲得无聊,观察一下那些游人的姿态也蛮有意思的。譬如一对外国人母女各自站在海边,自拍,为什么不能互拍?我把这个问题发到微信朋友圈,有人回答是:“她们觉得自拍更符合自己的感觉。”我想想也对。海岸边,经常有两个或多个女游客要求我替她们拍合影,拍完后,我顺便要求她们在同一个位置为我拍照。结果她们把我拍得角度很差。

游人摆的各种拍照姿势,千姿百态。有次一位大妈做出祖国的花朵状,匪夷所思。我很早就注意到从天桥下来往左走几十米有一段高架斜坡路,但没时间深入。但当我孤身一人在海岸边走时,觉得来回走动实在无趣,不如走上高架斜坡路试试,看看前面是什么?我只知道它应该通往红磡。

没想到走完几百米后,出现一往右的叉路,走下去,竟然是看不到尽头的海边走廊,这里是红磡海滨花园,如果我的出发点是尖沙咀,这条路就是尖沙咀——红磡海滨走廊。

红磡走廊一边是居民大楼和酒店,一边是海,海对面是密密麻麻的高楼,景致当然比维港差些,但这里很安静,也很开阔。我继续往前走,有一家简单的海景餐厅,有一个开往北角的新轮渡码头,接着是一家星巴克和大型公交车站。

再往前走,有李嘉诚开发的住宅区黄埔花园。有一天我往黄埔花园方向走,出去就是黄埔地铁站圈了。这里是居民区,据说大大小小的楼宇起码有100多幢,餐厅、酒食肆和咖啡店多达50多家,我至少看到两所教会学校。

黄埔与红磡这些地方很少有旅游书籍报道,我只看到一本《香港 你好》的散文集写到了。作者东瑞应该住在九龙这一带,所以才会这么写。我也是事后看到这本书,他描写的地方是我刚摸索过的。东瑞介绍:这里人口密集,一到节假日,人们就像从地下钻出来似的,密密麻麻的;中心地带黄埔号一侧和时尚坊商场经常有表演活动,吸引着居民们;其次,此地区居住的基本上都属于中产人士,经济能力、收入水平都还可以,百分之六十的家庭都雇有印尼或菲律宾女佣;另外两座海滨广场集中了不少打工的白领阶层。黄埔花园以前是填海区,到目前还是以人造的大邮轮建筑作为标志,这里曾是大名鼎鼎的八佰伴。邮轮地下是规模巨大的Aeon超市,邮轮上也有档次较高的中式酒楼“陶源酒家”。黄埔花园德丰街上就是有名的九龙海逸君绰酒店,它的另一面在红磡海滨长廊上。东瑞认为:“在海逸君绰酒店的这一段海滨,花园、灯柱、休憩靠背椅、海边栏杆、遮阳伞等等,组成了绝美的海边风景,完全不让尖沙咀一些海滨风景专美。”其实,通往海逸豪园的长廊一边的花园景观设计也颇为雅致,富有浪漫气息。

走廊边有标志禁止遛狗和部分地区禁止钓鱼,我走过的几次,确实无人遛狗和钓鱼。做到这点不容易,在上海,狗照遛,自行车照骑,鱼照钓,谁也管不了。

在一些旅游区,香港的地上并不干净。但在以居民为主的长廊中,就比较干净了。

有几天晚上,我夜游长廊,发现这里与人迹稀少的白天迥异,到处是在跑步疾走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你可以看到香港人在释放压力保持健康。我发现自己观察红磡走廊与黄埔花园的方式就是当年在上海考察各处房产的路数,只是对香港人生地不熟,观察得更为仔细认真。我在2010年左右是有机会在香港置业的,当时实在对香港社区不熟悉。如果是今天,我会考虑在这一带买房。我跟香港的老友东东讨论这事,东东提醒我海边的房间极为潮湿,一些小家电很快就损坏了。我也在九龙香格里拉酒店体会过恶劣的天气,尤其是台风来袭,海景房还是很“煞风景”的。不过,里面的黄埔也是一个选择。

当然买房也就一说。这次给我的启示是,无论标榜什么深度旅行,只要你抱着旅游的心态,只能是浅尝辄止。我这次在香港酒店呆了一个月,绝大部分时间无所事事,主要景点都玩过了,也没什么博物馆可以看,只能关注身边的事物。这一关注,却让我深入当地居民的真实生活中,从居住的角度观察各种人事,感受大不相同。看来以后还是要在感兴趣的地方多待些日子。

延伸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