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面纱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新来的朋友,右上角“关注”点一点,每天都能收到文章推送

01.

最近都市情感剧《都挺好》,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很现实又很无奈的家庭故事。女主苏明玉从小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从小缺乏温暖,缺乏母爱。就算父亲苏大强心中爱护女儿明玉,但是忌惮妻子的威严,有怒不敢言,有话不敢吭,一辈子窝窝囊囊,将爱深埋在心。

明玉反抗苏母偏爱自己的哥哥,提出意见,大哥可以出国留学,二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想旅游就旅游,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而自己,眼看就要中考了,连一本习题册都没有,苏母连这个几十块一本的复习本都不肯买,却连眉毛都不皱一下,就拿出几千块给二哥苏明成去旅游。

父母偏心到这个程度,那个做女子的受得了呢?

明玉怒怼苏母。

苏母却说:“我只负责养你到18岁,将来也不指望你养老。”

现实真是会跟我们开玩笑,那些年轻时说不指望哪个子女养老的,到头来,却让那个子女养老。

苏大强就是很好的例子。

得了阿尔兹海默(老年痴呆症),容易忘事,生活无法自理。趁着记忆力还在,自己还清醒,赶紧立遗嘱。

原本以为,明玉从小受尽委屈,理应多分得一点金钱,不管多少,好歹也代表着父母的爱啊。

可是呢,苏大强却说:“明玉最有钱,我这点退休金和剩下的钱,看不上。而大哥明哲自给自足,二哥明成无房无车,最需要钱。”所以,全部钱都给了明成。

父母给不给,跟孩子要不要,是两码事。

大家追剧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苏大强立遗嘱前,去明成的宿舍,偷偷往他的衣服口袋里塞了一卷钱,看钱的厚度,估计也有一万块以上。

网友都说父亲对子女的爱是深沉的,可我却看到了偏心。

凭什么,为什么?难道子女有钱,就没资格分得一点财产吗?

苏大强不仅没有将身上的财产分给明玉,还将自己的养老问题交给她。理由是:你最有钱!你单身!大哥有家庭,二哥忙事业。还不让明玉告诉哥哥们,自己得了病。

我真的无法认同这样的处理方式。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圣人啊。常年照顾一个老年痴呆症老人,哪能没压力,哪能不崩溃。电视,只是将情节美化了而已。

久病床前无孝子。

02.

我讲个真实例子。

我奶奶去世前,身上所剩的钱不多,大概也就两三万块这样吧,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家,只能靠逢年过节,一两百的给老人家自己攒着。

奶奶去世前,再三叮嘱,要好好分配自己的遗产,兼顾到每个子女子孙。

奶奶思想比较传统。

自己的陪嫁之物,主要是银器,奶奶是独生女,当年还是坐花轿嫁到我们家的,还算有点钱。身上的所有银器首饰,分给了两个媳妇,两个孙媳。也就是我妈妈和我大娘,我两个嫂子。

奶奶生前跟我妈不合,可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是将自己的陪嫁银器,传给了我妈,当作传家宝。

我跟奶奶的感情最好,可是,也只能分到她的铜钱和一些银元。

剩下的就是她的钱了,先分给了7个子女,再分给7个孙子孙女(孙媳也有份),再下来就是分给重孙。

你知道吗,分到最后,还是一毛两毛的。

我们,并不是真的在意老人家分的多少钱财,我们作为子女,只是想要亲人的一个念想。

当哪一天跟自己的后代说起祖辈时,还能说起这样一件事:“当年你的太爷太奶奶,给我们分了什么什么……”

我爷爷去世时,也同样用这种方法分遗产。

我们感到公平,感觉到祖辈,对我们小辈,还是有关爱,有情义在。

并没有觉得,谁家生活最好,就没资格分得遗产。

老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小辈“有样学样”,当我们的父辈年老时,就会参照祖辈的做法,一代传一代下去,雨露均沾。

在我们家,也从不存在生儿养老,养老只靠儿子,不靠女儿的情况。我爷爷奶奶生病住院,所有子女子孙都轮番上阵照顾。那一年,奶奶生病,我在病房里守了整整半个月,直到奶奶出院。因为,奶奶从小抚养我长大,我得知恩图报。

03.

说完分遗产,我再来讲一个关于养老的真实故事。

我的同事小张,她的奶奶生了四个儿子。上上一代的人,大概觉得多子多福,儿子多就是福气。所以,年轻时,张奶奶神气得很,觉得自己儿子多,不愁将来老了没人照顾,没人养老。

可是,当儿子们一个个长大成年,成家立业后,都搬出去住,养起了自己的小家。后来,张爷爷去世了,就只剩下张奶奶一个人孤苦伶仃,再加上年纪也大了。于是,张奶奶的养老成了问题。

四个儿子,都不愿养母亲,一是担心母亲给自己的小家带来不便,二是担心婆媳矛盾。毕竟,婆媳同住一屋,难免产生矛盾。

后来,实在没办法,四个兄弟聚在一起开会,商量对策,决定四个儿子轮番照顾养老,每个儿子照顾三个月。

小张说:“我奶奶四个儿子,原本以为有享不尽的福气,没想到晚年那么凄凉。大娘婶婶们,数着日子照顾奶奶,多一天都不愿意。有些月份是31号的,多一天也不肯照顾,非得补给那些月份日子少的,让他们照顾。”

比如2月份,日子比较少,只有28天,就会延续到3月1、2号,凑齐30天。

亲戚之间,计较成这样,谁之过也?我们不禁反思,儿子多,到底是福气还是?

04.

很多老人,年轻时,牛逼哄哄,信誓旦旦,说不指望女儿养老,可是,到头来,还是要靠女儿养老,像苏明玉那样,为了照顾父亲,连集团总经理的职位都辞了。可见明玉,对亲情,是多么的重视。

越不被待见的那个孩子,越孝顺。得到越少的那个孩子,付出的越多。

那生活中,没女儿的呢?估计,也少不了像我的同事小张的奶奶那样了。谁也不想单独照顾母亲,只能轮着来。

要是家里只有一个儿子的呢?我不敢去想象,相信大家听到的,或者看到的一定比我多。

千万别再迷信“养儿防老”这样的思想了。

用我奶奶生前说的一句俗话:“根根禾苗都很好,不知哪根能做种。”意思是说啊,每个女子都一样,切莫偏心对待,顾此失彼,因为到老了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哪个女子才是你的养老送终人。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