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真人秀在国内大火以来,一直面临着或多或少的争议。近日,因为这类节目的事故频发,相关问题再次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大张伟2016年关于真人秀节目的采访也被翻了出来。

他用二倍语速表达着自己对真人秀节目的困惑,明星艺人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自身的才华,而不是频繁参与真人秀。


大张伟对于靠“卖力气挣钱”的某些真人秀尤其不理解,这类节目总是不可避免的出现明星窘状,这种展现明星窘态的节目观众也爱看?


一段采访能在时隔三年被翻出来,关注飙升,可见大众对于大张伟这些观点的认同。

的确,从真人秀成为国内收视基本盘之一以来,尽管出了不少爆款,参与的明星艺人们却也因此受到了或多或少的非议。


尤其是那些以“野外探险”“高危挑战”为主要看点的真人秀,明星参与其中不仅要进行体能挑战,还要被迫接受一些过往难以接受的行为。

比如活吃青蛙、将虫子当主食、像特种兵一样进行十分严苛的野外训练等等。


这种节目内容别说部分不喜欢运动的女明星了,就是那些一直健身的男明星都很难坚持下来。

明星们被要求“进食”的过程自然也好看不到哪里去,有时还会让人联想到不太好的东西,偏偏整个过程被摄像机精准的记录了下来。


而令人尤其不解的是,这类节目在过去的几年挺受欢迎。

《跟着贝尔去冒险》就是如此。

也就在这档节目中,韩雪的表现受到了不少非议。


《跟着贝尔去冒险》里的“食物”都很原生态,韩雪在参加节目时自然不能接受,不肯吃,自然受到了网友们的“关注”。

哪怕是2019年,依旧还有网友称韩雪“矫情”,就因为她三年前在贝尔节目中的表现。


当然,比起2015年的大批量质疑,现如今依旧执着“吐槽”韩雪的网友们已经很少了,毕竟当下的真人秀花样越来越丰富,引发讨论的其他艺人也多了起来。

而明星们因为真人秀造成“形象损失”的地方也越发关键,有的甚至危及到了明星的职业发展。

新生名词“综艺咖”就是毁明星的典范。


在大众的认知中,“综艺咖”指的是一些频繁参加真人秀,个人作品却没多少的明星。

看似只是对明星与真人秀来往过密的调侃,一旦明星艺人被戴上这顶头衔后,迎来的大都是“不务正业”、“没有作品”、“发展虚浮”等评价。

而因为明星是否是“综艺咖”的难以评判性,部分明星稍微参加一些综艺,或者参与的真人秀很成功,就可能被扣上这个帽子。


白敬亭就是部分网友认为的“综艺咖”。

走红是因为《明星大侦探》系列,今年又因为《这!就是灌篮》经常上头条。

至于影视作品,因没有真人秀出名而不太受重视。


但在真人秀走红之前,白敬亭有过很不错的代表作。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匆匆那年》和《夏至未至》。

这两部青春校园剧让白敬亭完美的展现了自身独特的青春气质与少年感。即便这些作品评分参差不齐,剧中的白敬亭还是拿到了不少好评。


但也正是因为“少年感”,白敬亭的戏路一度被限制。

与此同时,他的真人秀节目广受欢迎,精心拍摄的作品又还没上映,于是给大众的观感就是,白敬亭出色的真人秀大过影视作品。


以很多明星的经历来看,当下大部分真人秀对明星的个人形象和事业发展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一句老生常谈的话,真人秀演的多了,看剧时难免出现真人秀里的形象,给观众的代入感就不太强,因此很难出经典角色。

但这只是一部分真人秀的困境,近几年热度不断上升的演技类真人秀就没有类似困扰。


演技类真人秀的节目流程大都是导师选手问答竞赛,节目内容则是各种影视片段的重新演绎。

整个过程考验的都是演员的基本功和职业素养,演员自然不会因为频繁参加类似节目而使观众对他们产生“熟悉感”,由此影响角色发挥。

但这种节目对于演员而言是否毫无弊端?


以周一围近期的表现来看,似乎不是。

周一围走红于《演员的诞生》,在这档节目上,他精彩的表现不仅引发了大众对他演技的高评价,也获得了章子怡的认可。


但从2017年到现在,关于“周一围”演技的评价已经发生了变化。

因为综艺之外几部作品——《我不是药神》、《创业时代》中的表现,周一围不再被大众认为演技上“绝对完美”,而是出现了质疑声。


有评论认为周一围的表演有些模式化,有网友则认为他用力过猛,还有人认为他如今是“演而自知”的状态,所以演什么看起来都有些油腻。

而在《演员的诞生》之前,周一围的作品评价都非常不错,《红色》里的“铁林”,《绣春刀》里的“师兄”,都属于戏份不算绝对多,但在整部作品里非常出彩的人物。


仅仅参与了一档节目,演技风评却因此断崖式下降,是周一围的演技“退步”了吗?

结合网络评论来看,演技类真人秀专注于“演员竞赛”的模式,往往使得节目播出后大众对演员的“演技评价”有一定的拔高。

面对大批量近乎满分的评价,很多时候,演员自己也难以分辨这些到底是客观评判还是溢美之词。


但无需怀疑的是,《演员的诞生》之后,观众对周一围演技的期待值达到了最大化。

因此,一旦之后的表现稍不如意,他就会被观众认为“演技下降”。


以当下大部分明星的经历来看,就像大张伟采访中提到的,真人秀对于明星的损毁其实来自方方面面,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明星风评下滑,“沉迷”于真人秀的明星甚至会被怀疑职业素养。

那么发展至今,为何很多明星依旧对真人秀爱的深沉呢?


一方面,还是像大张伟所说的,能挣钱。

此外,结合近期李嘉欣出现在《演技派》来看,真人秀已经成为了半隐退艺人最快获取大众关注度、融入娱乐圈的一个有利平台。

可以看到,随着真人秀节目的频频播出,越来越多老牌艺人出现在其中。


年轻明星中也是如此,初出茅庐的演员或歌手们,往往一边工作一边上真人秀刷热度。

魏大勋就是很好的例子。


作为一些人心中的“综艺咖”,魏大勋参与的综艺种类特别多,推理类《明星大侦探》,生活类《做家务的男人》等等。

以他近期的作品来看,魏大勋似乎还是娱乐圈新秀。

实际上,2008年魏大勋就出道了。2010年还参与了电影《毛岸英》。

但直到2015年,他才因为综艺获得粉丝关注,并在之后有了拍电影的机会。


可以说,如果没有真人秀,如今的魏大勋可能依旧在娱乐圈查无此人。

从真人秀兴盛至今,它的确“损毁”了不少明星的个人形象或职业定位,但它为艺人明星短期内带来热度和高薪酬也是不争的事实。

真人秀的存在就像很多其他类型的节目和影视作品一样,不过是为明星艺人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至于明星会因此得到什么,全在于他自己在节目中的表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