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人认为春天的榆钱是美味,也许在有些人的记忆中,榆树皮都是可以吃的。榆钱不买春风住,人未还家。

春天在人们的眼里是美好的,好看好玩还舒服惬意,当然还有很多新鲜美味。前面的文章和朋友们介绍过一些春天里的美食,今天文章的主角——榆钱——也能吃。有些人认为春天的榆钱是美味,也许在有些人的记忆中,榆树皮都是可以吃的。
春天里刚长出的榆钱,嫩嫩的黄,淡淡的绿,可以吃,就如香椿的嫩芽可以吃一样。那是一些人的怀念,一些人的过往,一些人的岁月。
我也吃过榆钱,只不过是直接从枝上撸着吃,连洗都没有洗,更没有掺在面里做熟了吃。而榆树皮,我还真没吃过,但确实有人吃过。因为我吃它们不是以充饥为目的,只是尝鲜而已。
榆钱营养丰富,还可入药,生吃、做馅、煮粥、蒸熟,都是不错的吃法。吃榆钱,那是儿时的过往,而榆钱的味道也早已想不起来。现在的城市和农村,榆树都已变得稀少,映入眼帘的多是观赏性强的树木。
有人说,吃了榆钱有“余钱”。榆钱,形如其名,真的很象古时的钱币,据说榆钱是榆树的翅果。而这所谓的翅果又是什么,是叶是花还是果,我真的不懂,但感觉不应该是榆树叶。哪位朋友能解释?闲石在这里求解!先谢谢朋友们!
记忆中的榆钱是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也是春天特有的标记。现在的榆钱,依旧在风中摇曳,但却多了感伤。心中的感伤是莫名的,说不清,挥不去。也许因为童年渐行渐远,也许因为榆钱在暮春才生出来,看到满树榆钱就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吧。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榆钱与生俱来的外形,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铜钱,其实古人也是这么想的。他们看到暮春将逝,看到串串榆钱或摇曳或飘落,由此迸发出一泻千里的情感,赋成一首首流传千年的诗歌。
山行 其八 (宋 卫宗武)红紫飘零笋蕨抽,一年芳事又成休。榆钱万叠春难买,落絮随风万点愁。
万叠榆钱也买不到半日春光,繁花飘落,绿肥红瘦,春光渐逝,点点落絮全是点点忧愁。
元巳阻雨 (宋 文彦博)林花脉脉怯朝烟,雨隔兰庭曲水筵。欲买春花无定价,东风撩乱掷榆钱。
纵是春风春雨无情,奈何人有情,看到被风吹雨打的春花便会心痛,而风中乱舞的榆钱则又加重了伤感。
榆钱 (宋 孔平仲)镂雪裁绡个个圆,日斜风定稳如穿。凭谁细与东君说,买住青春费几钱。
榆钱在春风中摇曳,送来暮春的风景。看着这将要逝去的春光,即使再富有也买不回半点。
清明感事 其二(宋 王禹偁)日转秋千影渐斜,忍闻弦管在邻家。儿童不惯贫滋味,刚拾榆钱索买花。
童年是快乐的,即使贫穷,也充满欢乐。这欢乐,又有多少生活的苦涩在其中。只是在成年以后才能懂的苦涩,无疑会让榆钱带着伤感,在心头隐隐作痛。
诸公和差须二诗不已又得二首 其一(宋 刘克庄)壮志蹉跎隐事差,瓣香稽首向南华。岁收别业无千绢,晨起斋厨止一麻。麦饭何妨荐寒食,榆钱元不济贫家。金瓶烂熳簪姚魏,谁问幽兰涧底花。
世人多喜爱富贵牡丹,却少有人问津开在山涧底下的兰花。春风中的榆钱吃过再多,也带不来现实中的余钱。诗人隐于山野,安分乐道,榆钱买不来富贵,但却可以唤来春风。
书窗即事二首 其二(宋 朱淑真)一阵催花雨,高低飞落红。榆钱空万叠,买不住春风。
面对春天和青春一同逝去,任何人对此都无能为力,只能对空嗟叹。
渔家傲 其三 送春六曲(金 段克己) 春去春来谁作主。怨他昨夜江头雨。把酒问春春不语。头懒举。乱红飞过秋千去。芳草淡烟江上路。鹧鸪声里斜阳暮。风外榆钱无意绪。空自舞。如何买得青春住。
春去春来在四季中轮回,而人的青春只有一次。人生的脚步永远向前,经过之后就只有回忆。
系裙腰 春情 (明末清初 沈宜修)东风薄劣絮飞斜。红香落、乱朝霞。榆钱不买春风住,人未还家。翠绡泪,滴无涯。小院重重芳草绿,屏半掩、梦梨花。鹃声又唤黄昏近,几阵归鸦。渐看月影到窗纱。
春天快要过去了,但是心上人还没有回家。又是一个孤寂难熬的春天。明年春天来的时候花依旧绚丽,而今年的容颜却会在明年的春风中老去。
卖花声 暮春 (清 张友书) 飞絮燕泥香。人立回廊。新萍点绿满池塘。抛尽榆钱千万个,难买春光。小苑近昏黄。树杪斜阳。残霞暮霭两茫茫。高下乱鸦归去也,触目思乡。春光易逝,人生易老,故乡难回。人生总有太多无奈与感慨,因为总有太多不舍与追寻。
一片片暮春之中的榆钱,因为它像极了铜钱,又因为它在暮春的风中摇落,引得诗人们以此抒发自己的各种情感。伤春、惜别、怀念、思乡,感怀人生,悲怨世事,小小的榆钱承载了太多的悲欢情愁。
随着四季轮回的节奏,榆钱也将消逝在风中。一片榆钱一点愁,不知是榆钱更多,还是愁更多。
春天里的食材经过诗人之手,烹出诗中的美食,才是真正的人生美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