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每日背诗 | 梦里不知凉是雨,卷帘微湿在荷花

看久了会写诗的

背诗

复习

11.08

2018

10.07

每日背诗 |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着秋声

10.06

每日背诗 | 竹

10.05

每日背诗 | 青溪

雨 过

宋·陈与义

水堂长日净鸥沙,

便觉京尘隔鬓华。

梦里不知凉是雨,

卷帘微湿在荷花。

注释

1、水堂:临水之厅堂。

2、长日:整天,终日。

3、第二句:详见文中解释。

简析

这是描写闲逸生活的一首小诗,我们来看一下:

“水堂长日净鸥沙。”

应该是一个“休沐”的日子,也即古代官府定期给官员的休假,类似于现代的双休。陈与义整日都呆在一个临水的厅堂。厅堂之畔,有一方池塘,还有一个小沙洲,鸥鸟时而在水面上飞翔,时而聚集在沙洲上休息,一切都显得很洁净,而厅堂之中长时间望着这一切的作者,意念之中应该发生了一种很奇妙的变换,他忽然觉得他已不再是自己,就像庄周蘧蘧然变成了蝴蝶,他也蘧蘧然变成了鸥鸟,同鸥鸟一道嬉戏,共享水和沙的清净无尘,继而在这样的体验中,生发出了他的第二句:

“便觉京尘隔鬓华。”

“京尘”是什么呢?就是西晋陆机在《为顾彦先赠妇》中所写的,“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由此看来,这种京尘很像是一种腐蚀性的力量,常常能使人的白衣服一化而为黑衣服,这还不足怪,更可怕的是,它还能使一颗纯洁无暇的心,经过长期熏染,变得日益世故起来,污浊起来,也就是俗说的“同流合污”问题,因此大部分怀抱理想的知识分子,对“京尘”都是很抵制的,而“京尘”又无处不在,抵制起来并不容易,因此就得有适合的环境,而陈与义前两句恰好满足了这样的条件,因此“京尘”就短暂的同他的“鬓华”隔开,不再对他施加影响了。

“梦里不知凉是雨,卷帘微湿在荷花。”

由于找到了一个能有效抵制“京尘”的环境,因此接下来,作者的心态一直都是放松的,愉悦的,怡然的,不知不觉间,他睡着了。不知道他梦里究竟梦到了什么,也不知这个梦延续了多长时间,后来,他醒了,而醒的原因是他感觉到了一阵一阵的凉意,凉意进入了他的梦,激醒了他,当然由于在梦中,他是不可能知道外面刚刚下了一场雨,走到窗边,习惯性的拉开窗帘一望,池塘中,湿了荷花,润了荷叶,原来,原来,下雨了,荷花成了泪美人,而他也从睡梦中被凉醒。

后两句是一种举果知因句法,先提结果,再说原因,同时照应了题目“雨过”,结构上还是很合理的。当然这首诗的主旨并不在于写“雨过”,“雨过”只是一个插曲,烘托的是作者在独特的环境中对生活的体验,心思细腻,敏感多触,随手点化,便成佳作,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是为诗解。

解读者:岁月如歌,网名原上,古诗词爱好者。

qq:303618383(原上)  

微信:18539102160(一路轻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