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關注的是“小而精”書畫 尚敷公衆號

傳播:國學文化 | 書畫鑑藏 | 高古美術 | 處世哲學

丁雲鵬(1547-1628年),字南羽,號聖華居士,徽州休寧西門人。丁瓚子,詹景鳳入門弟子。工書法,書學鍾繇、王羲之。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無不精妙;白描酷似李公麟,設色學錢選;絲髮之間而眉睫意態畢具,非筆端有神通者不能也。兼工山水、花卉。中年用筆細秀,略近文徵明仇英,晚年風格樸厚蒼勁,自成一家,供奉明內廷十餘年。與董其昌、詹景鳳諸人交遊,故流傳作品多有董其昌、陳繼儒等人的題贊。董其昌贈以印章,曰“毫生館”,其得意之作,嘗一用之。傳世作品有《待朝圖》、《伏虎尊者圖》現藏安徽省博物館,《白馬馭經圖》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洗象圖》藏中國美術館;《羅浮花月圖》《漉酒圖》藏上海博物館;《龍王拜觀音圖》藏美國納爾遜美術館;《溪山煙靄圖》卷藏南京博物院;《叢山樵徑圖》藏天津藝術博物館;《達摩圖》藏瀋陽故宮博物院;《煮茶圖》藏無錫市博物館;《六祖像圖》藏榮寶齋等等。另《程氏墨苑》、《方氏墨譜》中之圖繪,大半出其手筆。

《秋林書屋圖》1578時年32

款識:萬曆戊寅秋日呈星樓先生丁雲鵬

鈐印:南羽(白)丁雲鵬印(白)

備註: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丁雲鵬父丁瓚,字點白、汝器,卒年六十,明嘉靖時進士,終身繼承祖業行醫。丁瓚父丁繩以行醫名嗓江南,至丁瓚醫道更以精湛,每每奇中,民間美譽爲仙,因號海仙。海仙性好客,亦精書畫,並嗜古藏古、精於鑑賞,這種家庭文化的薰陶也直接培育了其子丁雲鵬,造就出明代畫史上傑出的儒釋人物和山水畫家。少年時期的丁雲鵬隨父親行醫,行走於徽州休寧、歙縣、黟縣等地,免不了接觸同樣所嗜好書畫古玩的收藏家和書畫家,自然看到很多歷代名家的書畫墨跡,並開始研習山水、花鳥、人物等,青年時期就以人物畫而享譽鄉里,尤其刻畫人物肖像而爲鄉人所讚許。徽州一位鹽商慕名欲請丁雲鵬畫一幅肖像,特地備好酒席上等寬待,宴席上丁雲鵬佯裝愛搭不搭的那種。數十日後這位商賈再次登門拜訪,丁雲鵬取出這位商賈的真容畫像,惟妙惟肖,令求畫者歎服不已。旋即傳播徽州,聞名遐邇,潤格求畫者絡繹不絕。

從以上款識裏,我們可以看出丁雲鵬的書法研學鍾繇的小楷,多爲《宣誓表》、《賀捷表》、《薦季直表》、《力命表》等,這些真跡早已不存,歷代學書者的參考物均爲拓片。青年時期丁雲鵬的書法,在筆法或結體上,都能看出一種較爲成熟的楷書體態和氣息,點畫遒勁而略顯朴茂,字體寬博而多扁方。其實這類小楷,元明清三代書畫家的小楷寫作非常多,譬如趙孟頫、文徵明、王寵、黃道周等。

已知此件爲丁雲鵬署明年款的最早作品,且爲山水畫;同樣年僅32歲的丁雲鵬,山水畫也是非常傑出優秀的。從此作近景的坡石水岸、靈石茅屋、幾簇修長的雜樹草叢以及兩高士對坐茗茶闊論天下;到中景的瓦屋圍欄、木質拱橋、數枝修篁嫩竹和羅漢牀上的幾軸書畫;再到遠景的一泓飛泉、遠山如黛和蒼茫天空的疏白,都充分展示出丁雲鵬對這種巨嶂山水繪畫時的駕馭能力。尤其對雜樹和景物的層次穿插和色彩的對應反差以及山勢山體的水墨皴擦和點苔處理能力,都是非常嫺熟的。說明了在恩師詹景鳳的指導下,在山水巨嶂的處理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點從目前已知存世詹景鳳的作品中,正是其最缺少的。

《觀音圖》1582時年36

款識:萬曆壬午春暮善男子 丁雲鵬拜寫

鈐印:南羽(白)蕉露館(白)

備註:現藏遼寧博物館

《觀音圖》爲白色素衣觀音大士正端坐於褐底青石之上,雙目下垂、朱脣輕啓,似有俯覽世間萬物百態之勢,身邊左手置一淨水梅瓶,並插新篁數枝。整幅畫面氣韻素雅超逸、一片靜謐、天機造化、毫無矯揉造作之態。此幅作品證實了丁雲鵬在36歲之時,極有高深的文化藝術和美學修養、儒釋的虔誠心態、恬淡無欲的心境,以及不斷尋求“以心寫物”的藝術探索和追求。

從畫面的構圖看,打破常規繪畫的繁複豐富,一改簡逸風格。觀音大士居畫面中部,上下留白天地開闊,形成突出中心思想的畫面,顯示出觀音大士身居瑤池仙境、清修冥思的情境。其次打坐青巖的冷暖色彩相對應、用筆纖細秀潤,近於吳門仇英的畫法。而面部刻畫也有着鮮明的個性特徵:造型舒朗秀潤、氣宇肅穆莊嚴、設色淡雅質樸,體現了晚明文人繪畫注重表現個性的表現,將深奧的佛學文化淺俗易懂融入了幾分世俗的生活氣息,雖寥寥數筆,卻表現出丁雲鵬“以心寫物”來描寫觀音大士的生動形象。清姜紹書《無聲詩史》中所言:“丁雲鵬畫大士羅漢,功力靚深,神采煥發,展對間恍然身入維摩室中,與諸佛對話,眉睫孔皆動”。

《桃花源圖》1582時年36

款識:壬午春日爲純吾尊叔寫雲鵬

鈐印:南羽(朱)

備註:現藏上海博物院

此作也爲36歲所作,丁雲鵬一生不變的就是點苔,尤其在細筆處理上。這種散而不亂,亂中有致的中鋒點苔,多在勾皴山石的線條邊緣重負補筆,晚年後改爲中鋒略微帶橢圓型的點苔。其次還有設色,基本也是一成不變,延續錢選這種淡而不豔,冷暖呼應的秀麗。此作雖爲扇面,但繪畫表現的空間巨大、河水幾經曲折廻繞源遠流長,三兩人物點綴豐富了畫面的神采。在山石和樹叢以及景物上安排上,值得後世畫家們借鑑學習。

《馮媛擋熊圖》1583時年37

款識:萬曆癸未春丁雲鵬寫

備註: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圖庭院爲中心視點,以翠竹蕉葉、梧桐椿樹、臺階湖石爲景物,以及十三個人物穿插,表現了馮媛擋熊的故事場景。《漢書·外戚傳下·馮昭儀》記載:漢建昭中,元帝率左右隨從,於後宮觀鬥獸。突然有黑熊跑出圈,攀欄欲上殿,馮婕妤衝上前擋熊而立,保護元帝免遭傷害。後世多以馮媛擋熊的典故,來讚揚女性臨危不懼,奮不顧身的精神。

丁雲鵬是吳門仇英之後最著名的人物畫家,他工筆細膩的筆法不下於仇英,而繪畫的高古神韻和雅緻卻又過之。其最擅長的是佛教題材,佛祖、觀音、菩薩、羅漢等在他筆下既栩栩如生,又莊嚴肅穆。在晚明的人物畫家中,丁雲鵬與陳洪綬、崔子忠、曾鯨成鼎足之勢,相映成趣。早年人物畫工整秀雅,晚期趨於沉着古樸,前後變化可從存世的《馮媛擋熊圖》、《觀音圖》、《三教圖》、《煮茶圖》中可以明顯看出這些痕跡。丁雲鵬生活在徽州,爲徽派的雕板、制墨的書刊畫了不少插畫,對於新安木刻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所以晚年的丁雲鵬的繪畫又有着版畫淺浮雕的味道,彌足厚朴拙愛!

《三教圖》1580~1590年

款識:善男子丁雲鵬敬寫

題跋:談空空於釋部剖玄玄於道流此如實父傳世眉公題(陳繼儒題跋)

備註: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畫爲孔子、老子、紅衣羅漢端坐於樹下,似有共同探究天地玄理之情景。畫中三位長着一臉智慧的長者,各個面目肅嚴威武、神情專注。孔子寬口長袍青衣,束戴高帽,拱手承讓之勢;儒雅敦厚、循循善誘、正發表言論。老子一身黃衣,蹲坐在蒲團靈石之上,道貌岸然,謹慎而善辯,注視着孔子,似乎準備隨時發問之態。唯紅衣羅漢地中海的髮型不錯、雙目低垂,將雙手藏於袖袍之中,安詳平靜,從他緊鎖的眉頭中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在畫法上:運用松李公麟的“高古遊絲描”,細勁“筆力偉然”,既有古樸滄桑之感,又具有時代流暢的氣息。設色古妍冷雋,尤其人物服飾的赭石紅色、石青色與淺赭黃色形成對比呼應,卻也沉穩和諧。山石樹木的勾勒添色,取法吳門文衡山,小青綠的明豔設色,整體文靜典雅的一片祥和之色,營造了那種靜謐清淡的情境。

明代中晚期隨着儒、道、釋三教的融合,宗教題材的繪畫也隨之走向了世俗化的傾向。丁雲鵬此畫中的宗教人物孔子、老子和紅衣羅漢,脫離了傳統思想的程式化繪畫,有着獨特的鮮明個性和情緒化的色彩,同時也融入了丁雲鵬作爲一個文人畫家的審美情趣。其人物造型古拙厚朴、氣質端莊素雅,體現了晚明時期文人畫注重表現個性表現的風尚。其實對於書畫鑑賞者來說,這就是時代特徵;每個時代具有它獨特的一面,也有它繪畫表現的技法和設色的特點,一眼望去便知該作品的時代之氣息,這就是書畫鑑賞學中的“望氣”。這需要的不是一點點的中國傳統書畫知識,可以說具體到熟悉每個百年內的畫家風格特徵和筆性,纔有如此“望氣”之魄力也。

《五相觀音》1580~1590年

款識:丁南羽寫此時在吾松爲顧光祿正心所館年三十餘故極工妙自後不復能事多老年漫應如杜陵入蜀以後詩矣其昌(董其昌題跋)

備註:現藏美國納爾遜艾金斯藝術博物館

何謂五相?出自《莊嚴經論》:一憐愍相,謂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愍念一切衆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二愛語相,謂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柔言軟語,令諸衆生而得正信。三勇健相,謂菩薩爲衆生故,於諸難行苦行而悉行之,不生退屈。四開手相,開手者,開手以物與人也。謂菩薩悲願深重,能行佈施,濟貧拔苦,而以財慧普攝一切。五釋義相,謂菩薩爲衆生故,施無礙,辯解經釋義,以最上法而攝受之。此爲五相之正解。

丁雲鵬畫出了觀音的五種相貌,但都是束髮高髻白衣紅帶,面相慈善爲悲,或坐或立,或手執花籃(內盛鯉魚),均爲爲委婉女子形象,但最後釋義相,筆下的觀音大士則是位蒼老嚴肅、身著白衣的婦人,坐在靠海的山岩中靜心修佛,周圍或有龍王來祈福、或天王駕臨、或童子相拜,鬼怪打鬧之場景。

此圖中觀音大士們衣紋上的處理是非常細膩準確的,線條爲中鋒圓潤迺勁、流暢迅捷,恍若行雲流水、波盪飄渺、無往不收。線條的運筆乃迂迴盪漾揮散,富有動態之節奏,波曲之態又超越“行雲流水描”之程式規範,極具變化之奇妙,實得宋李公麟白描畫之精髓;此幅作品亦詮釋了丁雲鵬在繪畫的藝術上創新,並不是他自己主觀臆想,而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文化思想和筆法。表明了丁雲鵬對於歷代繪畫的學習,是有很強的個人理解意識和再造融入傾向的,從而達到更深層次人文繪畫的體會和表現。

《煮茶圖》1580~1590年

款識:煮茶圖 丁雲鵬

備註:現藏無錫博物院

《煮茶圖》描繪了一文人合腳坐於榻上煮茶的場景:在白玉蘭樹下,旁有一千瘡百孔的太湖石,一位裹着襆頭、士人打扮的文人正斜倚於紫檀嵌螺鈿榻上侯湯,目光專注於面前的竹茶爐。旁邊是一位赤腳白髮奴僕正端着點心盤,右前方另有一僕頭髮凌亂,正彎下腰備水。畫面中擺着一些烹茶的器具,以及作爲裝飾的盆景。畫面中的文人便是唐代的飲茶名士盧仝。在唐朝詩人韓愈的《寄盧仝》詩中寫道:“玉川先生洛城裏,破屋數間而已矣。一奴長鬚不裹頭,一婢赤腳老無齒。”這與畫面中赤腳老嫗與沒有裹襆頭的奴僕的形象相對應。那麼,在這幅晚明丁雲鵬描繪唐代盧仝的圖像裏,其中的茶具形制如何呢?畫中出現的茶具與陳設主要有:苦竹節(竹茶爐)、水缸、茶葉罐、紫砂茶爐組合、朱漆盞託的白釉茶盞、青銅香爐、螺鈿方盒、紫檀嵌螺鈿榻、花石茶几、青銅豆形器、雙耳玉杯等等。

畫面的左下角的花石茶几,擺放其上的茶具有茶葉罐、朱泥茶爐組合、朱漆盞託、白瓷茶盞、雙耳玉杯等。尤其圖中的朱泥茶爐組合,是典型晚明人的飲茶方式。畫面中花石茶几的最前方擺放的是白瓷茶盞與朱漆茶托,白瓷茶爲盞侈、圈足,其樣式與質感與現存的明代成化官窯白瓷杯非常相似。晚明許次紓在《茶疏》中說:“其在今日,絕白爲佳”,晚明文震亨《長物志》中記載,“宣廟有尖足茶盞,料精式雅,質厚難冷,潔白如玉,可試茶色,盞中第一。”從而知道晚明文人因爲可以喜觀茶湯色,而將簡約典雅的白瓷茶盞奉爲最佳茶器之一。墊在白瓷茶盞底下的稱謂“茶托”或“盞託”,丁雲鵬在此繪製的是一件朱漆盞託,但到了明末時期,這種盞託其實已經鮮有人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幅《煮茶圖》還描繪了一件與上述提到的完全不同的杯子,乍看是一件單柄杯,而實際上應該是雙柄杯——只是被左邊的青銅香爐所遮擋,圖中所繪的雙柄杯與明代所流行的雙耳玉杯在色澤與形制上都非常相符。其實,圖中所繪的雙耳玉杯樣式是從青銅器樣式中脫胎而來的。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明人好古,並且在古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趣味的風氣。通過上述對畫中茶具的逐一分析,大致還原了畫中人從備水到品茗所用的所有茶具,通過對器型的觀察研究,判定出這些茶具都是典型的明代中後期所流行或崇尚的茶器款式,也是一幅不錯明代器物的參考物。

《潯陽餞別圖》1585時年39

款識:乙酉冬日寫於揚子侯成趣園 丁雲鵬

備註: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畫幅之上爲明萬曆丙戌(1586)年劉然題寫楷書《琵琶行》。此圖取唐代白居易《琵琶行》詩意。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意境。此作的設色即爲標準的錢選版本,明豔之中有股淺淺的淡雅,冷暖呼應中有股暖流來祥和畫面的情趣。

《少陵秋興圖》1586時年40

款識:少陵秋興丙戌九月之吉治下編氓 丁雲鵬敬寫

備註:匡時2016秋拍2875

《少陵秋興圖》作於萬曆十四年(1586),丁雲鵬時年四十歲。圖中繪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一高士在假山前眺望遠方,旁邊有一童子正緩緩前行,人物閒雅古淡,詹景鳳說丁雲鵬人物學錢舜舉,應指其用筆具古拙之感,觀《少陵秋興圖》證此言不虛。畫面的右端聳立着遒勁挺拔的松樹,並且撐滿畫面。以假山爲界,左端爲巨石垂立,山腳有一小橋蜿蜒於畫面之外,池中有幾許漣漪,深得秋興之味。此圖爲淺絳小山水,深得秋興之神,可稱杜子美千秋知己,一派蒼茫蕭爽之氣,浩浩落落襲人襟袖。引首題寫者爲何其賢,字少愚,號白嶽山人、天都外史,徽州府休寧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知寧遠縣事,善水利,官至南京江西道監察御史。多次遊九疑謁舜陵,明蔣鐄撰《九疑山志》卷八錄其《九疑歌》一首。

引首:少陵秋興。東巖使君公餘之暇採芝茹蘜,灑然欲出塵表,人以仙吏稱之。獨喜少陵秋興詩,曰執一編嘯歌自若,每語人曰藉此老八詠消我胸中磈壘,以當三秋乙事耳。南羽丁君爲之補圖,俾予題識,使君志少陵之志,深得秋興之味者,是圖復得秋興之神,皆爲子美千秋知己。予則坐秋林對秋山,披圖起興,覺一派蒼茫蕭爽之氣。浩浩落落,襲人襟袖,則亦爲秋風客而已,呵呵。天都外史何其賢題於一琴堂。

《煮茗圖》1586時年41

款識:丙戌孟秋爲□兄寫雲鵬

備註:明軒2015秋拍264.5

詹景鳳爲徽州新安畫派之“開山始祖”,亦爲丁雲鵬之恩師,兩家相差一河之遙,不過3裏之地。詹景鳳大丁雲鵬16歲,曾說過這樣說:“丁雲鵬幼學山水、人物、花鳥,纖細而雜,不成家。中歲從予遊,詩之宗法古人。其道釋人物法錢舜舉,色花小鳥法黃筌,山水青綠法趙松雪、文徵仲,淺絳法王叔明、黃子久、吳仲圭,雲山法小米,並已成章,足稱能品,無愧匠心”。通過以上幾幅山水、人物的畫,可以印證:此言事實也。

《洗象圖》1588時年43

款識:萬曆戊子春日之吉奉佛弟子丁雲鵬敬寫

備註: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通篇畫作在窄長豎形的構圖中,一河水“S型”曲折在畫面,卻巧妙地安排了一羣僧侶侍從在樹下洗象的場景。通過人物動作與神情的精心描繪,以及色彩的冷暖呼應,將洗象及旁觀人物沿河兩邊連綴在一起。人物雖然密集十二人,但各個井然有序,神情專注。畫中的山石、樹木等配景,淺淡青綠設色遠追錢選,勾寫運筆的形態取法文徵明,造型古拙文雅。整個畫面疏朗、明潔,透出高古靜穆的氣息。

《漉酒圖》1592時年47

款識:漉酒圖丁雲鵬

備註:現藏上海博物院

此畫描繪的是東晉陶淵明漉酒的生活情景,漉酒即將所釀的新酒用紗布過濾澄清的一道工序。畫面中央,陶淵明脫巾散發,籍虎皮而坐,風神瀟灑、氣度軒昂,兩童子相對助其漉酒,稚氣可掬。上方有三樹高柳,綠茵濃密、樹根石隙、菊英繽紛,競吐芬芳。柳菊相應,點明瞭夏末秋初釀酒的節候特徵,也渲染了陶淵明獨特的品格與心胸。本圖着意通過人物動態神情的刻劃,環境道具的烘托,成功表現出陶淵明超曠虛靈、靜穆、澹遠的性格。

我們《煮茶圖》詳細剖解了丁雲鵬繪畫裏的茶具,此幅也是非常具體描繪。在竹葉紋石頭的條几上,分別繪畫古琴(沒帶幾根弦的)、紫砂提樑壺、宣德香爐、一本手抄本的冊頁、大果盤內的仙桃等,還有一碟內不知放置的何等大力丸?這石條几下的菊花畫得確實不錯,設色淡雅。但用今人的眼光來看,菊花的花瓣朝向怎麼都是一個方向的,似有向日葵的追陽性?包括三棵樹下的菊花也是如此,對於補充樹根的蒼白和畫面審美的疲勞,起到一定相映成趣的效果,但這些均不會改變我們對丁雲鵬繪畫筆墨裏的理解和欣賞。

《獅蠻圖》1594時年49

款識:甲午冬日丁雲鵬寫

備註:紐約蘇富比2014秋拍19.7萬美金

丁雲鵬在1594-1596年以後,畫風發生一些突然性的變化,行筆開始疏爽、線條簡勁、粗筆濃墨、形象誇張、表情怪誕,這種“寧拙勿巧、寧醜勿媚”的變形畫風,爲晚明衰落的人物、道釋畫開創新局;其實與他爲徽州制墨名家程君房的《程式墨苑》有着重要的關聯。《程式墨苑》十二卷,繪圖520幅,全部由丁雲鵬繪製;徽州歙縣虯村黃氏木刻名工黃轔、黃應泰、黃應道鐫刻,徽州滋蘭堂套色印刷。

《繪<程式墨苑>墨稿》

備註:現藏中國徽文化博物館

《程式墨苑》編於《方氏墨譜》之後,爲了造成更大的聲勢,程君房約請了當時諸多名流作序,除程氏本人寫於1594年的自序外,尚有申時行、董其昌、利瑪竇等17篇序文。《程氏墨苑》是中國古代藝術水準最高的墨譜圖集,是一部傑出的墨法集要和版畫珍品,被鄭振鐸稱爲版畫之國寶。程君房與羅小華(呈坎人)、方於魯(巖寺人)、邵格之(休寧人)並稱爲明代制墨四大名家,曾自言:“我墨百年後可化黃金”。董其昌在《程氏墨苑序》中亦言:“百年之後無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後無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

《應真雲匯圖》1596年 時年51

款識:丙申秋月之吉聖華居士 丁雲鵬寫

備註: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幅作品爲丁雲鵬有紀年的第一幅版畫味道的作品,大氣磅礴,卻又粗中有細,令觀者無不震撼!筆墨與前幾年卻完全不同,粗筆濃墨,用筆粗放,畫葉筆法多變,但裝飾版畫意味更加趨強。畫面爲危巖峭壁、古木叢林、蕉葉黃菊、諸多羅漢或打坐禪定、或繙經說法,或降龍伏虎,形貌各異,面目多樣。卷中諸多尊羅漢的造型以貫休羅漢爲原本,胡人面貌梵淨僧相,尤其在線條處理上以中鋒圓潤爲主,有股淺浮雕木刻的味道。加繪了各種樹木靈石奇花異草等背景,並表現了僧人與自然景物之間的互動關係,形成晚明文人們喜好的倚石憑樹、與山水相融的羅漢畫卷。

丁雲鵬作爲詹景鳳的弟子,繼承了恩師不少的人脈資源,尤其在徽州籍的政要和徽商羣體,都有一定的聲譽,自然潤格也有不錯的收入。但丁雲鵬佛緣很深,中年時期即與明代高僧紫柏、憨山等人交往密切。著名《佛祖道影》的畫冊,即爲明代高僧憨山大師請丁雲鵬繪製。明代大冊藏經《嘉興藏》中的許多佛畫原稿,亦是出於其手。據畫史記載,丁雲鵬與董其昌也有着深厚的情感,董氏36歲(丁雲鵬42歲)時在他老師許國家中見到過丁雲鵬的《上林圖》,許國有在畫上題跋,並掛於廳堂。許國(1527-1596),字維楨,安徽歙縣許村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歷仕嘉靖、隆慶、萬曆三朝,萬曆十二年以雲南“平夷”有功,晉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如今在歙縣城內,還存世有許國石坊

《廬山高》1599時年54

備註: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作構圖緊湊密實,以細筆牛毛皴描寫山石;有似王蒙的筆法,古樸厚實,渾然天成。在山體架構的佈局上,又與沈周《廬山高》有些相似,甚至篆書題寫《廬山高》三字的手法也和沈周作品基本雷同。所繪山頭的岩石爲捲雲皴,造就這種看似有動態的效果,此類筆法在丁雲鵬的作品中很少見。

《秋江論道圖》1600時年55

款識:庚子正月上元之吉爲君衡先生寫丁雲鵬

備註:明軒2015秋拍成交價46

《掃象圖》1604時年59

款識:甲辰春日佛弟子丁雲鵬敬寫

備註:香港佳士得2015春拍664

《掃象圖》主題淵源流長,前面也有類似《洗象圖》的作品做了闡述,歷代畫家常有繪畫,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梁國張僧繇。根據佛經宣華普,先賢和侍從用掃帚以水拭掃白象,最早所見只有人物,沒有背景。在佛教意象,白象連繫釋迦牟尼的誕生,及菩薩普賢;即此畫中身穿白袍手執如意者,就是菩薩普賢。到了晚明,這主題也被理解作掃走虛幻的外表,象即爲像的同義。與丁雲鵬同時代的畫家也有此題材畫作,包括吳彬(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藏),陳字(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和崔子忠(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幅繪於1604年,晚期的創作,筆觸更簡明清晰、人物描繪更具特色。這些轉變主要是受日益憂慮社會和政治混亂的心境,因爲畫家創作木版畫及古墨雕刻,也形成了較成熟的風格,這在此幅繪畫的人物線條中都有所體現。

《洗象圖》1604時年59

款識:甲辰春日佛弟子丁雲鵬敬寫

備註:現藏清華大學美術館

《釋迦牟尼像》1604時年59

款識:甲辰春暮佛弟子丁雲鵬敬寫

備註:現藏天津博物院

此圖遠景層巒疊嶂,雲氣蒸騰,近景蒼松虯結,釋迦牟尼隨意坐於蒲團上,大耳垂肩。髮髻捲曲,頭倚膝蓋,似在沉思。人物衣紋線條均勻,勾勒流暢,螺髻的畫法與色彩尤爲引人注目。以圓潤剛勁的線條勾畫人物五官,形神兼備,佛祖悲憫苦思的形象躍然紙上。圖中松針規整有裝飾化特點,山石皴筆較爲繁密,用石青、石綠敷染,色彩雖濃重而風格典雅。與一般佛像畫相較,此圖無論人物形象或畫意均有突破,實乃丁雲鵬儒釋人物畫之精品。

我們通過以上二圖可以看出丁雲鵬的點皴基本沒有變化,從早年的中鋒直豎圓點到年後中的橢圓點皴,譬如原先的直豎圓點主要用在山石與景物或平地的交界處,例如上圖,直至晚年就再也沒有改變。此圖爲160459歲所作,爲丁雲鵬儒釋人物繪畫之精品,細觀繪畫用筆的線條之圓潤、之勁健,以及工細入微,不得不對古人精湛的畫藝表示欽佩!

《佛教故事圖》1606時年61

款識:丙午夏日佛弟子丁雲鵬敬寫

備註:保利2012秋拍138

《松泉清音圖》1606時年61

款識:丙午秋孟寫於石葉山居丁雲鵬

備註: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丁雲鵬非常善於巨嶂山水的繪製,這在新安畫派的畫家中也不多見,且設色淡雅,畫面恬靜,一片祥和之氣。該作遠景爲巨嶂聳立,雲霧曲迴繚繞;中景一泓飛泉,煙雲瀰漫;近景則溪流潺潺、高松虯曲、文士停琴,對岸深思。本幅人物造型古拙,氣質端莊文雅,體現了明後期文人畫注重表現個性的風尚。人物衣紋運用“高古遊絲描”,細勁而“筆力偉然”,具有古樸之感。山石樹木勾勒添色,用筆秀潤工謹,設色明淨古雅,營造了一種靜謐幽遠的意境。

《桐蔭讀經圖》1607時年62

款識:丁未春五月 佛弟子丁雲鵬敬寫

備註:大唐拍賣2006年春16.5

丁雲鵬這種樹葉的繪畫技法從始不曾改變,先取一葉中間爲一根線,後左右兩邊一撇一捺畫成樹葉狀,其實更像古時蟻幣,後再擴至五葉,在五葉的基礎上擴展,及至數層。這就是佛家“一花開五葉”,出自《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囑第十:“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也有後人稱“一花開五葉”是指自達摩禪師東渡傳道以來歷經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六代方使得禪宗成爲中國佛教第一大宗。晚明吳門時期非常風行,至清乾嘉時期基本杜絕,這也是書畫鑑賞判斷作品年代的一個參考信息。

《洛神圖》1609時年64

款識:己酉泊舟楓橋爲非菲麗人寫雲鵬

備註:現藏重慶三峽博物館

所畫不過一人而已,白描洛神凌波冉冉而行,衣裙迎風飄舞,回首含睇之態。因泊舟楓橋,看來蘇州又是匆匆之行,來不及爲“非菲”麗人留下更多的筆墨。但是後人們想象空間巨大,從前後收藏鑑賞印來看,有高士奇、同鄉朱之赤等名家收藏唱詠,題字者共計十九人。文人們附俗風雅,原來就是這樣來玩的。

《十八羅漢圖冊》1609時年64疑議

款識:己酉春之吉佛弟子丁雲鵬敬寫

備註: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此件書法落款與之前丁雲鵬書法的結體具有差異,但人物線條看似也不錯,可惜無再高清晰的圖片,無法判斷1609年前後丁雲鵬線條的特點。從目前來看,此圖線條與丁雲鵬的“高古遊絲描”“筆力偉然”“古樸滄桑”,還有一定的距離,期待有緣分或有高清細圖再做詳解,此處存疑。

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歷史人物,均爲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十八”是一個吉數,中國文化中的許多數量表達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藝”、“十八學士”等。佛教中也有許多“十八”,如“《十八部論》”、“十八界”、“十八變”、“十八層地獄”等,“十六羅漢”變爲“十八羅漢”顯然與這種“十八”入鄉隨俗的中國文化情結有關。

《松蔭讀經圖》1609時年64

款識:己酉春日 佛弟子丁雲鵬敬寫

備註:崇源2009春拍112

透過以上高僧大德這種高逸閱書的神態與恬靜的心態,我們可以明顯察覺到如果畫家丁雲鵬沒有高深的文化與儒釋素養,無論如何是不可能表現出僧人的肅穆和高雅逸緻的。有同時代文雲:“代之五臺山有仰崖慶公,主寺龍泉,善說法要,……彰山丁生善寫佛菩薩象,生氣意態,使人瞻之道心開霽,莫知然而稽顙之不暇,豈吳生龍眠其前身也歟?丁生聞予道慶師之高,方將裹糧問法,慶師聞予道丁生之奇,遂不遠千里,求丁生寫諸祖道影,藏之峨嵋衡嶽,意在慈波慧炬,照潤千古,殊勝事也”中。從以上文字中可以印證出丁雲鵬爲畫神佛羅漢,訪求名僧問法,深研佛學的具體事蹟。並且我們也可以感覺到作畫家本人亦以虔誠的信念沉浸此中,從而使感情、筆墨技巧化一,達到情境兩忘的境界。

《玉川煮茶圖》1612時年67

款識:玉川煮茶圖壬子冬日爲遜之先生寫於虎丘僧寮

備註: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丁雲鵬的藝術年輪在他過了花甲之年後,依舊會恢復他的細筆人物畫,如此幅《玉川煮茶圖軸》,類似這樣的佳作尚有一些,不過,經過一段粗筆人物畫的創作經歷後,他的細筆已不是當年的遊絲飄飄,而顯得沉厚凝重得多了。丁雲鵬晚年的繪畫風格發生了重大變異,在學術界被稱爲是晚明變形主義的人物畫代表人物,這是和晚明社會文人士夫的心態有着密切的聯繫。晚明發達的城市商業經濟促使社會走向奢華,朝政的腐敗使文人士夫們對國家和個人的政治前途失去了信心,一時間,變態的心理和變態的生活方式(包括狎妓、使用嬖童等)充斥到文人們的日常生活裏。他們以追求變態求異的藝術形象來滿足感觀上的刺激,他們的需求也正好是當時文人畫家的藝術追求,無論是在繪畫上還是在書法上,分別出現了以造型變異和結體險怪爲審美時尚的藝術趨向,這就是藝術史上所說的“晚明變形主義”的形成原因。

《畫應真像》1613時年68

備註: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秋水山景圖》1614時年69

款識:更聞楓葉下浙瀝度秋聲甲寅九月之望寫於虎丘僧寮雲鵬

備註:現藏溫州博物館

新安畫派“開山始祖”詹景鳳是丁雲鵬的恩師,有《丁南羽畫山水歌》七古一首,描述丁雲鵬作畫的情形,詩云:“丁生傲兀思離奇,登樓十日衆不知。科頭獨坐青松古,坦腹空山白日遲。興來大嗷忽高居,援筆煽赫生風雨。千里移來屋壁看,江山杳靄知何處”?“人間好手若有此,誰謂顧陸與張吳;卓然一時生便死,眼中之人吾與子?”在詹景鳳的眼力,丁雲鵬無疑是把繪畫的“人間好手”,是唯一能與自己相提並論的畫家。

《秋山遠眺圖》1615時年70疑議

款識:秋山遠眺乙卯冬日寫於榆村絅星堂之左廂 丁雲鵬

備註:現藏廣東博物館

此幅作品無論繪畫的筆墨特點和書法落款均與丁雲鵬同時期的作品有所差異。在結字上字形特點和書寫的風格筆性雖也有幾分鐘繇和二王之特性,但整體書寫亦不貫氣,東倒西歪之勢,有畫蛇添足之感。繪畫的線條和點苔也不是此時70歲的特點,尤其在濃墨點皴和石青設色,這件期待緣分再定真僞之說啦。丁雲鵬存世贗品很多,在他生活的年代既有造僞,也有民國海上製造,至今被很多世界各地博物館收藏。其中不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羅漢圖卷》、美國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十八羅漢圖》、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收藏《十八羅漢圖》、美國佛利爾美術館1613年繪《羅漢圖》,均爲贗品。拍賣市場出現的贗品也很多,或人物的線條圓潤勁健的功夫不夠,或水墨山水的筆墨技法不同,總歸假的永遠真不了。

《伏虎尊者圖》1616時年71

款識:丙辰夏日佛弟子丁雲鵬寫

備註:現藏安徽博物院

《白馬馱經圖》1625時年80

款識:乙丑秋日奉 佛弟子丁雲鵬拜寫

備註: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白馬馱經圖》是指漢明帝曾派遣蔡愔前往天竺求取佛經,兩年後,天竺僧竺法蘭與迦葉摩騰自西域以白馬馱經來至中國。此圖即繪白馬馱經的故事。本幅作於天啓乙丑年(1625),是丁雲鵬80虛歲之精心傑作。大體而言,丁氏晚年的道釋畫多以水墨爲之,用筆粗放,而此圖則用設色細筆作畫,又迴歸至其早年的繪畫風格。然細審此作,發現樹幹平直少彎曲,幾層濃淡墨來渲染明暗的質感。畫葉寫意,僅用淡墨青綠層層點染八字爪型的樹葉。人物描寫高古臉型瘦削,肢體很是強壯的肌肉男;衣紋的線條遒勁簡古,很有裝飾的味道。全作一變早期的精工爲疏簡,極具才氣的逸緻。

《六祖像圖》

備註:現藏北京榮寶齋

《三教合流圖》

備註:嘉德2011460

丁雲鵬作徽州休寧城關西門人,離黃山其實不過80裏地;在他遍遊名山大川之後,對黃山更是情有獨鍾,曾書此登臨,並精心繪製黃山總圖,煙雲幻化,墨沉淋漓。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爲刊本《齊雲山志》而繪製《白嶽全圖》長卷,從巖前登封橋、白嶽源起,至僧帽山一帶止,沿途一峯一崖,一橋一亭,處處清晰,歷歷在目。長卷用白描的手藝術地再現白嶽勝地,筆性古姿俊秀,山勢偉岸跌宕,且有當時文壇名流題詠,可惜不知今存何處?

《十六羅漢圖》

備註: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我們現在重新回味一下丁雲鵬人物繪畫的線條的魅力。從沒有署名年款的十六羅漢圖,可以看到李公麟“高古遊絲”的遺風,第一要保證線條的圓潤剛健,其次要求繪畫時線條長度的連貫性,其三在運行弧度時,要求曲線圓潤過渡,不能有毛刺或缺口。以上的筆法其實就是篆書的下筆寫法,所以看丁雲鵬很多作品名稱喜用篆書,也是鍛鍊繪畫線條的準確和圓潤性。該畫中的十六尊者形貌有別,姿態各殊,也是個個的表情包;鬚眉毫髮刻畫入微,衣紋細勁流暢,恍若行雲流水,線條迂迴盪漾,富有節奏。這纔是丁雲鵬1594-1596年之前的筆性特點。

《白描觀音圖冊》

備註: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丁雲鵬的白描功力精湛,後人多認爲畫風酷似李公麟,絲髮之間而眉睫意態畢具,非筆端有神通者不能爲。其實論線描的風格,兩者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李公麟的線描,注重的是儒雅的書卷氣,而丁雲鵬的線描注重高古肅穆,雅俗共賞的裝飾性,有股版畫的味道。丁雲鵬早期的作品秀潤,以古代明時爲題材,線條細膩,轉折飄逸,根據服飾的不同質感運用不同的線描。如上圖中出現折蘆描、釘頭鼠尾描,雖取法裝飾造型,而畫法仍帶寫實的味道。

《十八羅漢圖冊》

備註: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從以上圖冊可以明顯看出爲中晚年時期的作品,中年之後的線條趨向高古質樸,且多以佛像爲主題,線描粗重,強調疏密對比,很少再分不同的服飾或衣紋折向,用一根粗重的中鋒貫穿到底。尤其在樹葉的“五葉”畫法,更是不厭其煩疊加累積,顯然是受墨模畫稿和刻書插圖的影響。爲傳統戲曲、小說畫了大量的插圖,與歙縣虯村黃氏木刻名工刻繪了《養正圖解》、《性命雙修萬神圭旨》、《觀音菩薩三十二相大悲心懺》、《泊如齋重修宣和博古圖》,《泊如齋重修考古圖》、《程氏墨苑》,《方氏墨譜》等。

《行草信札》

備註:現藏山東省圖書館

《行草信札》

備註:嘉德2015春拍57.5

丁雲鵬生活在晚明時期,超級發達的商業經濟促使社會複雜多樣化,生活也越來越奢侈低級趣味,國家朝政的腐敗和社會求新變異的變態藝術追求,這就是處於中國繪畫藝術史的“晚明變形主義”。而這些文人仕子們能守身如玉,從事繪畫藝術追求本身就已不易,而今電視劇本《唐伯虎點秋香》並非空穴來潮。所以此時的畫家們能堅守節操的,無大礙均爲耄耋之年;能折騰雜耍的,不過天命之年。遼寧博物館藏丁雲鵬的《觀音圖》,1582年作,時年36歲,能畫出如此才氣十足的雅韻超逸,一片靜謐天機造化的祥和觀音。就已證實了丁雲鵬在恩師詹景鳳的帶領指導下,亦已具備高深的文化和藝術以及美學修養、儒釋虔誠的心態、恬淡無欲的心境,以及不斷尋求“以心寫物”的藝術探索和追求。唯有這些,才使他後來幾十年勤耕苦學,在繼承歷代畫家前賢的基礎上,有着很強個人理解創作的意識,融入自己的文化思想和筆墨,從而達到更深層次人文繪畫的體會和表現!

部分文字引自:

《新安畫派》郭因俞宏理胡遲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本文爲原創文章,即將正式出版。如有公衆微信或其他媒體轉載,敬請註明尚敷拍賣或叩山問水;若否我們一經查實保留微信投訴或司法訴訟的權利。

敬請閱讀 原創 ”新安畫派“系列

臺灣辦事處: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63號重南大樓10

電話:(+00886)9559361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