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全景看云南走进巧家县(记者 任正丽 谭莉菊)金江浪涛,绝壁悬崖,勿需现代通讯工具,用古原始的手势和吼声进行跨江指挥调度,滑轨开始转动,不到2平方的溜箱满载着游客随四根钢绳划过距金沙江水面386余米的高空,此刻,悬空的铁框里传出的惊叫声在峡谷里揪心回荡,让首次观溜者不寒而栗。5分钟后,惊魂未定的游客“豁然开朗”,走进一个山秀水美的“世外秘境”。

云南巧家茂租镇鹦哥峡谷上空的鹦哥溜,被称为亚洲第一溜。由四根钢绳连接两面崖壁而形成,通过发动机带动其中两根钢绳将溜箱来回滑动,所以称之为“溜”,原理和城市高楼里的电梯相似。

鹦哥溜索距离江面386米高,跨江长度为420米,初次乘坐鹦哥溜,让人有“生死时速”的惊魂感受。溜篮划到溜绳的中部往下一览沿江风景,深谷险滩让人心跳瞬间加速。

奔流的金沙江水涌入云南巧家县茂租镇与四川凉山布拖县接壤的V型山谷地带,形成山高、壁绝、急流、滩险的鹦哥渡。坐落在峡谷北面悬崖上的鹦哥村,自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于此,连接川、滇两省,横跨金沙江,悬空数百米高的鹦哥溜成为村民出入鹦哥村的唯一通道。

下了鹦哥溜,惊魂未定的游客无不被眼前的景致震撼,悬崖绝壁中突然出现一平坦的村庄-鹦哥村葫芦溪。一条曲折的羊肠小道蜿蜒村落,碧波绿田,朴舍人家,百年古树;温和明媚的阳光,绕村环流的小溪,运粮驮人的马队,池塘的山峰倒影;风光秀丽、景观怡人,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世外秘境,现代人向往的宁静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全面进驻大西南,这里成为国民党残余部队勾结地方土匪最后退避的“宝地”,一夫当关的险要地势让数十名剿匪战士阵亡于此(村里的烈士纪念碑有记载),解放后的数十年里,这里的村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直到近20年来,村里的年轻人才陆续外出务工。

近90高龄的鹦哥村葫芦溪老人徐国芳,一家四代同堂,一生从未进过县城,老伴在50年前修建沿江公路时不幸死亡,靠着勤劳的双手和村里的田地,含辛茹苦将三个女儿抚养成人,现目前,徐国芳老人的曾外孙正在国内的一所名牌大学读书,是鹦哥村唯一的名牌大学生,“等那娃娃有出息了,回到村里来搞旅游开发,让全村人都跟着享福”,老人精神饱满,带着满心希望生活在现在和未来的幸福中。56岁的鹦哥村主任李陆贵便是徐国芳老人的三女婿。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全面进驻大西南,这里成为国民党残余部队勾结地方土匪最后退避的“宝地”,一夫当关的险要地势让数十名剿匪战士阵亡于此(村里的烈士纪念碑有记载),解放后的数十年里,这里的村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直到近20年来,村里的年轻人才陆续外出务工。

近90高龄的鹦哥村葫芦溪老人徐国芳,一家四代同堂,一生从未进过县城,老伴在50年前修建沿江公路时不幸死亡,靠着勤劳的双手和村里的田地,含辛茹苦将三个女儿抚养成人,现目前,徐国芳老人的曾外孙正在国内的一所名牌大学读书,是鹦哥村唯一的名牌大学生,“等那娃娃有出息了,回到村里来搞旅游开发,让全村人都跟着享福”,老人精神饱满,带着满心希望生活在现在和未来的幸福中。56岁的鹦哥村主任李陆贵便是徐国芳老人的三女婿。

多年前,鹦哥村并没有现在的鹦哥溜,村民们出去集市上要跋涉3个钟头的悬崖小道,下到江边的天然渡口乘坐木船。江上波涛汹涌,经常发生船翻人亡的事故。最惨烈的其中两次分别是1984年和1987年夏天,两次事故造成20多名鹦哥村民命丧金沙江。16年前葫芦溪蒋姓村民邀约9户人集资10余万元,花半年时间修建了鹦哥溜。截止目前,鹦哥溜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鹦哥村葫芦池里的鱼,有白莲、鲤鱼、鲶鱼等品种,肉嫩味美,巧家当地以及对面四川的群众办喜事通常会“溜”到鹦哥村来采购。每逢周末,村外的休闲爱好者邀朋聚友来到鹦哥村,烧烤、垂钓、攀岩、住农家,享受另类乐趣。

走进鹦哥村,金沙江水的噪音和对面过路的汽笛声已然消失,淳朴的村民正在为自家的农作物施肥除草,一条绕村环流的小溪,滋润着每块农田,为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供水灌溉,成为鹦哥村民的生命动脉;夕阳西下的阳光余晖洒向梯田、葫芦池里的山峦倒影形成如诗如画般的美景。

顺着小溪找到源头龙滩,喝一口天然何首乌浸泡出的纯净山泉,清甜可口,外面的人每逢农历6月19日的观音节都会来到这里取水,故名“仙水”可保平安。农忙季节,全村村民杀猪宰羊来到龙滩祭拜,祈求人畜平安顺利、粮食来年大丰收。

葫芦溪通往另一村民小组的通道,是一座跨过龙滩大河的铁索桥,数根架建于解放前的铁链,在经历数十年的风吹雨打后,上面的木板已更换多次了,桥身依然牢固雄伟。为三个鹦哥村民小组相互联通来往,连心联姻直臂挺腰,成为秘境里的又一景观。

据村民讲,早在十二年前,意、法两国的4名游客慕名结伴来到鹦哥村参观,在村民家中住了1个星期,拍摄的相关素材后来出现在国际以及国内电视台的节目中,此后鹦哥村陆续被外人知晓。

在采访中,村民们一直希望媒体能帮助呼吁,让鹦哥村修通公路。记者感叹,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人类都在追求生态绿林生活,花费高昂的成本修通公路后,虽然能方便这里的村民出入,不过这里的一切将会失去价值,如若能将这里的“奇特”变成一种产业,当地村民也许勿需下地劳作便能走上致富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