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图/东方IC

凤凰网房产

地产行业下行,房企普遍感受到了凛冽寒意。万达和华夏幸福之后,作为以房地产为主业的21家央企之一的华侨城,也开启了卖卖卖的模式。

11月6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华侨城挂牌转让深圳华侨城消防安装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底价为819.41万元。

该公司持股人为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华侨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其中,深圳华侨城持股比例为90%。

从披露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该公司经营不佳。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营收为35.17万元,净利润亏损47.03万元,负债总计836.34万元。

这不是华侨城第一次兜售旗下资产。据不完全统计,仅9月份以来,华侨城披露出售的资产高达16项。其中,和房地产有关的项目有12项,11项位于一二线城市项目,4项位于成都,3项位于上海,4项位于华侨城总部深圳。另外,泰州和海南各有1项。

此外,10月25日,华侨城(亚洲)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透过将于北京产权交易所开展的公开挂牌程序,出售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中山华力包装有限公司100%股权。

不断出售资产的举动让外界得以窥见华侨城的资金窘境。针对华侨城“卖卖卖”的模式,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两方面原因造成华侨城现金流承压:一方面,华侨城前期扩张太快;另一方面,华侨城大举转型文旅产业,旗下的住宅项目有所减少。

自1985年成立以来,华侨城从深圳湾畔的一片滩涂走向全国,以旅游+地产业务协同发展的模式,成为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之一。只不过对华侨城来说,地产业务虽是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来不是华侨城业务的主角,在段先念掌舵华侨城后,进一步提出“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开启了战略转型升级后的一轮大扩张。

凤凰网房产梳理发现,华侨城近两年来,其文旅项目投资总和近万亿元,布局国内50个城市,仅7月份就有三笔高达百亿、千亿的“大单”。

7月22日,华侨城旗下云南集团、云南世博集团、云南文投集团分别与云南省各州市县区政府签约项目20余个、与国内大型企业签约项目40余个,签约金额逾千亿元。7月10日,华侨城集团与无锡梁溪区就华侨城古运河大型文旅综合项目签订合作协议,预计总投资300亿元。7月6日,华侨城还和法国欧倍欧集团共同开发的中法农业科技园项目在四川眉山开工,计划总投资约300亿元。

此外,6月,华侨城投资约205亿元建设的深圳渔人码头综合体项目动工;2月,华侨城投资670亿元建设西安沣东华侨城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

从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到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到西安市副市长,再到华侨城集团董事长,段先念身上带有深深的文旅产业的痕迹,华侨城还曾试图控股曲江文旅,最后以失败告终。

段先念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华侨城的战略转型升级中,甚至在去外地出差时也会携带党旗,在谈完合作后拍照留念。

纵观华侨城的多笔投资可以发现,华侨城的投资焦点更多投射在文旅项目,在住宅地产开发业务上呈现收缩态势,2017年10月,华侨城将曾引起广泛关注的丰台地王项目转让给泰禾集团。

地产业务的收缩并没有很好地缓解华侨城因为在文旅产业的扩张带来的资金压力,华侨城第三季度公告显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 206.89亿元,同比下降132.78%。显然,由于文旅项目投资规模大、成本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地产业务不能提供足够现金流的反而加剧了华侨城的资金压力。

此外,通过转让资产回笼资金的,不只华侨城一家。6日,中铁十六局集团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交所挂牌,转让广西京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0%股权及10648.82万元债权。

在房地产进入下行通道时,每个房地产企业都在感受到寒意,公司裁员、项目降价促销是一种选择,现在,开发商又开启了“卖卖卖”的种保全措施,而这或将是一种常态。

山水文园李辙:平台思维与平衡之术

摆脱泥潭 万通地产退出北京CBDZ3黄金地块

独家|泰禾副总裁陈健豪“闪电”离职 豪华高管阵容尚需磨合

物业上市“阳谋”:融资通途与运营时代双选题

●房企扎堆发行票据 “借新还旧”凸显“钱荒”融资难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