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年间一共生育14个孩子的苏莱曼霎时之间成为了震惊全美,众人眼中“异类”的单亲妈妈。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消耗的资金成本越来越高,家长应当确自己的抚养能力,并以此为前提,权衡多生多育的可能性和利弊,不要为了“生”而剥夺了孩子健康、正常成长的可能。

“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孕育生命是很多女性非常渴求的一件事情,她们希望能够体会做母亲的幸福感受,希望可以有天使一般的孩子陪伴在身旁。这是一种充满爱和真情的想法,但同时也是一件需要用心、用能力来承担的责任。

生6胎后再怀8胞胎,十年间的不间断孕育,让妈妈成为“异类”

苏莱曼虽说是一位来自于美国的女性,但她跟大多数中国传统女性一样,有着生儿育女这样的平凡梦想。

苏莱曼是家中独女,她的生活过得相对富足,然而在她心中却始终有一个遗憾,没有能够交流感情的兄弟姐妹,她始终幻想着在自己组建家庭之后一定要生很多孩子,构建一个“大家族”。

苏莱曼在自己20岁的时候认识了自己的老公,她原本以为这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丈夫在婚后不断的尝试怀孕生子,最终都是以失望告终。后经过系统的检查之后才发现,苏莱曼的丈夫患有不育症,这意味着他们很难拥有属于两个人的孩子。

一直渴望有大家族的苏莱曼不甘心,在询问了专业医生之后,她和自己的丈夫商议接受精子捐赠,通过体外受孕的方式孕育生命。这个想法遭到了苏莱曼丈夫的反对,最终两人因此而分道扬镳。

苏莱曼在与丈夫分居后,踏上了漫漫生子之路,她运用体外受孕的方式先是陆续生下了6个孩子。在与丈夫离婚后又生下了八胞胎。十年间一共生育14个孩子的苏莱曼霎时之间成为了震惊全美,众人眼中“异类”的单亲妈妈。

在生下八胞胎之后,为了能够抚养14个孩子健康长大,她不得不接受媒体全程报道8胞胎成长过程的方式来赚取生活费用,而她这样的做法备受大众诟病,对她利用孩子来赚钱养家的抨击声居高不下。

最终节目停掉,她也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来源,甚至一度宣布破产,不得不依靠社会救助来抚养孩子。

幸而她重新振作,通过充实自己的方式进修课程、做家庭治疗师,回归平静生活,陪伴孩子们健康长大。从大众眼中的“异类”,变回一个普通的妈妈。

在这个世界上,如苏莱曼一样,想要拥有一个完美“大家庭”的人不在少数,但毫无计划或是毫无止境的生育或许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作为一个成年人,有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的自由,更应当考量自己是否有给孩子提供良好生活的条件和基础。

成年人应该树立怎样的生育观念才更好?

1、以尊重生命为前提合理生育

很多人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受到了封建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如果家中没有男丁子嗣,常常会毫无顾忌的一生再生,直到生出男孩为止。

这些受封建思想禁锢的家庭,在面对家中女孩时,常无法公平对待,甚至有的家庭会卖掉女孩、嫁掉女孩,以换取男丁子嗣的富足生活。这种不能够给予每一个生命以最基本尊重的行为,对于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亵渎。

2、以抚养能力为前提权衡利弊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有很多家庭都希望能够再生一个,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具备再养一个的能力。

在孕育生命之前,应当考量自己的现实条件,不应为了自己一时高兴而生,也不应当因一时冲动而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消耗的资金成本越来越高,家长应当确自己的抚养能力,并以此为前提,权衡多生多育的可能性和利弊,不要为了“生”而剥夺了孩子健康、正常成长的可能。

3、生不能养量力而行

我国经济局势的高速发展,让很多三四线城市当中的年轻人选择到大城市当中打拼,成为了一二线城市当中的城市建设力量。

这些人当中有很多都已为人父母,他们将子女抚养的工作交给了家中的老人,有些人一年才能够回老家一次,有的人需要数年才能回去一次。这些被迫成为留守儿童的孩子在心理成长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里成为生活“孤儿”。

即便如此,仍有人在继续生二胎,继续让他们成为新的“留守者”。生不能养、无法陪伴,面对这样的情况,应当量力而行,别把生育当儿戏。

成年人是生命创造者,也可能是“悲剧”创造者,在为创造生命而自豪时,也要想到养育的重要性,切莫让孩子成为“无规划、不负责”的生育观念的牺牲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