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诗句含蓄、迷离、多义,就连李商隐本人也不愿说透,故其诗多以“无题”命名,尤其是被许多人看作爱情诗的作品,更是缠绵悱恻,迷离难猜,历朝历代的评论家称之为诗谜。说起李商隐,他的无题诗流传极广,其中许多都成了名句,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人暖玉生烟”。

文/陌上榆(林新杰)

“李杜诗篇万口传”,盛唐是诗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晚唐虽然不如盛唐那样光芒万丈,但也未完全丧失盛唐的风采,依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诗人,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位,那就是号称“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他俩的诗歌吸收了前辈的精华,加入自己的体验,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给颓废的晚唐注入了生机,为晚唐诗歌开辟出一块新的领地。

“无题”之王将其放在诗集卷首的一首诗,千百年来已成一个谜

说起李商隐,他的无题诗流传极广,其中许多都成了名句,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人暖玉生烟”……这些诗句不仅仅成为了抒发爱情的感言,更是成为感悟人性的至理名言。这些诗句含蓄、迷离、多义,就连李商隐本人也不愿说透,故其诗多以“无题”命名,尤其是被许多人看作爱情诗的作品,更是缠绵悱恻,迷离难猜,历朝历代的评论家称之为诗谜。注家辈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杨大奎说它是“托兴遥深,自是骚人遗意。”

“无题”之王将其放在诗集卷首的一首诗,千百年来已成一个谜

可以说朦胧美是李商隐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诗,据说李商隐把他放在其诗集卷首,那就是《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从宋代一直到清代,对其进行注解的多达八十多家,说法多样,有“恋情说”“悼亡说”“自伤说”“咏史说”……其中最主流的有两种,一是“悼亡说”,一是“自伤说”。

在提及这两种说法之前,我们先去了解下李商隐的身世。

“无题”之王将其放在诗集卷首的一首诗,千百年来已成一个谜

李商隐出生于公元813年,青年时期就显示出自己的才华,最早赏识、培养他的是令狐楚,而后在令狐楚儿子令狐绹的帮助下,他考中了进士,可以说令狐家对他有栽培之恩。后来他娶了王茂元之女。但恰因如此,他卷入了“牛李党争”。因令狐家属牛党,而王家属于李党。牛李两大官僚集团的权利之争,让李商隐吃尽了苦头。终其一生,只做的一些小官,空有才华抱负无法施展,公元858年郁郁而终。

1.悼亡说

“无题”之王将其放在诗集卷首的一首诗,千百年来已成一个谜

持“悼亡说”的认为,这首诗是李商隐为悼念亡妻王氏而作的。先看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古瑟据说本是二十五弦,无端断了,就成了五十弦。俗语“断弦”就是丧妻的意思。也有人认为李商隐结婚时二十五岁,推测其妻王氏也是二十五岁,琴瑟常喻夫妻,故锦瑟五十弦有喻夫妻好合之意。当然还有的认为是诗人睹物思人,锦瑟在而人已亡,在其听来,弹瑟发出的自然是悲伤悱恻之音了。

“无题”之王将其放在诗集卷首的一首诗,千百年来已成一个谜

再来看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有人认为庄周化蝶暗指诗人妻子已物化,同时诗人那时身在蜀地,如同望帝化身的杜鹃一般悲伤啼鸣。这里都蕴含着诗人失去妻子的悲怆思念之情。

“无题”之王将其放在诗集卷首的一首诗,千百年来已成一个谜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在颔联用典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典故,委婉表达自己的幸福就如同鲛人泣下的珍珠一般,看似无比美丽,却很快如同水泡一般就要消失掉。接着用《搜神记》里的故事,表达像蓝田暖玉一般美好的东西很快如紫烟一般就要消失。借用典故表达对自己和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是如此短暂的惋惜和感伤之情。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进一步抒发自己无法压制的情感,和如许贤惠温柔的妻子在一起的时光就如同梦里一般,如痴如醉。如今她已香消玉殒多年,那些情景该怎么追忆呢。

2.自伤说

“无题”之王将其放在诗集卷首的一首诗,千百年来已成一个谜

持“自伤说”的,认为这首诗是诗人回顾过往自身宦海浮沉、仕途坎坷而写下的。

首联说的是诗人看到五十弦的古瑟,不禁联想到自己不知不觉就到了五十岁知天命之年,想想自己碌碌无为、颠沛流离的过往岁月,不仅悲从中来,感慨不已。

颔联借用庄周化蝶的典故,写的是诗人也做了一个和庄周化蝶那样虚幻迷离的梦,醒来后茫然不知所措,到底是自己梦中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了自己。接着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比喻自己因牛李党争而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美好的理想化为泡影,也如同杜鹃一般,以悲鸣寄托遗恨。

“无题”之王将其放在诗集卷首的一首诗,千百年来已成一个谜

颈联同样用上两个典故,借明珠被弃于沧海,暗喻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不为世所用,珠有泪也暗含诗人悲愤不已的心情。接着诗人以蓝田美玉喻自己的诗文如同良玉在日暖的时候能生烟一般,虽被埋没也会有显露的时候。

尾联进一步说明这些感慨不是今日追忆往事产生的,而是在当时就已经不胜惘然了。

“无题”之王将其放在诗集卷首的一首诗,千百年来已成一个谜

除了这两种说法,还有种种别的说法。当然了,这只是后人的推测和解读,谁也不知道当时的李商隐心里是怎么想的。众说纷纭,错综迷离。在李商隐逝世约四百年之后,元好问写下一首七绝: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做郑笺。清初诗人王士禛也说“一篇《锦瑟》解人难”。可见,历代评论家都认为《锦瑟》的真实含义已很难界定,也成了千百年来的一个谜了。

但不论怎么说,李商隐开创的无题诗,其朦胧美感动了无数人,对后世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