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和度假。

  生态休闲农业起于19世纪30年代,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加,为了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人们渴望到农村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体验乡村生活。于是生态休闲农业逐渐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兴起,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

  休闲农业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于一体的新型产业。根据实践经验,“三生”的顺序应是先做生态、后做生产、再做生活。反之,就会出现投入大、浪费多,效益低的问题。植物生态景观是休闲农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生态景观在园林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植物生态与景观的营造,可以创造出一种美得感受和联想,在时间的交替和空间的变化中,满足人们各方面的审美需求。植物可以记载历史,见证着环境发展。

  植物生态景观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还可创造游览、观赏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植物具有净化空气、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等功能。那么,休闲农业园区怎样打造植物生态景观呢?

  展现时空序列

  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春花、夏绿、秋实、冬枝的四季景象。休闲农业园区要利用植物表现时序景观。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利用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对植物材料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根据植物材料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色彩来创造休闲农业园区景观。

  同时,植物又是休闲农业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可通过视点、视线的改变而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变化。在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设计中营造既开朗又有闭锁的空间景观,两者巧妙衔接,相得益彰,使人既不感到单调,又不觉得疲劳。

  表达景观主题

  很多植物具有独特姿态、色彩,风韵之美。如,有的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有的树体高大,树形优美;有的叶茂花丰,芳香四溢。因此,我们要利用不同植物的特点,展示它们优美的形态,绚丽的色彩,自然的声响,沁人的芳香,从而在休闲农业园区景观中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主题。

  科学营造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植物景观,能极大地丰富视觉效果,满足景观多样性的同时也保证了物种多样性。

  形成地域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大差异,不同地域环境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如海南主要是热带雨林及阔叶常绿林相植物景观,长江流域的针阔叶混交林相景观等。休闲农业园区要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

  尽量选择地区乡土树种,地方特色植物,如,华南地区有木棉、凤凰木、蒲葵、芭蕉,三角梅、榕树等,东北地区有云杉、冷杉、杜松、水曲柳、榉树等植物,从而形成休闲农业园区特色景观。

  乡土植物指的是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被证明已经完全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具有实用性强、易成活、利于改善当地环境和突出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的诸多优点。同时,由于乡土植物对水肥的消耗低,因而种植和维护的成本较低。

  进行文化创作

  “咏物言志”以植物来表达主人思想和感情,中华民族自古便有。人们在欣赏花草树木外在美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们某种特定的意义。古今文人学士、诗人画家,他们通过咏诗赋词、写文作画,把内心的感情和审美情趣都寄托于大自然的植物之中,所以才有了“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花草四雅”(兰花的淡雅、菊花的高雅、水仙的素雅、菖蒲的清雅)的美誉。

  我国古诗歌中关于植物的创作,一方面是植物本身的外在形态、生活习性及利用植物营造出的独特意境;另一方面是植物暗含的品格或借植物表达隐喻的情感等,这些是植物在中国古诗歌中文化含义的重要组成。

  以横、斜、倚、曲、古、雅、苍、疏为美的梅花,具有不畏严寒,坚韧顽强的品质,是隐者的意象;人们常用春柳柔弱的枝条寄托离别思绪;生长于水中的荷花象征着清洁高雅、不染尘世;生性耐寒、傲霜的秋菊,象征着隐士及有志者的气节操守。休闲农业园区在植物生态景观打造中,利用植物进行文化创作,使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展示组合功能

  植物生态景观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象,与休闲农业园区山水、建筑、道路等小品还可组合展示。建筑在园林植物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可以形成“竹里登楼人不见,花间问路鸟先知”的绿色景深和层次,使人产生“览而愈新”欲观全貌而后快的心理追求,同时从建筑内向外观景时,窗前檐下的树干、树叶又可以成为“前景”和“添景”。

  (1) 衬托建筑景观

  植物的枝叶呈现柔和的曲线,不同质地的植物,色彩在视觉感受上有不同差别。休闲农业园区可用柔质的植物材料来软化生硬的几何式建筑形体,如基础栽植、墙角、墙壁绿化等形式形成色彩衬托;以植物自然形艺和质感衬托建筑硬质规则,可在玲珑精致的建筑物四周选栽姿态轻盈、叶小而贫密的树种。

  从而形成建筑在植物生态景观下若隐若现,使人产生“览而愈新”欲观全貌而后快的心理追求。同时,休闲农业园区植物生态景观还可作为空间的分隔、过渡、融合等,房物的花墙、花架、漏窗、落地窗等形式都须借助植物来装饰和点缀。

  (2)点缀山石水体

  休闲农业园区山石水体有植物、建筑、道路的装点陪衬,才会有“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的景象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植物覆盖山体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还如同华丽的服装使山体呈现出层林叠翠,“山花红紫树高低”的山区植物生态景观。在休闲农业园区用乔木构成疏透的空间分隔,小景点缀一些文苔小草、紫竹伏松,立刻感到添上了生机,如同画家绘石点绿,顿增美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三农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投身农业,提供规划、建设和运营等多方面的专业性服务,提升农业嘉年华的内涵。

  农业嘉年华活动犹如雨后春笋,已在我国多地成功举办,如南京、北京、广西玉林、邢台南和、山东莘县、江苏洋河、贵州修文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农业嘉年华围绕当地的地域文化、农耕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资源与农业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地方名片。(一诺农旅规划)

  关键词: 中国农林科技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