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大多家长都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加之家长都有其丰富的人生经验,完全可以胜任培养自己孩子养成良好的兴趣,只要家长有自律精神,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学习上的表率,就能够带出优秀的孩子来。莱佛士医疗临床心理医生Claudine Hyatt博士曾经说过:“在发展课外兴趣这件事上,家长们总是在鼓励和逼迫之间做平衡,这其实这映射出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前段时间,英国的国民宝贝——乔治小王子正式完成了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他的课程表十分引人瞩目:除去正常的数学、语言、地理、历史、科学之类的课程,还有法语、宗教、计算机,以及统一参加的课外活动:戏剧、艺术、绘画和芭蕾等等。

不止如此,据外媒报道,小乔治还极有可能会参加学校的辩论俱乐部,增加日后进入牛津剑桥社团的筹码。“为此他们将进行哲学、意大利语的学习,尝试作曲、击剑、高尔夫或陶艺。”

刚满5岁的英国小王子,要学习的课程竟然有超过十门,还有哲学、宗教这种我们高中以上才能接触到的课程,有网友评论,原来当一个王子殿下,竟然这么辛苦!

英国小王子5岁课业“繁重”:“贵族教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样“繁忙”的课程表还真不止小王子一个人。明星的子女也是一样,李湘的女儿王诗龄除了学校安排的文化知识外,还要学习钢琴、大提琴、油画、书法、瑜伽、象棋......甚至还要学织毛衣。黄磊的女儿,登台演话剧,设计礼服,写英文剧本,翻译英文小说,学钢琴、吉他、烘焙...

英国小王子5岁课业“繁重”:“贵族教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人觉得有钱人家的孩子更注重快乐教育,贵族、国际学校会比传统学校课业压力小。

其实越有钱的家庭,家长对他们的要求就越高。不仅仅是成绩优异,考上好的大学。他们更想让孩子做“体验派”,全方位多角度全面发展。

注重培养多元化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学习是学好知识的动力引擎。不过这并不代表家长需要强迫孩子去培训班,去学习尽可能多的特长。莱佛士医疗临床心理医生Claudine Hyatt博士曾经说过:“在发展课外兴趣这件事上,家长们总是在鼓励和逼迫之间做平衡,这其实这映射出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你要充分理解孩子,让孩子来引导你,父母所要做的是让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不断得到滋养,而不是直接就下达明确的指令。”

英国小王子5岁课业“繁重”:“贵族教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孩子浓厚的兴趣都是家庭培养而成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知道孩子的爱好、习惯和能力。现在大多家长都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加之家长都有其丰富的人生经验,完全可以胜任培养自己孩子养成良好的兴趣,只要家长有自律精神,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学习上的表率,就能够带出优秀的孩子来。

家长要让孩子多去尝试,没有尝试过的东西没有资格说喜欢或是不喜欢。从小推动孩子多方面地去尝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自我效能感。

从小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兴趣,实际上就是在训练他们这种能力。因为热爱,孩子们自发地填满了自己的时间表,那有这么多任务,该怎么安排时间呢?首先做什么好?什么时候完成课程的预习?什么时候去锻炼?慢慢地,孩子就能学会自己制定时间表,准确区分每件事的紧迫程度,优先高效地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英国小王子5岁课业“繁重”:“贵族教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用成功体验构建自信,内在驱动才是一切的基础。

对于兴趣爱好的培养带来的另一重回报则是自信心的构建。越是成功的人越明白,失败是无法避免的,重要的是能够面对失败,并且重新站起来。诗人余光中说过:“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 在贫乏生活中寻找趣味的能力,能够滋养孩子的精神世界,使他对生活充满热情,也就有更多的勇气和坚持面对未知的困难。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自我效能”,它与自信的区别在于:自信是对自己的模糊认同感,而“自我效能”,意味着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某件事,由此产生一种结果自信。

这种自我效能感最快速的提高方式就是积累成功的体验。第一次攀越高山,所有人都会感到害怕和畏缩,但当你曾经征服过一次山峰,下一回面对类似的高山时,自我效能会让你相信,这不过是又一次成功的演练。

当一个人达成过很多目标后,对自己就会越来越自信,这种基于自身能力的自信能让孩子不惧挫折,永远往下一个山峰迈进。

英国小王子5岁课业“繁重”:“贵族教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们常说人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但就怕比你有钱的人比你更努力,比你优秀的人也比你更努力。

所谓的“贵族教育”,不只是给孩子金钱、名气、人脉,更在于帮助他们在探索中寻找目标,实现真实意义上的满足,更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那我们普通人的出路在哪里呢?

先从让孩子丢掉电子设备开始。

英国小王子5岁课业“繁重”:“贵族教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你知道吗,乔布斯是不许自己的孩子玩iPad的!

乔布斯生前有三个年幼的孩子。有一天纽约时报的记者Nick Bilto问他:

“你的孩子们一定很喜欢iPad吧?”

老乔回答:

“他们没有用过。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听起来是不是怪怪的?iPad之父居然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用iPad?感觉就像是毒贩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吸毒一样....

也许,当iPad之父都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接触iPad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想一想,这到底是为什么?

让孩子丢掉电视、丢掉手机、丢掉iPad,发掘孩子其他兴趣,给他们制定一份专属自己的寒假课外活动“课程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