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勒(也译作席勒),是“教育心理学之父”赫尔巴特的学生,将其老师经典的“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 “评价教育计划”,简言之就是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这就是著名的“泰勒原理”。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人物的知识点,在我们整个教师招聘的考试中,我们学习过许多人物,但是有些人物,尤其是西方人物的名字特别相似,经常让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傻傻分不清楚,今天宋老师带你们一起区分一下教育学中,那些名字中带“勒”的教育家们,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let’s go!

相关知识点呈现:

一、齐勒(Ziller)

齐勒(也译作席勒),是“教育心理学之父”赫尔巴特的学生,将其老师经典的“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

其中:预备是指用问答方式使学生回忆过去的经验和有关的事实,为学习新教材做准备,并说明学习的目的,使学生知道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提示是教师讲解新教材或一些事例让学生观察;

比较也译作联想或联系,用问答讨论的方法把提示的教材加以分析和说明,然后与旧经验相比较、分类并加以排列,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总结是分析比较的结果,综合概括成结论或原则;

应用是给学生习题,使学生应用所得的原则或知识结论来解决,并验证结论、原则的正确性。

二、席勒(Schiller)

18世纪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提高审美意识水平可恢复完整无缺的性格,由此成为美育一词的提出者。但是这里要注意!!!这里的席勒与前面我们提到的赫尔巴特的学生席勒(也译作齐勒)不是同一人。

三、华勒(Waller)

于1932年华勒最早提出学校文化一词由,华勒把校园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一种特别文化。(也有说法认为华勒是校园文化一词的提出者)

四、奈勒(Kneller)

美国学者奈勒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研究,归纳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者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服务。学校课程的全部重点必须从事物世界转移到人格世界,因而人文学科是最重要的。要使所有的儿童,除圣经以外还要熟悉古代历史和古典著作。各种教材本身没有价值,它是个人借以发展自我认识和自我责任感的工具。主张理想的课程应承认个人在经验上的差异,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学习计划与活动的根据。

五、泰勒(Taylor)

作为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 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行为目标之父”。 他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在这本书里他集中探讨了学校在设计课程时遇到的四个基本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 “评价教育计划”,简言之就是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这就是著名的“泰勒原理”。

考题再现:

1.美育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

A.齐勒 B.席勒 C.华勒 D.奈勒

1.【答案】B。解析:18世纪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提高审美意识水平可恢复完整无缺的性格,由此成为美育一词的提出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