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说的是遗传基因的强大,在身高方面也是如此,父母的身高对孩子今后的身高有着极大的影响。

那些身高本身不是太理想的父母,他们会对自家孩子的身高特别关注。

而高个子家长生出的孩子,往往不去留意孩子的生长曲线,长大了个子却不高,没能及时发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家长应多关注孩子身高情况

遗传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一切,至少在身高方面,遗传的影响只占到了70%,还有30%取决于后天的养育。

这也就是说,如果养育得当的话,矮个子的父母也能养出高个子的孩子,相反,要是养育不得法的话,高个子家长生的孩子,身高也不一定就会高。

医生不久前就碰到了一对糊涂的家长:母亲身高160厘米,父亲身高175厘米,他们生了一个儿子,现在16岁,身高180厘米,因此,在他们的意识里,比儿子小两岁的女儿也不会矮到哪里去。

可事实却是,女儿现在的身高只有153厘米,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只长了1厘米,且在一年半之前就来了月经初潮。

这位母亲向医生讨教女儿长个子的良方,得到的答案竟是“爱莫能助”,因为经检查,小姑娘的股骺线已经闭合,基本上再也不会长高。

孩子6岁后,家长最好给测一下骨龄

家长们在关注孩子的身高时,可以先通过肉眼去观察与同地区、同年龄孩子的身高差距。

如果你家的孩子在班级里面比大部分同学偏矮4-5厘米的话,那么就得注意,这孩子已经被纳入相对矮小的范畴,要是不及时干预的话,可能会耽误孩子一辈子。

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些家长以为自家孩子暂时不高是跟自己当年那样“晚长”,等到初中或是高中的时候会一下自己蹿高的。“请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因为,你们以前‘晚长’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跟不上,但现在的孩子普遍营养过剩,一般女孩子到12岁零4个月左右就来月经初潮,男孩子到了15岁左右就发育,等股骺线都闭合了,你还怎么指望他们到中学里去‘晚长’呢?”

正是基于现在的孩子发育提早这个原因,医生还特别提醒家长得关注孩子的骨龄。

给大家打个比方,一个12岁的男孩身高153厘米,从外观上看起来长得也算不错,可要是一测骨龄已经有13岁或是14岁,那就意味着,这孩子今后的生长潜力已比同龄人要小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选拔运动员的时候要严格测骨龄。

如何帮助孩子长高,注意4方面:

如何进行科学养育,帮助孩子长高呢?建议家长从饮食、运动、睡眠及心理几个方面着手。

1、饮食方面,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保持营养均衡是总的指导原则。

每天一个鸡蛋、200毫升牛奶或是酸奶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一周吃一两次贝类的食物补锌,保证孩子胃口好。

限制孩子高糖、高脂、高盐饮食,避免性早熟的发生。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别让孩子吃得太饱,因为吃得太饱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2、运动方面,一周做3次以上运动,每次时间要持续在40分钟以上;

比如,跑步、跳绳等弹跳类运动、游泳等,都是很不错的有氧运动。

3、睡眠方面,要养成早睡的习惯

现在其实有不少孩子因课业压力而晚睡,这很不利于孩子长个子。

因为生长激素在夜间分泌,晚间的10点半、12点、第二天凌晨2点、4点是四次分泌最高点,如果有的孩子长期晚睡,就会错过第一个脉冲,个子也就会受到影响。

一般情况下,孩子入睡后需要40-50分钟才会出现脉冲,因此建议孩子们一定要在9点半前入睡。

4、心理方面,临床中专门有一类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矮小;

比如父母不和睦、经常打骂等,在这种家庭氛围里的孩子长期很压抑,个子就会长不高,所以家长们如果想让孩子长高,就一定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哦。

发现孩子个矮,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查明孩子不长个的原因,切不可耽误孩子,很多家长等到发现时已经为时晚矣,就是因为对孩子身高不够关注,不当一回事。

生长激素是治疗孩子矮小的唯一药物,水剂配电子笔帮助很多孩子达到理想身高,在用药时也要配合以上所说的这4点,效果会更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