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至2020年:本轮不良资产投资的黄金机遇期!

结合近期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情况,本人认为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本轮不良资产投资出现一段黄金机遇期,即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这与不良资产行业逆周期的特点是吻合的。本文讨论的范围限定于狭义不良,即银行不良贷款范围内,其他形式的广义不良另行讨论。

得出上述结论的理由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宏观经济、房地产和股市走势、银行业不良及经营情况、一级市场现状、二级市场现状,下面展开分析。

一、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仍处于底部运行阶段,虽然看到一丝曙光,但还看不到明显复苏的迹象。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前期靠债务大跃进推动的发展目前整体来看是低效的,也就是借来的钱并未产生足够的收入或利润,债务的偿还大都依靠借新还旧或展期。随着基建投资大规模展开,地产扭扭捏捏的局部复苏,资金面开始适度宽松(央行数据,2019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6900亿元人民币,较预期值高出逾4000亿;同时,3月社融规模增量28600亿元人民币,超出预期,并较前值大幅反弹),宏观经济形势有望好转。

这些宏观走势传导至不良资产行业的结果,应该是不良资产总量稳中有升,实质性处置不良的压力增加,银行和AMC不良资产真实出表的意愿提升(当然因为假出表效率较高,一些机构可能会顶着被处罚的风险不断进行“金融创新”,这也考验监管的政策定力和执行力)。金主们在自身资金较为宽松、仍看好不良资产的投资前景的情况下,配置不良资产板块的资金实力和意愿也逐步回升。总体看,2019年至2020年,银行和AMC出包量也许会增加,价格可能会降低,收包资金量可能会增加,是投资收包的好时机,2020年以后宏观经济复苏可期,处置也迎来顺周期的环境,收益有所保证。

二、地产行业

地产行业(主要是住宅)调控在因城施策的大环境下,整体上的大涨和大跌都不被允许,部分城市会回暖,但很难重回全面猛涨的美好时光,除非实在找不到其他办法,这个“夜壶”应该不会被名正言顺的拿出来用了。地产商自己应该最清楚形势,虽然地产开发主业没扔下,但不妨碍热闹的转型,比如轻资产化的品牌或运营输出、新能源汽车、地产其他子行业的探索。其实在处理房地产类资产的项目时,典型如烂尾楼,地产行业和不良资产行业的边界是模糊的,地产行业要掌握债权与物权的转换,传统不良投资人要学习地产开发和运营。有大地产商已大举通过布局不良资产获取低价或高性价比的项目,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地产与不良资产行业专业机构的合作案例出现。

地产行业的趋势,让我们不良资产从业者不得不思考投资策略和估值逻辑,将来投资不良的抵押物主要看住宅还是商铺、工业、写字楼、购物中心,处置变现难度高不高,变现方式怎么创新,如何与地产商合作等。

在假设收包价格差别不大的前提下,盘活各类型存量地产项目的能力和资源强的机构,将有机会取得相对较高的处置收益,那么相对几年后不良资产行业机构能力进化的阶段,综合实力强的机构在现阶段有机会储备优质资产包,如果拿做菜来比喻的话,现在厨艺高的厨师能选到优质的食材,以后优质食材可能会减少,而厨艺高的厨师越来越多的话,某一个厨师的收入可能就要下降了。

三、股市

股市在2019年一季度好像要进入新一轮牛市,散户开始躁动,配资开始活跃,大盘确实也开始上涨了,从2400点涨到3200点,但是否能走成一波真正的长牛还有待观察。毕竟公司的基本面还没有太大改善,股票质押风险没有完全解除,内部人逢高减持出逃,科创板的推出对资金的分流,都影响着股市的进一步走势。

其实本人对股市并不专业,多年小规模投资以亏损居多,在此提到股市只是分析股市投资对不良资产投资资金的分流作用。不良资产是新崛起的一类进入资金方配置视野的资产,很多投资不良资产的资金方对股市或非上市股权投资也会有一定比例的配置,这也符合资金总是流向高收益资产的客观规律,多数资金方笃信“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原则,再加上不良资产“逆周期行业”的标签,如果股市向好,意味着顺周期来临,必然影响多数资金方投资组合中配置不良资产的比例。

2007年的6124点和2015年的5000点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老韭菜的记忆应该模糊了,新韭菜没经历过大跌,资金弹药已经准备好,新一轮牛市具备基本条件。而监管层从6000点以后应该一直期待股市长周期温和上涨,加之资金宽松、经济环境改善、微观经济领域排雷有序推进、环保治理一刀切的反思等,经济基本面预计会有好转,在主席执政的第二个五年,本人坚定的猜测,在2020年甚至更早会有经济复苏及股市确立牛市,那么留给不良资产收购的黄金时间窗口也许就在2019年到2020年上半年。

四、银行业不良情况

2018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254亿元,关注类贷款34555亿元,不良率1.83%,这是不良资产行业广阔的基础市场。2018年6月,监管已要求逾期90天以上贷款计入不良,缓冲期也即将结束,最近部分地方银保监局鼓励逾期60天以上贷款计入不良,银行不良资产暴露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2019年4月初,审计署发布公告显示部分商业银行不良率40%以上,部分银行的实质不良率可能触目惊心,存款保险条例已于2015年颁布实施,这意味着无论从客观现实角度还是国家容忍度来说,小规模区域性银行的破产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存款最高偿付限额50万元也许要发挥作用了。

银行不良贷款的供给应该会持续增加,从不良资产市场供需角度分析,本人认为供给量增加对资产包价格的影响,可能会超过需求端因素的影响(需求端因素包括第五大AMC即将成立的传闻、地方AMC持续扩围、AMC回归主业带来的收购需求、二级市场理性再活跃等),所以2019年至2020年,不良资产大概率还是买方市场。这一点也从“教主”东方(为什么东方是教主?是不是因为佛系的错过了2016和2017年的市占率争夺战?)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得到佐证(读者可以添加拾资微信 : npashizi01,领取该报告)。

​2019年至2020年:本轮不良资产投资的黄金机遇期!

报告显示,未来3-5年银行业不良将缓慢上升,见顶在2020年或以后,20%-40%关注类转化为不良,资产包价格下降10%,维持三折到四折的水平。

五、一级市场现状

本文将不良资产从银行出包到AMC定义为一级市场,AMC再转让定义为二级市场(可能这是行业内通行划分方法吧)。

一级市场的供给方上文已分析过,作为主要需求方的四大AMC,2019年压力较大,一方面回归主业的要求需要加大收包力度,但是另一方面,2016年和2017年非理性出价的后遗症应该还在持续发酵,非金二次不良只能在深夜里默默的舔舐伤口,现实的处置压力也促使其调整收包策略,四大各分公司在本省域内默契的联合压低银行出包价格也许可行,作为二级市场投资者期待四大主导理性市场秩序的构建。值此成立二十年之际,四大AMC是时候体现业内最专业机构的专业性了。

地方AMC发展参差不齐,有少数几家已逐渐脱颖而出,凭借专业能力、独到的眼光、本地资源、合理的布局,成为行业引领者,超越四大也未可知。

AMC若能压低从银行的收购价格,加上自身合理利润后再转让,二级市场收包价格也能降低。有牌照但能力欠佳的AMC,现阶段做通道或配资业务也是挺好的理性选择,但能力总会提高,监管总会加强,短期内为二级市场投资者通道和配资业务是可靠的利润来源,长期看未必可持续。2019至2020年是四大AMC艰难的转型期,地方AMC崛起的关键期,那么二级市场投资者与AMC的合作中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

六、二级市场现状

二级市场曾经在2016和2017年空前繁荣,而如今冷暖自知,由于缺乏透明的市场披露和数据统计,具体情况未知。总体看,入场较久且仍然活跃的估计是闷声发财的,退场的有轰轰烈烈的(如东方成安),也有默默消失的,留下一地鸡毛,至今中国基金业协会尚未恢复私募基金不良资产类产品的备案,给二级市场的活跃度带来不小打击,要恢复元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良资产二级市场投资者可能迎来新的一波韭菜,毕竟这个行业经过一轮投资者教育,总会有新资金在年化收益率15%-25%的诱惑下入场,况且韭菜并不认为自己是韭菜,打官司拍卖抵押物招几个从业两三年的律师完全应付的来。好了伤疤忘了疼也是人之常情,还有就是不良资产投资盈亏的结果可能两三年后才会显现,韭菜们何不幸福的活在当下呢?

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在基协备案未放开或放开但备案标准极严的大环境下,银行和四大AMC处置压力山大,有资金和渠道而且最重要的是有专业能力的机构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

也许会被现实啪啪打脸,先声明本文只是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依据。听信本文判断的投资人将来亏了也不要找我算账,我只有一句话:“亏了说明你还不够专业”。

回复『干货』领取干货合集

回复『加群』加入不良资产万人社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