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金债:托管金额增加2,594亿元,机构对政金债的配置环比增加,主要是由于广义基金增持所致。3月政金债环比增加2,594亿元,主要是因为广义基金增持2402亿元,成为导致增持的主要因素,减持的机构主要是全国性商业银行352亿元,全国性商业银行连续两个月减持。

信用事件观察:疫情冲击,海外市场堕落天使事件频发,已有多家知名企业被降为高收益级。中资高收益美元债收益率下跌主要受到流动性影响;境内高收益信用债中,民营企业受到关注较多,其中全国布局地产和部分受地方支持的化工企业值得对收益有要求的投资机构博弈。

3月托管观察:广义基金继续大幅增持,政策性银行小幅减持。3月份地方债发行持续,全国性商业银行是配置地方债的主力,广义基金配置短久期品种。一级市场供需两旺,资金面持续宽松,当下机构更偏好短久期加杠杆策略 。

疫情冲击,海外市场堕落天使事件频发。堕落天使,即从BBB及以上评级下调到BB及以下评级的信用债。投资级债券中,BBB-板块最可能被下调评级。在BBB-评级中,包括卡夫亨氏、梅西百货、达美航空、福特汽车等多家知名企业已被降为高收益级。

中国高收益债券:离岸美元债城投房企受流动性冲击影响,不改长期向好格局。近一年来境内民企产业债评级下调较多,关注受到地方政策扶持、地区重要程度高以及行业龙头民企。尽管民企债尾部风险仍较大,但是存量债券规模排名靠前的地产和化工龙头更值得低利率环境下进行博弈。

托管数据概览:3月和2月数据对比,广义基金大幅增持,政策性银行小幅减持。广义基金增持集中在短融超短融2771亿元,政金债2402亿元;政策性银行减持集中在地方政府债169亿元,同业存单136亿元。

总体托管规模:三月托管总金额90万亿元,环比增加14456亿元。三月托管总金额90万亿元,其中中债67万亿元,上清所23万亿元;环比增加14456亿元,其中中债增加10,944亿元,上清增加3,512亿元。和上个月5120亿的环比增幅相比,三月环比增幅有所大幅增加。

利率债方面,国债和地方债:托管金额增加6,613亿元至38.83万元,月增加值大幅增加,托管量增加和地方债发行持续增加有关。 政金债:托管金额增加2,594亿元,机构对政金债的配置环比增加,主要是由于广义基金增持所致; 同业存单:托管金额大幅下降2792亿,主要是三月净发行量减少所致。

信用债方面,企业债:托管金额减少11亿元至2.90万元,主要机构均对企业债券采取减持态度; 中票:增加1931亿元,增幅同二月相比有所扩大,广义基金是增持主力,保险机构和境外机构小幅减持; 短融+超短融:增加2,366亿元至2.67万亿元,机构以增持短融和超短融为主,增持主力主要是广义基金增持2771亿元。

风险因素:疫情扩散超预期,政府对民企的支持落地不及预期,金融数据和实体经济数据低于预期。

正文

信用事件观察:疫情冲击,海外市场堕落天使事件频发。观察海外市场,已有多家知名企业被降为高收益级。在美国高收益市场中,能源行业占比较高,能源行业中,BBB-评级的企业中已经出现堕落天使事件。中国高收益债券和国外有较大不同,美元债方面,城投房企下跌主要是受到短期流动性冲击影响;境内高收益信用债方面:民营企业受到关注较多,其中全国布局地产企业和部分受地方支持的化工主体值得风险偏好度更高的机构博弈。

3月托管观察:广义基金继续大幅增持,政策性银行小幅减持。3月托管总金额90万亿元,环比增加14456亿元。 利率债方面,国债和地方债托管金额净增加6,613亿元至38.83万元,政金债托管金额净增加2,594亿元至15.98万亿元,同业存单减少2,792亿元至10.53万亿元。 信用债方面,企业债托管金额减少11亿元至2.90万元,中票托管金额增加1931亿元至6.83万亿元,短融+超短融增加2366亿元至2.67万亿元。

信用热点事件观察

疫情冲击,海外市场堕落天使事件频发

近日,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多家知名企业评级,“堕落天使”事件频发。堕落天使意思是,失去投资等级信评的公司债。根据投资级别的划分,投资级的债券评级在BBB~AAA之间,高收益级的债券评级为BB及以下。堕落天使即从BBB评级下降到BB及以下评级的信用债。多家知名企业从BBB投资级债降至高收益级。受到疫情冲击,已有包括卡夫亨氏、梅西百货、达美航空、福特汽车等多家知名企业被降为高收益级;另有波音公司、通用汽车等多家企业为BBB级,后续可能会被调低至高收益级。

美国高收益市场

疫情冲击引发油价下跌,能源板块堕落天使债券出现。按照美银美林高收益指数的划分,能源板块是美国高收益市场中最大的板块,约占美银美林高收益指数的11.5%。在穆迪评级BBB-等级中,西方石油公司存量债券排名靠前,有268亿美元。西方石油公司始创于1920年,是美国第四大石油开采公司。2020年3月20日被穆迪调低评级至高收益级,债券价格从3月初1美元兑93美分下跌到60美分;公司股价从1月15日的46美元下降到3月18日最低点9美元。

中国高收益债市场

离岸美元债城投房企受流动性冲击影响,不改长期向好格局。在全球近20%债券呈现负利率的背景下,下沉资质寻找正收益资产是通行选择。 地产板块:高收益级房地产债,票息收益较高,过去十四年违约率低。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地产行业一二月份的经营性现金流有一定下滑,但得益于政策支持、复工节奏、拿地进度、境内融资渠道通畅等因素,地产债基本面依然稳健。从境内融资角度看,净融资额连续三月抬升,多家房企进行大额融资 城投板块:在基建发力的背景下,叠加地方债放量因素,城投的作用愈发突出。2020年初境内城投债利差快速下行,侧面反映机构对城投板块格外看重。

境内民企产业债评级下调较多,关注受到政府政策扶持、具备地方重要性的企业。观察近一年来被降级的企业,分企业属性看,民营企业被调低评级最多;分行业看,制造业企业被调低评级最多。 尽管民企债尾部风险较大,但是存量债券规模排名靠前的地产和化工龙头信用风险较低。地产:疫情加速了地产行业的格局分化,中小房企备受压力测试的考验,但可以通过联合开发、出售货值等方式渡过难关,我们认为行业本身违约概率很低; 化工:民营大炼化享受国家政府扶持,具备银团贷款+地方城投入股+定向增发等多渠道融资渠道,疫情冲击下具备成本优势的民营大炼化有望持续跑赢行业。

3月托管观察

托管数据概览

从3月和2月托管数据对比看,广义基金继续大幅增持,政策性银行小幅减持。广义基金增持集中在短融超短融2771亿元,政金债2402亿元;政策性银行减持集中在地方政府债169亿元,同业存单136亿元。3月托管数据中,值得关注是:3月份地方债发行持续,全国性商业银行是配置地方债的主力。随着地方债的不断配置,全国性商业银行对政金债以减持为主,构成一定挤出效应。信用债方面,广义基金增持短融和超短融最为积极,结合一级市场的发行量和认购热情,以及资金面的宽松情况,当下机构更偏好短久期加杠杆策略。

总体托管规模

三月托管总金额90万亿元,环比增加14456亿元。三月托管总金额90万亿元,其中中债67万亿元,上清所23万亿元;环比增加14456亿元,其中中债增加10,944亿元,上清增加3,512亿元。和上个月5120亿的环比增幅相比,三月环比增幅有所大幅增加。

利率债托管

利率债方面,国债和地方债托管金额增加6,613亿元至38.83万元,政金债托管金额增加2,594亿元至15.98万亿元,同业存单减少2,792亿元至10.53万亿元。

国债和地方债托管金额增加6,613亿元,月增加值大幅增加,托管量增加和地方债发行持续增加有关。

分机构看,机构普遍对国债和地方债态度不一。在增持机构中,排名前列的是全国性商业银行2427亿元、广义基金2091亿元、农村商业银行822亿元;在减持机构中,政策性银行小幅减持137亿元。

政金债托管金额环比增加,环比增加2,594亿元。主要是国开债环比增加2,121亿元,口行债环比增加576亿元,农发债环比减少103亿。

分机构看,机构对政金债的配置环比增加,主要是由于广义基金增持所致。3月政金债环比增加2,594亿元,主要是因为广义基金增持2402亿元,成为导致增持的主要因素,减持的机构主要是全国性商业银行352亿元,全国性商业银行连续两个月减持。

同业存单托管金额大幅下降2792亿,相比前月由正转负。同业存单托管金额从2019年6月环比下降2169亿元到12月的环比增加2703亿元,连续六个月企稳复苏。2020年初波动较大,3月由正转负减少2792亿元。主要是三月同业存单净发行量减少所致。

分机构看,广义基金对同业存单的减持较大。3月机构对同业存单以减持为主,广义基金减持2055亿元,全国性商业银行减持258亿元,境外机构减持193亿元;增持机构较少,农村商业银行增持623亿元。

信用债托管

信用债方面,企业债托管金额减少11亿元至2.90万元,中票托管金额增加1931亿元至6.83万亿元,短融+超短融增加2366亿元至2.67万亿元。

企业债托管金额减少11亿元,三月再次负增长。2019年月度环比增幅仅有八月和十二月为正,其余时间均是负值。2020年迄今均为负值。

分机构来看,机构对企业债券以减持为主。2020年3月,主要机构均对企业债券采取减持态度,合计减持11亿元。广义基金减持138亿元,保险机构减持18亿元。

中票托管金额增加1931亿元,增幅同二月相比有所扩大。2020年3月中票托管6.83万亿元,环比增加1931亿元,和二月的增加幅度626亿元相比,增幅有所扩大。

分机构来看,广义基金依然是增持主力,保险机构和境外机构小幅减持。2020年3月,广义基金是增持主力,增持幅度1405亿元;保险机构减持15亿元,境外机构减持18亿元。

短融+超短融托管金额增加2,366亿元至2.67万亿元,近三个月以来持续高增长。2020年1月-2020年3月三个月的环比变动分别为2364亿元、2040亿元、2366亿元。

分机构来看,机构以增持短融和超短融为主。增持分别是广义基金增持2771亿元,农村商业银行增持94亿元,保险机构增持44亿元大。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减持262亿元、160亿元。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