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苏克萨哈来说,这本是一次绝佳机会,只要他站在孝庄这一边,他们昔日的怨隙或将云开雾散,也更能拉近他和索尼的之间的关系,使自己摆脱孤家寡人的境地。后来,苏克萨哈陷入了同鳌拜之间的圈地事件,尽管鳌拜专横跋扈,但是他得到了索尼以及遏必隆的的暗中默许,而且身处幕后的孝庄揣着明白装糊涂,让鳌拜集中力量一举消灭了苏克萨哈。

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是顺治帝临终确立的四大辅臣。而排在末位的鳌拜后来为何敢于向苏克萨哈发难,并将其治罪灭门?而索尼、遏必隆为何听之任之、袖手旁观?最让人不解的是,最有实权的孝庄为何也不加阻止呢?想要解开这些谜团,还得从顺治七年那会讲起。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日,多尔衮暴死。十六日,顺治帝便追尊多尔衮为义皇帝,祔太庙。本来事情到了这,应该是皆大欢喜。多尔衮一生功绩卓著,死后落得一个圆满的下场,而顺治帝也可以名正言顺亲政,掌控大清朝政。
可是,苏克萨哈打破了这种平静,他率先向顺治告发多尔衮生前的种种不法,甚至将多尔衮意图率两旗兵马阴谋夺取皇位一事给揭发了出来。由此,多尔衮从风光荣耀的顶峰跌入了罪恶的深渊,义皇帝的尊号被追夺,家产被籍没,而且还被挫骨扬灰。
苏克萨哈这一招明显是看准了顺治帝的心思,知道多尔衮早晚必要被清算,但是他却没有号准孝庄的脉,从此埋下了万劫不复的罪孽祸根。
在孝庄看来,多尔衮对他们母子俩是有恩的。如果没有多尔衮,小福临根本没有机会登上皇帝的宝座,而且,若不是多尔衮的文韬武略,就不会有大清国当时的局面。但是,多尔衮的暴死,孝庄的内心也是非常喜悦的,这位难以驾驭的小叔子被老天收走了,使她和这位少年天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去除了一块可怕的心病。
按照孝庄的内心想法,追尊多尔衮为皇帝,隆重体面地将他下葬,多尔衮专权的那个时代篇章就这样体体面面地翻过去了。至此,她所有的苦心经营、委曲求全终于功德圆满。以后,大清国将是她们母子的天下,没人还会提及多尔衮以及她们之间的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
然而,苏克萨哈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不仅让多尔衮死后不得安宁,还让孝庄蒙受耻辱。正是因为苏克萨哈的敢为天下先,促成了两黄旗大臣一连串的告发,她们将多尔衮的种种恶行甚至同嫂子的暧昧关系全部公诸于世,这对孝庄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事实证明,苏克萨哈讨好了顺治而得罪了孝庄的这笔买卖,的确是血本无归。尽管在顺治十八年时,顺治帝临终前将苏克萨哈任命为四辅臣之一,但是顺治一死,苏克萨哈就意识到自己的处境。
苏克萨哈本属正白旗是多尔衮的属下,如今他因为背主求荣而被其他三位两黄旗辅政大臣所不容。熟悉清代历史的人或许都知道,两黄旗与正白旗积怨很深,这就决定了四辅臣内的力量对比始终是四比一,苏克萨哈注定是孤家寡人。
而且更让苏克萨哈忧虑的是,作为大清王朝的灵魂人物孝庄太皇太后和他之间,因为告发多尔衮一事存在很深的鸿沟,这道撕碎太皇太后的鸿沟是永远也不可能愈合的。
困境之中的苏克萨哈始终想找机会弥补他与孝庄之间的情感裂缝,终于一次绝佳的机会让他等到了。康熙四年九月,按孝庄的安排,欲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册立为康熙帝皇后。鳌拜、遏必隆都极力反对这门婚事,力图将此事搅黄,以防首辅索尼进一步坐大。
对于苏克萨哈来说,这本是一次绝佳机会,只要他站在孝庄这一边,他们昔日的怨隙或将云开雾散,也更能拉近他和索尼的之间的关系,使自己摆脱孤家寡人的境地。
可是,苏克萨哈出于对康熙的忠诚,以年龄不符(赫舍里长玄烨一岁)为由,反对这门婚事。此举不仅得罪了孝庄,也加深了他与索尼之间的隔阂。然而,苏克萨哈的反对是无力的,最后在孝庄的强势主导下,赫舍里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后。
后来,苏克萨哈陷入了同鳌拜之间的圈地事件,尽管鳌拜专横跋扈,但是他得到了索尼以及遏必隆的的暗中默许,而且身处幕后的孝庄揣着明白装糊涂,让鳌拜集中力量一举消灭了苏克萨哈。在鳌拜的一手操纵之下,苏克萨哈及本旗内兄弟、子侄全部斩立决。
更为悲哀的是,康熙帝,乾隆帝还对苏克萨哈告发多尔衮之事做了定性,属于“奸谋诬告”,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让孝庄太皇太后与多尔衮之间的暧昧暴露出来,致使皇家丢进脸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