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时候也缺少精确的报时方法,而晚上就几乎全靠更夫敲锣报时了,更夫通常两人一组,一人手中拿锣,一人手中拿梆。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能知道此时的时间,依照时间做该做的事。

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并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打二更(晚上九点)时,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并喊“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并喊“平安无事”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并喊“天寒地冻,关灯关门”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并喊“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总的来说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但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时)呢?因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另外,还有种说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时不宜惊动他们以免影响他们回不到阴间而在阳间为祸。

古代的更夫也是十分辛苦,晚上不但不能睡觉,还要守着滴漏(一种记时的东西)或燃香(也是计时的东西),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打更的职业虽然高尚,但似乎古人有时也常拿打更的开涮,有句俗话叫“打更人睡觉——做事不当事”就是明证。还有句话叫“落手打三更”,意思是一更天打成了三更天,指搞错了。其实,打更的历史源远流长,打更起源于原始的巫术,主要起驱鬼的作用,那可是受人尊敬的巫师才有资格来打的。所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保留了打更驱鬼的习俗。如著名的《红楼梦》就有这样一段描写“晚上吴贵到家,已死在炕上。外面人人因那媳妇儿不妥当,便都说妖怪爬过墙吸精而死。于是老太太着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将宝玉的住房围住,巡逻打更……”

孙中山的父亲曾经也是个打更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