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零距离品味草原游牧文化

市文旅广电局负责人实地察看敖伦苏木古城

全方位零距离品味草原游牧文化

百灵那达慕文化产业园

全方位零距离品味草原游牧文化

女儿山

全方位零距离品味草原游牧文化

吉穆斯泰草原石林

广袤的草原,温暖的毡房,哈撒儿祭奠堂幽静安详,满都拉口岸国门屹立;希拉穆仁花海暗香,吉穆斯泰山势雄奇;百灵庙枪声悠悠,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在耳边唱响;红格尔敖包蹄音沉沉,套马沟水乡微波荡漾……从骑马、射箭、摔跤、赛骆驼到接羊羔、挤牛奶、祭祀,走进达茂旗,游客不仅可以感受独特的草原风情,还可以融入到牧民生活中,全方位零距离品味草原游牧文化。

◆全域旅游不止于“看风景”

随着人们旅游方式的变化,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看”、不再满足于“到过”,而更加注重“感受”,更加注重旅途的“体验”和“过程”,人们更愿意慢慢“品味”而不再走马观花。为此,2016年,达茂旗围绕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景区怎么创、怎么建等问题,启动编制《达茂旗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针对全旗12个苏木乡镇的不同实际,分别制定各地旅游发展规划,打造了“一环”和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同时,达茂旗按照自驾游线路规划,串联全旗景点景区。“一环”即一条环全旗23个自驾游营地的自驾达茂旅游环线,总长度600公里。5条精品旅游线路是英雄草原游、草原深度游、农家体验游、边关风情游、游牧文化体验游。每个自驾游营地根据地区差异进行打造运作,牧区突出蒙古风情,农区体现地方农家特色,让广大农牧民依托旅游线路经营农牧家乐,从而不断拓展增收渠道。

吉穆斯泰草原石林。“吉穆斯泰”是蒙语,意思为“花果山”,当地人习惯把吉穆斯泰景区称为“花果山”景区。景区包括蒙元风情餐饮住宿区、敖包祭祀区、草原石林探秘区、生态牧场体验区、户外游乐体验区等六大功能区。

百灵那达慕文化产业园。百灵那达慕文化(体育)产业园位于百灵庙镇东南4公里,占地面积7870亩,总投资3.2亿元。园区已建成那达慕主会场、国际摩托车赛场、房车自驾游营地、第一赛道、休闲文化广场、停车场、3D立体画等功能区,2014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主会场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同时可容纳1.1万人。建有国际标准的赛马跑道,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那达慕会场。

神鹰宏浩蒙古风情。神鹰宏浩蒙古风情接待中心位于希拉穆仁镇哈拉乌素嘎查,距呼和浩特65公里。2017年,被评为游牧文化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点和自治区五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接待中心占地1600亩,主要经营大型餐馆、乘马、蒙古族婚礼策划、民族手工产品展示、旅游娱乐等项目。常年接待旅游团队、会议考察、散客观光。

红格尔敖包。红格尔敖包景区是希拉穆仁草原的核心景区,建于2014年,占地约1000亩,是集景点观光、民俗展示、传统竞技、文艺表演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红格尔敖包是成吉思汗的胞弟哈萨尔的后裔修建完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历尽沧桑依然福佑这片草原,是蒙古民族神圣的殿堂。景区投资6000万元,打造的大型实景演出剧目《漠南传奇》,再现了亚洲高原上蒙古人祖先纵横驰骋、征战沙场、祭祀祈福等一系列活动,让人身临其境,感触颇深。

女儿山。1936年2月21日,在时任中共西蒙工委书记乌兰夫同志的领导下,发生的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打响了内蒙古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也给予日本帝国主义和以德王为首亲日派沉重的打击。1989年在百灵庙镇女儿山建成“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纪念碑坐东面西,用大理石构筑的方行塔基上是粗线条的抗日战士浮雕“群英图”,四蹄腾空,昂首向前的战马上是一名战士高举战刀,威武雄壮、所向披靡的飒爽英姿,体现了抗日武装队伍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光辉形象。纪念碑的主体是直立的长方体柱,高20米,正面宽1.2—1.5米,侧面宽3.6—8米,碑文由布赫同志题写,两面是分别用蒙汉文字书写的“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

敖伦苏木古城。敖伦苏木古城位于百灵庙东北约28公里处,敖伦苏木是蒙古语,汉语意思是“多庙的地方”。这里曾是汪古部的所在地,汪古部原住新疆,属西突厥别部外目种。唐末迁阴山一带,并与那里的鞑靼、党项等族融合而产生的部族。辽代驻牧大青山北,保卫丰州塞,金代守堑壕,金末其首领阿剌忽失的吉惕忽里,与成吉思汗结成联盟,攻灭乃蛮部,并在攻金灭宋过程中立过大功。成吉思汗授其五千户,仍为汪古部首领。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家族有16位公主先后婚嫁到汪古部,其中阿刺海别古公主最为著名。她嫁到汪古部后,兴建敖伦苏木古城,弘扬景教、传布福音,对东西方文化和贸易往来起到了重大的历史推动作用。

到达茂旅游,自然要带一些特色农副产品和纪念品。近年来,达茂旗围绕草原品牌,重点在旅游购物上下功夫,专门针对旅游市场,发展牛羊肉深加工,马奶酒、奶制品制作,红皮小麦、莜麦、荞麦等小杂粮加工,芝麻、菜籽油加工等产业,培育出“达茂草原羊”、“达茂马铃薯”、“文公乡情”等一批市场认可的农畜产品品牌,成功打造“蓝色牧野有限责任公司”、“毕力格泰乳业”等10多家旅游农畜产品、民族特色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形成以骨雕、泥塑、银饰、蒙古族服饰头饰、马鞍、蒙古刀具为主要产品的一批特色旅游商品。

同时,不断提升餐饮和住宿接待水平,给游客更好的享受。截至去年10月份,在百灵庙镇、希拉穆仁镇、明安镇等地建设特色餐饮蒙古包群、特色餐饮街区和休闲夜市6处,完善镇区2家星级酒店服务功能,新建2家特色精品酒店,在旅游景点,打造以蒙古包住宿为主的特色民宿,建成住宿蒙古包8000余顶,日接待住宿能力近2万人,特色蒙餐、特色农家乐不断发展壮大。

◆“互联网+”助力智慧旅游

不仅如此,达茂旗还通过“互联网+旅游服务”“互联网+草原特产营销”等方式,建设数据中心、启动智慧旅游。2016年,在希拉穆仁镇建立了内蒙古诗画草原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这是达茂旗首家从事集电商平台研发、服务、培训、互联网产业为一体的科技企业。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绿色农畜产品、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等资源,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体验店互动运营,将达茂旗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塑造达茂特色品牌,从而将诗画草原电商公司打造成为内蒙古县域电商领导品牌。

如今,达茂旗全域旅游打造已初见成效,全旗旅游接待量连续几年突破百万人(次),在自治区各旗县区中名列前茅,并荣获“中国哈撒儿祭祀文化之乡”、“中国楚拉嘎好来宝之乡”等称号,取得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永久举办地权。自驾达茂旅游线路被评为2014“美丽中国”主题旅游十佳线路。希拉穆仁镇、明安镇被评为自治区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达茂旗全域旅游打造成果,在日前召开的自治区文旅厅验收达茂旗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汇报会上得到检验。会议强调,达茂旗各单位,要根据自治区文旅厅专家组对达茂旗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逐一整改落实,将示范区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文旅产业融合,丰富文化旅游业态,再接再厉,争取在国家验收组验收中取得好成绩。

近年来,市文旅广电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要求,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发展路径,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发挥全域旅游综合效益。编制完成了《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现包头旅游新跨越——包头市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包头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等7个规划。在“多规合一”理念的引领下,要求各类规划与旅游发展规划相互衔接,相互促进。2016年达茂旗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土右旗、石拐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固阳县被列入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链接

全域旅游

全要素。将整个目的地作为旅游的吸引物,挖掘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即树立全新的资源观。从强调震撼力的景观要素转向景观要素与环境要素并重的思路上来。让人们愿意做更长时间的停留,能够更好地发展全域旅游。

全行业。旅游在整个目的地产业结构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是目的地未来产业发展的融合点与核心点。目的地的工业、商业、房地产、手工业等产业,都可以打通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用旅游业来改造、提升这些产业的附加值。

全过程。即指从游客进入目的地开始,一直到游客离开目的地,在这整个过程中,目的地应能提供旅游体验,保证游客从一个体验点到另一个体验点的途中,旅游体验无处不在。

全时空。无论是淡季还是旺季,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核心旅游区域内还是核心旅游区域外,都能够给游客提供满足其体验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全方位。不仅要满足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体验需求,同时还应该增加“文化、科教、资讯、环境、制度”等相关要素的供给。全域旅游必须在智慧旅游、资讯便利上多下功夫,通过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在游览引导、解说服务、休闲消费等方面形成卓有成效的创新,并形成全域性、全方位的应用。

全社会。吸引目的地最广泛的居民参与到旅游业服务、经营中来,吸引最广泛的投资者参与到旅游业的服务、经营中来,形成快速的需求响应能力和多样化的供给能力,将市场需求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目的地旅游收入。

全部门。目的地各部门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建设、管理中来,从制度上规定各部门在目的地开发建设中的义务、目的地营销中的角色分工,尤其是要对各个部门在全域旅游战略理念推广、全域旅游市场推广中的角色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要形成全域旅游推广的规范性文本,以便各部门在对外联络推广时统一口径,形成目的地旅游的统一形象。

全游客。目的地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游客与居民之间的交融,要体现“游客即居民、居民即游客”的理念。游客身份融入当地居民身份中去,旅客对目的地的文化体验才能深刻,停留时间才能长,回头率才会高。居民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也享受着良好环境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改善。(记者余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