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基辛格:为“习特会”铺路

观察员 | 陈利

出品 | Vista看天下微杂志

未来两天,阿根廷将迎来高光时刻。

有着“南美洲巴黎”之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机场忙碌起来,结束亚太、欧洲之行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抵达南半球,参加第一次在南美大陆举办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美国总统特朗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等也已抵达。当地时间周六的工作晚宴上,备受世界瞩目的“习特会”将承载各方深深的期待。

“习特会”前夕,面对来访的“老朋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曾表示,G20上,他将与特朗普“进行深入的交流”,“美国应尊重中国的选择”。

作为中美关系的开拓者,基辛格这几十年来起到了怎么样的作用。他此次“铺路”,会让中美这两大经济体的摩擦结束吗?

“老朋友”基辛格:为“习特会”铺路

今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阿根廷。(G20官方推特图)

敏感时期的使者

11月初的北京,已有入冬的感觉。

95岁的基辛格满头白发,身躯已不再笔挺,和以往很多次一样,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受到了中国最高层的接待。

11月8日的人民大会堂里,蜷着背的基辛格坐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面。习近平称他为中美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永远不会忘记”。随后,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等也会见了基辛格。

彼时,正值中美贸易摩擦、双方准备在G20会面的敏感时刻。习近平对基辛格说,中国坚持和平发展路线,致力于发展中美关系,希望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解决问题。他希望基辛格向特朗普传话,只要美方不触碰基本原则问题,中国有意愿在G20时与美方达成协议。

去年8月,美国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到今年,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对从中国进口的超过2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且自2019年1月1日起加征关税税率将从10%提高到25%。中美双方经过多次协商沟通,依旧于事无补。

基辛格是有向特朗普传话的条件的——最初,特朗普政府与中国联系正是由基辛格推动的。或许为了彰显自己没有落在其他总统后面,特朗普也会对记者说,自己时常和基辛格聊天。

早在特朗普当选之初的2016年11月中,基辛格就来到位于纽约的有“权力中心”之称的特朗普大厦。当时,特朗普请基辛格“出使”北京,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传达口信:中美双边合作诸事宜已提上议题。

一个月后,基辛格便带回了中方回复:中国愿意尽快举行高峰会谈。

“老朋友”基辛格:为“习特会”铺路

2016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新华社图)

随后,基辛格为特朗普团队牵线,与时任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驻美大使崔天凯等协商。

然而,台湾、南海、贸易等问题,让事情变得复杂而曲折。直到去年2月,特朗普致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重申了美方对“一中政策”的承诺,元首会晤的时机才逐渐来临。

接下来,杨洁篪、库什纳等人敲定各种细节,最终,特朗普上任百天内即与中国领导人实现“庄园会”。去年11月,特朗普正式访华,双方实现最高层的互访。

然而,特朗普政府内,鹰派鼓吹的贸易战、美国必须与中国针锋相对等观点占据了上风。尽管特朗普经常提到他与习近平的友谊,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正在不可避免地加剧。

“美国人开始穿中山装”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和美国已有20多年不相来往,现实政治推动下,双方开始非常谨慎地接触。

1971年,为了不让外界看出端倪,时任美国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代表时任总统尼克松外出调查。在到访国家城市逗留时,他们的活动都安排得很枯燥。层层掩盖下,他们终于抵达了巴基斯坦。

7月8日凌晨4点,巴首都伊斯兰堡,称病并乔装打扮后的基辛格登上开往东方的专机。

后来在《论中国》一书中,基辛格透露那是巴基斯坦总统专机,同机人员还有中方人员。

当时的气氛紧张而凝重,基辛格首先和中方人员寒暄,得知一位翻译出生于美国时,他说,她倒是具备竞选美国总统的条件,而出生于德国的自己并不具备。气氛随之得到缓和。

基辛格是德国犹太人,15岁时随父母逃离纳粹德国,在美国生活多年,他仍带有德国腔。

机上发生了一件让基辛格久久不能原谅的事:飞机临近中国边境时,他的助理温斯顿·洛德从后面跑到飞机前面。洛德事后回忆,“这样我就成为了22年来第一个进入中国的美国官员。因为这事,基辛格从没有原谅我。”

不过基辛格最后还是“扳回一城”:飞机降落时,基辛格用肘推洛德,自己抢先站到了中国土地上。

此行为之后的尼克松访华探明了路。

当时的尼克松正被越南战争拖得焦头烂额,寻求外交突破,中国方面也与邻国陷入纷争。之后基辛格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策略是让中国参与国际事务,一个重要的考量是,改善与中国关系即可说服他们动用影响力迫使越南让步”。此外,他和尼克松都认为,与中国互动可对苏联形成制衡。

令基辛格感慨的是,中方安排从容毫无紧张感,让美国人享受到很大礼遇——总理周恩来亲自到国宾馆看望他们。“(中方)潇洒态度,让我们感到有压力。”基辛格这样写道。

当时中美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分歧,若希望关系改善,双方需将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暂时搁置,如台湾问题,这“深深扎根两国心中”,时不时会跳出来影响中美关系。在解决了声明中“谁都不想成为显得主动的一方”这一问题后,7月15日,中美双方同时发布中美联合公报,公布了基辛格秘访、尼克松即将访华等轰动消息。

一切顺理成章,1972年2月,基辛格陪同尼克松访华,后者单独走下“空军一号”,与周总理握手的一幕永被记录,中美关系实现破冰。

此后,中美各领域往来密切起来。“美国人开始穿中山装,戴毛式帽子,用锅炒菜,用筷子吃饭。”美国记者潘文在《美丽国度和中央王国》一书中写道。

“老朋友”基辛格:为“习特会”铺路

1973年,时任总理周恩来在北京设宴款待基辛格。(网络图)

第二年,基辛格成为国务卿,这是外国移民在美国的最高政治地位。此外,在外界眼中,他还多了一些身份:犹太难民、哈佛教授、花花公子,颇受八卦媒体青睐。

当然,这一时期的基辛格也少不了花边新闻——白宫录音记录着尼克松与基辛格的这样一段话:亨利,你在哪里,你忙完女人的事情,如果可以工作,我希望你来白宫,我要狠狠骂你30分钟……

给你们总统带个话

“全面发展”的基辛格不仅在任公职时成为中美关系开拓者,卸任后,凭借其在外交、政治、军事、商业等领域的才能及在美国犹太人中的地位,仍然保持着对美国政界的影响。在中美关系中,他持续发挥着作用,甚至还经历了几次相当于“回到1971年”时的情况。

台海是一直横亘在中美之间的问题。

1980年,里根竞选总统时承诺,如果当选,他将恢复美国与台湾的外交关系。这自然是不被中方所接受的。当年9月,里根请出基辛格帮忙说服中方。

基辛格作为中间人代表里根与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接触,试图说服后者,里根当选不会推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我说,候选人里根,尽管在竞选有一套说辞,但会坚守美国此前的承诺。”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如是写道。

据基辛格观察,柴泽民没有因此释然。里根对台问题的摇摆也确实延续到其上任后,直到1982年中美两国发表第三个联合公报,较为模糊的约定限制对台军售,中美关系才稍微和缓。

有美方请基辛格出面,自然也有中方请基辛格给美国总统带话的时候。

1989年11月,邓小平敦促基辛格向时任总统老布什传达,世界和平取决于中国的稳定,中国与美国的关系至关重要。作为更强的一方,美国应迈出一步,恢复双边关系。在基辛格看来,“这似乎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与周恩来会谈的时候。”

当年12月,美国特使秘密访华,防止两国关系彻底破裂。

为缓和关系,1991年,基辛格还曾帮中方传递外交部书面口信给老布什,并得到了后者回应,双方经过磋商度过紧张时期。

“认识中国的每一代领导人”

到2013年,基辛格已来华80余次,与中国几代领导人都保持着较多接触。

基辛格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提到,在学术界他算不上是中国专家,他的专长在于“认识中国的每一代领导人”。

在他眼中,毛主席气场逼人、邓小平单刀直入、江泽民温文尔雅,讲话时会带有外语词、胡锦涛慎思与谦和有礼……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他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腐败问题的认识非常深刻,他是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有能力挑战腐败问题。”

“老朋友”基辛格:为“习特会”铺路

1979年,中国时任副总理邓小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高级领导人首次访美。

他不仅自己来华,还会携后辈来参观。天坛是他喜爱的景点之一,他和家人去过至少十多次。在留言中,他写道:一个国家有着伟大的过去,也将永远拥有辉煌的未来。

“我跟他(基辛格)聊过,他对中国的看重,还有一层考虑,可能一般他不跟美国人讲,那就是,他认为未来以色列的安全要两个超级大国来保护,一个美国一个中国,他很早就看到中国必定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人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曾这样说道。

【本文由树木计划支持,在今日头条平台独家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他人转载】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看天下微杂志”(ID:vistazhiku)公号、下载“微刊”APP~

“老朋友”基辛格:为“习特会”铺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