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孩子上学,我经常也会给他唱些儿歌。除了孩子喜欢的英文歌曲之外,有时候还会唱《上学歌》、《粉刷匠》、《虫儿飞》之类的。有一天,我家哥哥突然问我:「妈妈,这是你小时候的歌吗?」一边说,他一边学着我的音调唱了起来。

我唱得多了,渐渐地,那些我小时候的歌曲,也变成了哥哥弟弟小时候的歌曲。

想起哥哥刚出生的那会儿,每次到了选择哄睡歌曲的时候,我也会本能地哼唱起小时候妈妈教我的童谣。从客家家乡话的《月光光》,到我妈妈爱唱的《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或者是简单《一闪一闪亮晶晶》,这些童年歌曲,是我脑海中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怀的曲调和回忆。

我一直都觉得传统文化不应该被遗忘,我们学习英文也许是孩子教育过程不可缺失的一环,但童谣、声律启蒙、传统儿歌和游戏等也有珍贵的传承价值。

有时我确实在想,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和老人一起,玩玩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呢?跳房子、弹弹珠、跳绳、翻绳、拍洋画……每一样都简单易行、益智启蒙,非常好玩。最重要的是,这些游戏还能让老人在游戏中重拾过往的快乐,老人在陪孩子玩这些游戏中所传递出来的自信和快乐,也能感染孩子。

所以,我今天特地挑出两款适合2到3岁孩子玩的「老游戏」,并且围绕这两个游戏示范方便上手的改良。因为是老游戏,当然也需要与时俱进去进行优化。

这些带着满满「回忆杀」的游戏,并不是为了要让孩子去让老人家开心,而是希望能将我们的童年带入孩子的童年,让那些曾经感动我们的故事,得到传递,也让三代人之间有更多感同身受的回忆。


01

跳房子

让老人带孩子玩这几款升级版经典游戏,还可以益智启蒙!

如果你已经不记得跳房子的玩法了,可以在这里温习一下。

跳房子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用粉笔在地上画出几个格子,然后按照顺序,将小石头(或沙包)踢进第一格,单脚跳进这一格;

再用另外一只脚将小石头踢进第二格,再单脚跳进(并列的格子可以双脚跳进),依次跳到「天」字格。

顺利完成后,站在「天」字格内反身将小石头扔到1到8中的一格里,这一格就变成自己的「家」(再跳时,这一格可以双脚落地),谁的"家"多谁就赢。

这种玩法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相对会难一些,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多甚至还不会双脚跳。但是,我们可以将游戏简单有趣化,让游戏变得更适合我们的孩子。这里我给游戏进行了两种改良。

这种玩法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相对会难一些,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多甚至还不会双脚跳。但是,我们可以将游戏简单有趣化,让游戏变得更适合我们的孩子。这里我给游戏进行了两种改良。

  • 跳房子集物(适合会双脚跳的孩子
让老人带孩子玩这几款升级版经典游戏,还可以益智启蒙!

游戏介绍:

首先将孩子喜欢的小玩具依次放到格子里,由年龄最小的玩家先开始。 第一关:将玩偶放到方格「1」,玩家要跳到方格「1」,才能拿到玩具。 第二关:如果第一关完成,将第二个玩具放到方格「2」,玩家跳到方格「2」,才能拿到玩具。如果第一关未完成,改由第2个玩家开始游戏。 …… 依次进行下去。 最后,老人和孩子比比看,谁的「战利品」更多,玩起来更开心。

第一次和我家哥哥弟弟玩这个游戏时,奶奶也很兴奋,对孩子直呼:「你爸小时候也玩过。」 可是没多久,她就发现和她玩过的跳房子游戏并不是完全一样。但因为是降低难度版,玩法也更简单,老人家玩起来依然开心。而哥哥和弟弟因为互相陪着玩,自然也是马达开启,玩得很尽兴。

跳房子本身对于发展儿童的跳跃、平衡等身体能力就非常有益,我在游戏中加入了「捡东西」的环节,需要孩子弯腰捡东西,又锻炼了孩子的腰部肌肉。

最后比比看谁的「战利品」多,还需要孩子数一数数量、比一比多少,也让孩子在游戏中学数学,玩中学学中玩。

  • 带小猴找朋友(适合还不会跳的孩子
让老人带孩子玩这几款升级版经典游戏,还可以益智启蒙!

游戏介绍:

首先用粉笔画出或者用胶带贴出一个房子迷宫,标注起点和终点。 在起点、终点,房子迷宫迷宫中各放几个小玩偶。让孩子带着玩偶小猴(可以换成任意孩子喜欢的玩具),沿着迷宫,一路捡起所有的玩偶。 最后到达终点,捡起最后一个玩偶。

这个迷宫不需要现成的模型,你当然可以根据网上现成的简单迷宫,来画这个地上迷宫,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这个迷宫。我相信,孩子更喜欢后者。

和我家哥哥一起玩这个走迷宫游戏时,他就设计了各种「停车场」:「我们要避开这个停车场哦,这里会有很多车开来开去,很危险的。」两兄弟还为这个迷宫设计游戏规则,制定自己的游戏范围呢。

迷宫对孩子的认知和语言发展帮助很大。当我家弟弟刚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初次玩这个游戏,他绞尽脑汁可能只说出了两个字,他用身体转一个方向,并用手指着说:「右,走」。这个时候我会给孩子一个引导性的语言,「向右边走,弟弟你是引导我们朝右边走是吗?」

在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记录和复述孩子最早说出来的词汇,可以帮助自己理解孩子的意思,更好地引导他们形成抽象思考。

此外,迷宫游戏还可以和假装游戏结合起来,变成你和孩子讲故事的素材库。在游戏结束后,让孩子思考迷宫里安放的小玩偶「找到了哪些朋友」,被找到时「正在做什么呀」,各自又「说了什么呀」……不用担心孩子讲不说来,和孩子讨论这三个问题的过程,是训练孩子「讲故事」能力的好办法。

两三岁的孩子正处在语言爆发期,这个游戏为孩子提供了「说故事」的素材,也训练了孩子在讲故事过程中的语言组织能力。但我们要注意避免用教育的口吻来对话。我们鼓励孩子讲出来,然后欣赏他的故事,这个简单的动作是可以让孩子感觉得到,自己是能够参与里面的,可以学以致用。

03

东南西北

让老人带孩子玩这几款升级版经典游戏,还可以益智启蒙!

「东南西北」是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的一个游戏。外面写上东南西北四个大字,里面写上惩罚什么或是奖励什么,游戏就可以开始了。朋友说「我要东,16下」,「翻16下,东,哈哈,孙悟空」,朋友就必须模仿一下孙悟空了。

小小的游戏带给我们实在太多美好回忆。其实,这可不仅仅是个「恶作剧」游戏,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几种「东南西北」的新玩法。

  • 轮到谁表演

这其实是「请你跟我这样做」的翻版。在我们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有两个重要概念是需要孩子学习和掌握的,一个是规则意识,另外一个是排队意识

规则意识是指,当我们制定好了东西南北对应的游戏后,我们抽中了哪个,就应该履行那个游戏,而示范和展示,是这个游戏的内核。比如:

「西,8下」,宝宝唱歌,哈哈,孩子开开心心地唱首歌;

「南,5下」,刮爷爷鼻子3次,爷爷乐呵呵地把鼻子伸过来。

排队意识是指,这个游戏是有轮流顺序的,爷爷玩了孩子玩,孩子玩了爷爷玩,我们围绕指令,先后轮流,大家都互相有各自的角色。很多时候,我们教会孩子基础的社会认知常识,其实在很多陪孩子玩的游戏里,都可以及时渗透,这样子才是真正地润物细无声。

  • 颜色大集合

孩子在出生后只能看到黑和白两种颜色,到一岁能辨认红色,两岁可以掌握黄绿蓝三种颜色,到三岁,就能够识别紫色、粉色等复合颜色。三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喜欢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

我和孩子玩的时候,会将「东南西北」里面的八个面都涂满不同的颜色,就变成了一个「找颜色」的游戏了。

- 「东,7下」,是红色呢!家里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呢?

- 红色的苹果;

- 我的帽子是红色的

- 剪刀的手柄是红色的……

将东南西北翻出来的颜色,与家里具体的物体配对,孩子在找的过程中,不仅对颜色更熟悉,也因为「找」这个过程,训练了孩子的观察能力。

孩子到了两岁后,可以学习的色系会更加复杂,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红黄蓝绿青蓝紫」这些标色系列,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学习更宽的色谱,比如靛青、浅蓝、浅赭、浅绿等。比如我家哥哥现在已经可以很熟练地辨识海蓝色(aquamarine)和蔚蓝色(sapphire)之间的区别等,让孩子的眼睛去逐渐分辨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异,可以培养孩子的美感。

  • 形状配配对
让老人带孩子玩这几款升级版经典游戏,还可以益智启蒙!

找颜色的游戏也可以变成找形状游戏,只需要把颜色换成形状就可以了。孩子要学习的平面图形,远远不止正方形、长方形、心形、圆形这些基本款,两岁后同样可以逐渐增加孩子认知方面的丰富度,引入更多的不规则的形状。

玩这个游戏时,让孩子把二维的画面和三维的物品相对应,难度其实还较大,远高于找两个相同的三维物品,或是找两幅相同的二维画面。比如长方形,可能对应家里的电视柜等,这便是这个游戏的联系。

和孩子做这个游戏,他便有机会了解,真实世界与纸面世界之间的关联,将物品归为一类所参照的属性,以及如何将三维语言转换成二维语言等等。由此也能渐渐理解二维画面是一种符号,代表着真实的物品,做到这一步,就可以逐渐理解书面语言代表事物、动作以及想法了。

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切换的时候,其实对一些两岁孩子来说可能还有难度,所以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减低或者升高难度。

  • 东南西北小动物
让老人带孩子玩这几款升级版经典游戏,还可以益智启蒙!

没有想到吧,小小一个东南西北,贴上五官,居然就变成动物了。我做的这个是小蛇,还可以做小猫小狗小猪呢,上网搜一搜动物模板,让老人和孩子一起设计出更漂亮的小动物造型。


其实适合老人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戏真的很多,不管是由老游戏衍生而来的,还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孩子的某一次需求,都可以变成游戏。

陪孩子玩,不仅仅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游戏同样是教养和家庭关系的折射,也同样可以成为孩子的启蒙早教。我将这三期的游戏归类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起收藏起来。虽然我说的祖孙游戏,但却不仅仅只是祖孙游戏。有攻略、有心法、有术也有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这10个祖孙游戏让老人家也变身陪玩达人,转给家里人看看吧!

老小孩,小小孩,怎么一起玩出好脑力 | 祖孙陪玩中篇

我们常说老人家和年轻人在育儿上有很多难处,但很多时候我们也疏忽了去打通和搭建彼此的桥梁。以传统的祖孙游戏为例,我们不要拒绝简单,也不要疏忽改良。不管是老人,还是父母,在孩子的游戏过程,我们当然可以协助孩子,并且更要支持孩子的游戏。我们提供的支持和协助,可以帮助孩子向更高能力水平的发展,让孩子获得很好的引导。

只有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突破隔阂和距离,共同柔化彼此的关系。也只有大家都共同步调地和孩子一起相处,我们才能更真实地看到孩子的阶段特征、和所处的需求,我们才能一起学习到正确协助和引导孩子的姿态。

这或许也是和谐家庭的共同表现。


【END】

作者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全球婚姻疗法和情绪训练权威机构约翰戈尔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 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