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早晨,一支由6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日本海军对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空袭,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就是众所周知的珍珠港事件,也是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

真的是狂妄自大吗?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真实原因

偷袭珍珠港

回顾历史,我们会觉得当时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多么失策的第一件事,虽然偷袭在战术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在战略上却唤起了美利坚这一台庞大的战争机器,直接导致了二战轴心国的失败,可谓一败涂地。

日军也不是傻子,肯定会比我们更清楚激怒美军的后果,那为什么还要进行这一军事行动呢?难道真的是头脑发热的冲动吗?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背后的真正原因吧

第一:想打——日本军政府的狂热和对西方的怒火

自从3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使日本损失严重,这让日本那些比较开明的政治家受到打击,军阀就趁机鼓吹他们所主张的用扩张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的理论,同时他们还利用威胁和暗杀手段来铲除异己,最终控制了日本的政策。军人当政的一大特点就是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尤其是对这些讨厌的西方国家。

当时的日本帝国虽然称霸亚洲,但在国际关系上却经常受到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羞辱与压迫,尤其是美国人,例如强迫“二十一条”的撤回、限制日本的移民、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等,都让激进的日本军人感到耻辱和愤怒,尤其是等到罗斯福冻结所有日本人在美国的财产和切断石油供给之后,这种愤怒和恐惧达到了巅峰,心里上极度想给美国人一次教训。

真的是狂妄自大吗?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真实原因

日本的愤怒与野心

第二:不得不打——日本不断扩张与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日本对法属印度支那(越南)的觊觎激怒了美国,导致所有在美日本财产的冻结和石油的停运,同时英国和荷兰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而这对石油极度短缺的日本是极其致命的。

日本88%的石油消费量是仰赖进口输入的,以当时的战争期间消费量来计算,禁运后的储备量仅能维持一年半以上,这对深陷中国战场泥沼的日本军队是完全不够的。

如果不能说服美国开放禁运,日本人只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是放弃征服野心,但一旦如此,国内立马会发生军人政变;二是夺取石油并与西方国家作战。放弃征服是马上死,与西方开战却还有一丝希望,结果很明显,除了夺取石油,日本人无路可走。

真的是狂妄自大吗?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真实原因

婆罗洲油田

当时唯一可供利用的石油来源就是婆罗洲的油田,当地的守军不足为惧,唯一真正的危险就是赶来驰援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为了预防这一危险,必须使其瘫痪,所以袭击珍珠港势在必行。

第三:可以打——日军优势的太平洋兵力

从开战时的海军舰艇数量来看,日军和同盟国大致接近平衡(日方63艘,同盟国69艘),但日方在航空母舰上却占有巨大优势(日方10艘,同盟国只有3艘),而这正是最重要的兵种。

空中实力方面,日方更具有压倒性优势,除了数量多,还有质量优势——“零”式战斗机可是当时性能最优越的战斗机。

兵力数量而言,虽然日军并不占优(日军25万,同盟国35万),但是皆是精锐,有严密的组织和良好的训练,两栖登陆战术尤其出色,这对于太平洋上的岛屿战斗至关重要。而同盟国的部队军事素质就差了许多,都是二三线的部队(主力都在欧洲和北非战场),因此,虽数量占优,但也毫无用处。

在海陆空都占有优势的前提下,日军自然信心大增,感觉可与美军一战,让美军丧失在太平洋上的战斗力,这样的话,就只能被迫承认日本的征服和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了。

真的是狂妄自大吗?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真实原因

偷袭珍珠港后,日军迅速占领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总而言之,对于和美国开战这件事情,日本人心理上想“打”,客观国际形势逼他们不得不“打”,掂量了一下自己实力后觉得也可以“打”,这三个“打”,才是偷袭珍珠港这一疯狂举动后的真实原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