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纵论:如何发展中国天基物联网产业

在12月8日武汉举行的商业航天沙龙圆桌讨论环节,七位来自火箭、卫星、物流、农业等不同领域的大咖们分别从卫星配套、用户需求、火箭服务等三方面就如何发展中国天基物联网产业展开热议。

圆桌讨论环节由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利主持,参加圆桌讨论的嘉宾有北京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创始人牛旼、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恩宇、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若瑞、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高、湖北省农业机械总公司总经理王祯磊、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查雄权和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萧磊。

天基物联网概念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最先提出,天基物联网和地面物联网相对应,以卫星为基站,为地面用户提供物联网服务。天基物联网应用非常广泛,覆盖面广、可靠性高、成本低廉,对于地面网络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或是应急需要时,天基物联网可为应急救灾快速建立通信链路和指挥系统,为户外运动遇险人员搭建生命保护线,为海洋渔政提供动态监测信息,为水利防汛系统管理防汛地区,为勘探科考野外作业提供通信保障等。

北京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创始人牛旼说,天基物联网是一个创新的概念,是航天与物联网的结合。“目前整个地面物联网还没达到大众阶段,还伴随着技术迭代,一旦与行业应用结合,将迎来更大的个人消费市场。”牛旼说,商业航天是大风口,也是国家最近强调的硬科技发展的至高点。商业航天对地方经济有巨大的引领作用,希望地方重视发展商业航天。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恩宇认为,低轨道卫星适用于快速组网,比如“行云”初期规划的80颗星,适合批量化生产。未来低轨在宽带和窄带的驱动下,对卫星量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我相信卫星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之后分摊到运营商成本降低,终端用户用得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好,卫星端再来进一步补网,这样可形成良性循环。”

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若瑞、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高、湖北省农业机械总公司总经理王祯磊从用户的角度,表达了对天基物联网的服务需求。

行云公司与汉欧国际已经开展了市场应用合作,今年9月安装了4台行云智能集装箱监管终端在汉欧班列上试用。高若瑞表示,有了天基物联网,随时都能监测整个集装箱的状态,甚至可以实时了解温度、湿度,也能给客户更好的反馈,让客户满意。

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高说,我国地震环境严峻,天基物联网在自然灾害中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天基物联网不但可以实时监测受灾情况,还能通过大数据、AI技术,看到整个自然灾害形成过程,产生结论,避免次生灾害。

湖北省农业机械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祯磊说,农机智能化管理有痛点,农忙时农业机械用量大增,农机局要弄清有多少农机可正常发挥效应,实现调配。还有政府管理的痛点,比如监测秸秆焚烧是否达标等。此外,公司作为销售方,还有农机质量上的监管,也离不开天基物联网。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查雄权说,火箭公司也是服务商,要提供星座构建优化方案,并表示希望尽快把价格低廉的火箭带给大家。此外,火箭公司要长远发展,还要做太空旅游、小行星探测等一系列太空资源的开发。太空经济有广阔空间,不仅是火箭一个途径。查雄权表示,火箭公司也是一个平台公司,希望在太空产业应用方面投资更多公司。

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萧磊表示,行云公司顺应物联网和商业航天两个大时代发展,目前整个产业链已逐步完善,初具规模。随着未来火箭发射成本和卫星研发成本的大幅降低,将对天基物联网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天基物联网系统提供的服务范围非常广,能为没有地面网络的地方提供解决方案,再加上天基物联网不受天时、气候条件限制,能满足用户的各式需求。

刘萧磊透露,由行云公司发起的天基物联网产业联盟,已经有150家单位申请入盟,其中不仅有天基物联网的协作单位,还有商业航天卫星星座的同行,入盟申请远超预期。成立联盟的目的是聚集商业航天的优势企业,探索商业航天发展的商业模式,搭建行业信息交流平台,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打造新生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