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美书店竟然如此不务“正业”!茑屋书店凭什么这么成功?

最近读了本书,叫做《知的资本论》,一听这书名挺让人费解,也没什么读的欲望。最后让我下定决心购买的动力是,它书里的主角——茑屋书店,被称为全球最美书店之一。

看完之后启发很大,这么好的书应该推荐给大家。

这本书的作者是增田宗昭,1951年出生在日本大阪府枚方市,日本Culture Convenience Club(简称CCC公司)、茑屋书店创始人。他的一生几乎都奉献在图书或文化相关行业。

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经营图书的理念,“书店卖的不是书,而是书里面的内容”,他认为只顾着卖书才是这些书店失败的原因。基于这个理念,他的第一家店就不仅只卖书,还售卖录影带,CD,杂志。在1983年的日本,他这么做被视为异类,等着被人看笑话。

这么做有自己的道理。他认为,一个人喜欢看某个作者的书,那他为什么不会喜欢他拍的电影,或录制的音乐,或有关他的杂志呢。所以他想给到读者在某个领域,或关于某个人更深的探索,这样能节省读者的时间,选书是一个极大的成本。

全球最美书店竟然如此不务“正业”!茑屋书店凭什么这么成功?

有这样的理念,如今的茑屋书店更是主张“售卖的不是书,而是书里的生活方式”,所以茑屋贩卖的就是生活方式。今天的茑屋书店更是不务“正业”,除了卖书,书店内还有咖啡,餐饮,家电,宠物等。这些不都代表着人的生活方式吗?

换做以前,我也会认为这样的理念很疯狂,卖书就要好好卖书,搞什么餐饮,咖啡,家电呢?一点都不专注,总会把自己搞死。

而事实上,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务正业”了,

京东卖家电,现在啥都卖,还有金融,物流;

美团,明明是搞团购的,结果搞起了外卖,据说又要干保险了;

阿里就不用说了,啥都干;

还有小米,搞手机的,最后卖手环,空气净化器,电视,电动车,电饭煲等等。

而这些不务正业的公司,似乎越活越好,我想茑屋也许很早就深谙此道了。当然,这些做法肯定跟它的创始人增田宗昭分不开,在常人眼里他是个“异类”。

正是如此,茑屋才能够做出如此巨大的创新,成为行业的标杆。增田宗昭先生的许多观点,简单直接,新颖另类,却又直达本质。

全球最美书店竟然如此不务“正业”!茑屋书店凭什么这么成功?

比如,他开篇讲到“唯有设计师方能生存”

乍一听这话,可能你无法理解,我也一头雾水。其实是增田宗昭对『设计』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师也并非通常意义设计师。

我们通常理解的设计,多半指设计平面,画图,PS,外观形象创作等。而在这本书,设计就是可视化,是一种能够把脑海中的商业理念和想法,呈现到顾客面前的一种能力。

设计不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外观,形象设计,并且商业中通常把设计当做附加值。增田宗昭觉得,任何物体(产品)是有两个要素组成,一个要素是功能,一个要素就是设计,在现代商品里面设计本就是商品价值的重要部分。

举个栗子,在现代商品中,很多时候消费者也许就因为杯子的造型,花纹,颜色或搭配的盖子,就决定购买产品。

相比杯子用来盛水这个实用功能,造型,花纹,颜色等这些要素被理解为设计。过去常常被人视为附加值,但今天,它们就是商品的一部分,所以颜值很重要。

当然,这理解设计还只是一个维度。他理解的设计更多是一种商业可视化能力,你能不能把满足用户需求的那个想法呈现出来。

比如牙膏的口径扩大一点,销量就会增加几倍,这个增加销量的想法就通过改进口径这个设计实现了。

这就是设计师,这样的人对于企业非常重要。这就是“唯有设计师方能生存”。

全球最美书店竟然如此不务“正业”!茑屋书店凭什么这么成功?

他还讲到,“策划即顾客价值”这个观点。直接提出,有效的策划的衡量标准是是否增大了客户价值。

他举例,茑屋书店决定经营到深夜,并不是为了增加营业额,或者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就是觉得在深夜也能买到录影带,DVD,杂志,对客户来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而且他自己也有这样的需求,仅此而已。

所以茑屋书店就去干了。而别的书店在7、8点钟就关门了,想买书你也买不到。

最开始经营到深夜也有难度,员工不理解,增大了运营成本,但是增田宗昭坚持一点,只要能增大客户价值,即使运营有难度也要克服。

这也成为他经营茑屋书店的理念之一。

书里还讲到了一个观点,卖场思维和买场思维。

他说过去书店经营,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并没有思考用户要什么。所以书店的书籍摆设都是按照出版社,作者方式,这样也便于上新书或整理,只要对着字母查找出版社就好了。

可是读者往往不是这样思考,比如,他们可能需要关于美食烹饪的书,或者川菜的做法。这时候读者都需要先找到食品类目,然后四处搜罗川菜的书籍。

而茑屋认为,读者更多是根据自己希望的内容找书,那我们能不能根据内容来摆放书呢?于是他们开创了以书的内容为导向的陈列规则。

全球最美书店竟然如此不务“正业”!茑屋书店凭什么这么成功?

在它们的书店里,你想找欧洲旅游方面书,那里可能除了地图攻略,风土人情,可能还会有欧洲名人传记,电影杂志,欧洲小说,美食服饰等等。总之,茑屋书店要让用户在某一纵深领域获得最大限度的探索。

书店经营者不应该把书店当做卖书的地方,这是卖场思维,而应该换做买场思维,如果你是用户会想要什么,想怎么样找到书,还会不会有其它的需求,这就是买场思维。

经营者要把自己放在买者的角度,其实这个思维简单理解,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好了,就分享这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看一看。当然现在我更想去茑屋书店体验一番。在三寿频道也有我的音频版分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