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瘟:

猪瘟是一种危害极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它的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本病的一般症状患病猪表现为发烧,体温达40.5~41℃,精神萎顿,被毛粗乱,畏寒打抖,食欲减退,喜喝脏水,常钻垫草。皮肤有红色出血点.揩压时不褪色。患病猪先便秘,后下痢,恶臭,带有粘液和脓血;有脓性眼屎;有的猪出现神经症状。

防治措施: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猪瘟。发病初期可对患病猪注射抗猪瘟血清。主要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接种可在香猪幼龄,即出产后20日龄进行常规量接种,注射猪瘟冻卡苗。并在团日龄进行强化免疫。

2、口蹄疫:

口蹄疫是一种猪、牛、羊等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也可感染。症状:患病初期体温升高,蹄冠、蹄踵、副蹄和蹄趾间出现水泡,破馈后形成烂斑,无继发感染,约1周可转愈。而对哺乳期的仔香猪,很少见到水疤和烂斑,常因发生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死。

防治措施:主要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二是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封锁疫区,病香猪隔离治疗,其他香猪根据疫情毒型,使用相应的口蹄疫灭活苗;三是对患病香猪用食醋或0.1 %高锰酸钾液洗口腔,溃烂面可涂l %-3 %硫酸铜或碘甘油,蹄部可用消毒药水清洗后,涂龙胆紫液。对仔香猪可注射强心剂,腹腔注射葡萄糖等。

3、猪水泡病:

猪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症状:患病发作后表现为蹄部出现充满透明水液的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溃疡。有少数病猪在鼻端、口腔、母猪乳头周围也发现水泡。

防治措施:一是防止将水泡病毒带入猪场,加强对进出养殖场人、物的管理和消毒;二是发现病猪或疑似病猪应紧急隔离观察治疗;三是香猪群要进行水泡病抗血清注射或紧急注射疫苗;四是搞好消毒工作。可用5 %的氨水,或10%的漂白粉溶液,或3 %的烧碱溶液消毒。五是对患病猪,未破的水泡剪破,涂上碘甘油,以形成痴皮;对猪鼻、舌、乳头等处可涂上龙胆紫液或高锰酸钾溶液。

4、猪肺疫:

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叫猪巴氏杆菌病或猪出血性败血症,是香猪常发病。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黏膜变紫蓝色,皮肤小点出血,多因窒息而死亡; 慢性猪肺疫多为呼吸性肺炎,表现为呼吸困难,连续咳嗽,流鼻液。严重者表现为皮肤湿疹,关节肿胀,衰竭而死亡。患病猪体温在41℃以上,不吃食,被毛粗乱,呼吸困难,张嘴喘气,呈犬坐姿势。皮肤出现暗红色斑块,手指按压时不能完全褪色。眼结膜紫绀(呈紫蓝色)。急性猪肺病若治疗不及时,往往窒息(闭气)而死亡。

防治措施:一是加强管理,搞好防疫,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并定期消毒、可用1 %石灰乳、5 %漂白粉等消毒;二是做好接种疫苗工作,可用氢氧化铝灭活苗,弱毒苗及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免疫期在半年以上,效果比较理想;三是患病后要及时治疗,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等。一般用量按每千克体重青霉素l 万单位、链霉素2 毫克联合静脉注射或肌注。

5. 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发病突然,患病猪体温急剧升高至42℃以上,精神沉郁,呕吐,怕冷,不食,先便秘后腹泻。发病不久在耳后、颈部、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的红斑,逐渐变为暗红色,指压时褪色,放开手指后即复原。急性猪丹毒,也叫败血型猪丹毒,表现为体温升高,不食、不动,黏膜发紫,皮肤潮红继而发紫,死亡率较高,如果3-4 天没有死亡,一般要转向亚急性或慢性,体温开始下降,皮肤出现疹块等症状。急性死亡率高。

防治措施: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香猪的自身抗病能力.定期做好环境消毒;二是防止病源侵人,严格搞好检疫工作;三是定期进行接种防疫,防止大规模的发病;四是对患病香猪,可用抗菌药物治疗。一般按每千克体重用青霉素l 万单位。

6、气喘病:

猪气喘病为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症状:患病猪的主要症状为咳嗽、气喘,病初短声连咳,继而痛咳,若气喘严重时,咳嗽不明显。

治疗本病可用土霉素和卡那霉素注射液20~4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注射1次,共注射5次;20%土霉素油剂隔两日注射1次,共注射5次。洁霉素药渣干粉,按2%~4%的比例混入饲料中喂饲,对本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有明显效果。

7、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哺乳仔猪传染病,多发生在20日龄以内的仔猪。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症状 :病猪初期拉稀粪,粪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淡黄绿色,常混有粘液而呈糊状。其中含有气泡,粘稠而腥臭。严重时,粪便顺肛门流下。病猪体温升高,精神萎顿,消瘦,怕冷,脱水,有时并发肺炎,呼吸困难,一般经5~6天或稍长时间即死亡。

防治 :本病无特殊预防药物。主要预防措施是改善环境卫生。对猪舍进行定期消毒,清除污物;注意母猪后期的管之;对仔猪实行早期补料,对仔猪补铁;加强运动,增强体质。在治疗方面,一般可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常与健胃和收敛药物合用,效果较好。磺胺脒每千克体重0.1克,鞣酸蛋白每天2~5克;痢特灵,口服,每天每头90毫克,分3次灌服;土霉素每天每头喂2~3次,每次0.25~0.5克;盐酸黄连素,每天每头2~3次,每次0.05~0.1克;氯霉素,每头5毫克,每天2次。

8、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又称出血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在流行地区,仔猪发病率很高,常造成大批仔猪死亡,死亡率可达100%。症状: 本病发病很快,仔猪出生后当天,感染后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就出现症状。患病猪精神不振,吃奶减少,开始排粘液状白粪,并混有灰色坏死的肠粘膜,粪腥臭伴有多量小气泡,病猪很快出现虚弱症状,最后衰竭死亡。患病猪从发病到死亡很少超过3天的。最急性病例常常还不见症状就死亡了。

防治: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预防措施。母猪产前一个月肌肉注射C型魏氏梭菌菌苗5毫升。临产前半个月再注射10毫升,仔猪吃到初奶后能起到预防本病的作用;母猪在临产前体表及接生用具均应严格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猪舍环境卫生,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9、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初生仔诸肠道急性传染的传染病,多见于1~3日龄的仔猪,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极少。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100%。症状 :发病初期患病猪主要排黄色稀粪,产更患病猪肛门松弛,排粪失禁,口渴,精神不振,不吃奶,很快消瘦,脱水,眼球下陷、肛门、阴门呈红色。

预防措施 :主要是改善环境卫生,保暖保洁,经常做好消毒工作。目前黄痢菌苗主要用于母猪,在临产前21天肌肉注射1次,使仔猪通过吸吮初乳来防止本病。

10、消化不良:

消化系统器官功能受到扰乱或障碍,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食欲减少或无食欲,统称为消化不良。症状 :患病猪不爱吃食,生长迟缓,喜饮水,表现腹痛、胀肚、呕吐、粪便干燥,有时拉稀,粪内混有未消化的颗粒,体温正常。

防治:一般采用健胃止泻的方法治疗本病。常使用乳酶生、胃蛋白酶各2~5克混合,仔猪一次内服。患病猪拉稀时内服磺胺呱片5~15克,首次服用量加倍,每日2次;鞣酸蛋白5~10克,每日2次。

11、坏死性口炎:

本病是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多呈散发性。症状:本病多发生于仔猪,一窝中有一头或几头发病。病初患病猪不安,吃乳减少。患病猪生长速度减缓,坏死溃疡的带发部位是眼下方的面颊部,损伤常为双侧性,溃疡缓慢扩张,不久被一层紧紧粘着的棕黑色痂所覆盖。当损害侵入口腔时,可能有一种明显的气味,偶见乳齿露出唇外,死亡率比较低。

防治:先将病变组织刮去,随后用过氧化氧稀释液擦拭,喷上抗生素,而后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本病治疗越早越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