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了写作题出题趋势与核心难点,写作题我会帮你从审题、阅读和论证三个答题环节突破,希望你结合我的真题课程2019年国考公务员申论冲刺,步步为营,一举功成。

  精英永远是少数,加油。柳夫子讲道理@微信订阅号,本文有更为详细的视频讲解,今日傍晚更新。

  审题是准确答题的逻辑起点

  申论是用文字讲道理,这个道理是限定观点,特定道理,而不是你的道理。

  所以审题就是准确答题的逻辑起点。

  为什么大量同学写跑题,就是因为连题设都没看懂,看了个大概就开始联想各种热点,大政方针,生搬硬套,却根本不知道题设想让你写什么?

  你不知道该写什么?你怎么能写对?凭啥给你高分

  题设的内涵和逻辑是审题的切入点

  题设中的概念内涵是什么,如果是语句理解题,他的句子逻辑是什么,决定了你怎么去读资料,进一步理清核心观点,更决定了你如何写作。

  比如 2016年国考副省级申论写作题

  

  (五)“给定资料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从概念内涵上看,这个“礼”是关键概念,它具体指的是什么?礼貌,礼仪,规则,法律?

  什么是无以立?这个立,是指什么?站立,树立,还是存在发展?谁无以立?个人,企业,还是国家?

  另外,“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你读懂了么?你的老师有给你讲清楚么?没有的话,你复习啥呢?

  记住,审题给了你答题方向与线索,你必须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去读资料,明确它的内涵。

  18年的写作题审题难度是近三年最大的

  副省级是个层次难点,相对而言,算是比较直观,但是地市级就难多了。

  2018年国考公务员地市级申论写作题

  

  (五)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注意,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是一种看待事情的思路,所以有和无都是抽象概念。那么,结合资料你要明确这个思路是什么,特别是,有和无是有矛盾关系的。

  同时,抽象思路必须要有内涵,否则文章你是写不出来的。

  具体结合,就是城市建设理念,正是按照老子的思路,你才能看到特定问题。

  所以题设就是一个双重限定。双重限定意味着,任何一重限定你理解错了,文章一定跑题或写不出来。

  有多少机构写,“有就是有,无就是无”这种傻话,或者“有就是基础设施,无就是活动空间”这种傻话。

  我现在问你,活动空间是有还是无?你清楚么?不清楚,你复习啥呢?考试再出一遍,你照样被淘汰。

  这种思路还不是最难的,还有更难的,冲刺课程我还会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