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记者,我在现场”

图|来源网络

他们记录旧中国的激荡风云,他们书写新中国的发展故事。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他们挥毫当枪;在国家砥砺前行路上,他们激浊扬清。

他们,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记者。

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自此,记者节成为继教师节之后中国独立确定的第二个以职业命名的节日。

在2018年11月8日这一天,我们迎来第19个记者节。对于媒体人而言,这是一个兼具仪式感与周期性的“热点时刻”。或是追溯报人报史,或是讲述同行故事,或是抒怀新闻理想……不同的庆祝方式,都指向共同的价值追求:把新闻做好。

为什么要为新闻记者设立专门节日?

记者节,既可谓之节日,也是一个文化符号。

诚如学者所言,“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命的态度。”庆祝是为了传承,铭记是为了追寻。

因此,记者节的存在,一方面旨在赓续“老记者”的优良传统、精神品格,另一方面则是提醒新闻工作者驻足思考、回望初心。

记者的初心是什么?

历史的起点常常指引着未来。

80年前,范长江、夏衍、恽逸群等有志之士,哪怕冒着战争的硝烟烽火,哪怕面对严峻的生死考验,依然要相聚上海,毅然成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

他们都是有着“青年精神”的个体,在随后发表的宣言中誓言“献身于新闻事业”,但唯有“改进”,才能“充分配合抗战的发展,圆满地发挥新闻的力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记者而言,初心意味着对职责使命的坚守,也意味着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自觉。

在媒体发展的转型期,新媒体鱼龙混杂,传统机构媒体也遭遇挑战:新技术驱动之下,媒体生存环境突变,新闻生产周期骤然缩短,机遇与风险并存,探索与迷茫兼有,所以记者们难免心浮气躁,或心猿意马,如何安身立命,萦绕于心头。

听闻目前转型记者,已有过百万,数据甚至庞大。

▲ 2012年11月5日,北京,延庆发生严重雪灾,新京报记者陈杰走在隧道里,被迎面的大风吹得睁不开眼睛。

这样的光景之下,记者该怎么抉择,又该坚守些什么?

不必赘言,无需隐匿,该抉择的,该坚守的,仍是新闻专业主义——自媒体的内容创业者不是“持证”记者,但要拿稳手中的键盘,以传递事实、表达真实为担当;传统机构 媒体记者,或许若有所思,或许有过动摇,但同样应心怀理想与追求,以专业与良知撑起社会脊梁。

可能每一个记者都有过梦圆的欢欣,也有过梦碎的痛苦,一个真记者,从来不会因为一时之变放弃对专业主义的坚守。而有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加持,不论是传统媒体记者,还是自媒体的内容创作者,都能为社会发展进步贡献一份光和热。

世界永远在变,记者总在热点之上颠簸,但记者之所以为记者,就在于其始终以赤子之心,扛起新闻专业主义,勾勒真相、描摹正义。时间会给记者以尊严,但这鲜花与掌声的背后,必也涂抹着新闻专业主义的油彩。

在舆情混沌的当下,做新闻做内容,无法免于质疑与攻讦,但时间会为一切丈量,被文字或镜头背书的事实真相,也会为记录者背书。这便是新闻专业主义的价值。

之所以会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对记者这个职业还是非常敬佩的。

无论是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你总会看到他们拿着摄像机、照相机、话筒、三脚架等工作物品,穿梭于城市乡村的角角落落。他们,是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群体。

而记者根据职务划分的不同,同时又分为时政记者、文字记者、娱乐记者、战地记者、社会新闻记者、出镜记者等不同种类。

正是通过他们的辛苦劳作,我们才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新闻资讯,知道在某一刻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就为大家推荐一些记者们的作品,让我们从这些作品中全方位的感受记者的平凡与伟大。

▲ 2002年6月9日,陕西省宁陕县四亩地镇遭遇特大泥石流,《华商报》记者李杰前往采访洪灾后教室受损、学生复课缺少课本的情况,途中遭遇泥石流,腿部、胳膊受伤。

▲2003年5月26日,新华社摄影记者王建民(中)、文字记者孙彦新(右一)进驻小汤山非典医院隔离区采访。是年春天,非典疫情爆发并迅速蔓延,死亡威胁使全国多地特别是京城一片恐慌。作为总后首长特批进入隔离区内零距离采访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记者,王建民、孙彦新配合发出大量独家报道。

▲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8.0级地震,刚刚采访完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的《北京青年报》摄影记者崔峻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再从都江堰徒步40余公里,伴随着余震、塌方、泥石流和小雨,用时16个多小时到达汶川县映秀镇,并通过海事卫星发给报社大量的震中灾情和救援的照片。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刘翔在110米栏夺冠后,身披国旗庆祝胜利。《半岛都市报》记者何毅提着相机跑步前进,试图超过刘翔,抓拍他庆祝胜利的瞬间。

▲2013年2月19日,《大众日报》摄影记者李勇先坐传送带,后乘“猴车”,再步行45分钟到矿井工作面采访,因为巷道太矮,只好躺在煤堆上拍摄。

▲2014年10月22日深夜,广东清远的八片山发生火灾。《南方日报·清远观察》女摄影记者梁素雅只身奔赴现场,通宵拍摄。山上风力强劲,火势迅速蔓延,通天的大火烧到面前,在场的同行帮她拍下这张工作照。

▲2015年8月13日,《法制日报》摄影记者王建军在天津港“8.12”大爆炸现场现场采访。

▲ 2015年8月13日,天津港“8.12”大爆炸现场,前方记者姚为与凤凰卫视、凤凰网做直播连线。

▲2015年8月21日,天津港“8.12”大爆炸现场,《今晚报》记者曹彤身着防化服、头戴防毒面具走出爆炸核心区。

▲2016年3月15日,长春市康平街与崇智路交会处供热管线爆裂,蒸腾的雾气在空气中弥漫。《东亚经贸新闻报》摄影记者兰洋为抢拍新闻现场,不顾管线爆裂的危险,奔跑在水流成河的马路上,堪称“最美逆行”。

▲2016年6月,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城区,暴雨之后渠河洪水猛涨,渠河与街道连成一片。《亚洲新闻周刊》副总编辑、首席记者王驰云在水流成河的街道抓拍新闻图片。

▲2017年1月,印度洋,澎湃新闻记者谢匡时(左一)和界面新闻记者袁浔杰(右一)跟随一艘中国商船在海上采访跨国保安反海盗行动。

▲2017年1月11日,2017-2018赛季CBA常规赛第26轮北控对北京首钢,北控球员马布里触球后举手向裁判示意,央广网记者韩靖也被捕捉在画面里。独特的画面角度好似马布里正朝向摄影记者“举起手来”。

▲201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光明网女摄影记者孙佳涵正通过全景相机拍摄记者会现场。

▲2017年6月27日,成贵铁路金沙江大桥合拢当日。天还没亮,时任《西南铁道报》记者曹宁骑着共享单车去金沙江拍摄工程现场。

▲2018年3月20日,新疆和静县天山深处,《国家电网报》摄影记者高志星在艾尔肯达坂踏雪采访拍摄电力员工巡线。

▲左图:2018年4月13日,山西体育中心山西体育中心游泳馆,《山西晚报》摄影记者马立明因追拍孙杨,脚下打滑不慎摔倒,孙杨紧跑几步把他扶起。并且问到“不要紧吧?”

▲右图:2018年4月15日,为感谢孙杨,马立明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刊登了相关新闻的4月14日《山西晚报》。孙杨收到后,在报纸上签名并与他合影。

▲2018年8月29日,受台风影响,山东寿光多地连降暴雨。山东能源新闻中心摄影师袁宏跟随救援队伍赶赴寿光纪台镇,采访拍摄水灾救援情况。

▲2018年10月18日,重庆城口县巴山镇,《重庆日报》摄影记者崔力(左一)抓着攀爬绳,在龙巴公路现场的崖壁上拍摄钻工工作场面。

▲ 2018年10月26日,陆军某部在粤东组织实兵实弹对抗演练,《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彭希在战斗一线采拍新闻。

▲2018年11月2日,黑龙江省黑河市潮水村管道局中俄东线一标段施工现场,中国石油管道局四公司宣传干事郭强在风雪里拍摄技术员测量的场景。

今天记者节,在这里向记者们致敬!

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宇宙不重启,记者不休息。风里雨里节日里,记者不在新闻现场,就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

尽管,追寻真相的道路不平坦,或许还要面对困厄、危险与恐惧,记者仍在坚守!书写真相,永远不会过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