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来无事,通过朋友推荐,观看了日剧《小小食杂铺》,又名《糖果之家》,如果说《深夜食堂》是简单的泡菜,那么《小小食杂铺》就是小巧的寿司;一个是深夜温暖的灯光,一个是冬日柔和的阳光,都是我喜欢的,恰到好处的温柔。

01:美好的童年时光,每个孩子的梦想都是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食杂铺

故事总是从欢乐中开始,三个三十多岁的青年和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像小孩子一样,聚在一家叫“樱屋”的食杂铺惬意人吃着零食,他们无忧无虑,悠然自得,但食杂铺却面临着危机:附近的小孩子都去便利店买东西了,很少光顾这间老店,生意惨淡。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门口有个小卖部,那时候还没有现在所谓的超市,也没有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最火的就是小卖铺,里面有大大泡泡糖、日本豆、小浣熊方便面,小淘气糖果,还有各种各样的明星粘贴和海报,还记得那时候我最迷的就是林志颖,只要一放学,所有的小孩都不回家,一定要先钻进小卖店里,找着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小玩艺儿,那时卖的零食都很便宜,一般小东西才卖几毛钱,一元钱能买一大堆,那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那时候,我的梦想就是要开一间这样的小卖铺,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同我的愿望一样,自己开店自己说的算,店里进所有自己爱吃和喜欢的东西。就像男主太郎(小田切让饰)一样,三十几岁,依然能保留小学时研究出的无敌吃法,棒棒糖沾跳跳糖,沾一口含进嘴里,真是奇妙的组合。

这部《小小食杂铺》让我忆起了曾经的年少时光。一家小卖部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经营,男孩长成了男人,从小学生变成了三十几岁的青春早已走远的成人,虽然生意不好,甚至亏本,仍在坚持经营,只是如同失去的青春年华一样。

02:人类是一种愚蠢的生物,经常容易看不到事情的本质,并且多次犯下同一种错误,还会在不知不觉间遗失重要的东西

在“樱屋”里,33岁的太郎和自己儿时的玩伴们经常玩在一起,自从太郎的小学同学到来后,故事开始悄悄改变,为原本平淡的生活掀起了波阑。三十来岁的女同学是位单身妈妈,还带了个五岁的孩子,太郎的春天来到了,经过了太郎奶奶的帮助,勇敢向太郎告白,成功脱单。

这部剧的节奏比较缓慢,台词不多很平淡,刚开始看觉得寡淡无味,小编其实比较喜欢故事情节比较饱满的电视剧,看着过瘾,但是令我惊讶的是,只要你坚持看上一集,就会被深深吸引,这是一部关于普通人的成长故事,缠绕着时间、长大、遗忘和回忆,一个三十岁男人(童心未泯不想长大)有笑、有泪、有信念、乐观、知足。剧情也并没有过多的艺术加工或夸张描写,十分的贴近生活,时而淡淡的伤感,时而又让人忍俊不禁,还有对时间的无助感,以及悄无声息的治愈,每一点都让人深深的爱上。

男主太郎想尽一切办法将食杂铺维持下去,在夜里出去打工补贴家用,做这些其实都是为了他的奶奶。但是突然有一天,奶奶忘记了他的名字,他的精神支柱瞬间崩溃了,如果奶奶不记得自己,食杂铺开下去还有意义吗?

在这里,食杂铺有着不平凡的意义,他承载着太郎的所有童年的梦想,食杂铺的存在是在对抗时光,对抗遗忘。这样的对抗结局当然都一样。与其坚守,不如放手,与其让太郎深陷被遗忘的痛苦,不如让他自己去遗忘。

奶奶一直让太郎卖掉食杂铺,自己去住养老院,这是奶奶为太郎做的决定,想推他一把向前走,让他往前看,迎接新生活,那样就不会害怕遗忘。爷爷开这间食杂铺是想给失去母亲的太郎一个乐园,爷爷为他创造和守护美好,当美好成为负担,奶奶替他扫除它。

太郎逃避着不去看奶奶的原因,一方面真的因为奶奶离自己的生活远了,远到可以忘了,另一方面也是害怕吧,怕承诺还没兑现,奶奶就将自己忘了?怕见面不舍离别而终究离别?

小田切让自身带着一般慵懒颓废的气质,虽然着着胡子拉渣的,豪不影响他的帅气迷人,他所饰演的太郎虽然没有钱,但是他却是一个非常温柔的男人,对亲人的关心,对爱人的羞涩,对小伙伴的关心,对工作的热爱,还有对人的宽容,他的骨子里还有非常纯粹的东西,这种纯真是非常难得的。

原来一个人的外貌并不能将你的角色局限,一个真正的好演员是内心的丰盈与修炼,从气质到小细节都能折射出内心的表达,这是表演者更深一层的境界。这种淳朴生活表现,应该说是所有人的向往吧。

《小小食杂铺》是小田切让继去年东京电视台春季剧《大川端侦探社》以来1年半后再次主演连续剧,他说:“人类是一种愚蠢的生物,经常容易看不到事情的本质,并且多次犯下同一种错误,还会在不知不觉间遗失重要的东西……但是与此同时,人类也是一种非常可爱的生物。希望这次能够和各位演职人员一起,将这种人类的两面性以最棒的形式呈现在各位观众面前。”

整部剧的画面感都很温馨,但是全篇总是充实着一种堕落、慵懒与颓废的感觉,有时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一样。

最初坚持继续经营食杂铺的理由,是不想打破幻想,还有对奶奶的感情,但是到了最后,甚至已经半年多都没有去养老院看望奶奶。这就是我们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人追求的东西都是随时会改变的,刚开始你追求着亲情,慢慢的人生的路上多了陪伴,然后我们为了让爱的人过上好的生活,努力奋斗。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被那些欲望蒙蔽了双眼,我们成为了追求成功的傻子。当你不经意间转过身,看看你走过的路,一瞬间,我们的世界崩塌了。

你只有看到世界崩塌了,才反应过来,失去的不止那么一点点,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但是,人们就是这样,只有当你真正失去体会到了那种痛彻心扉,才会后悔甚至恨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的无知。然而,当你醒悟时已为时晚矣。

03:记住最初的梦想是什么?勿忘初心!

有一场戏是让的IT界朋友和让的对话,很吸引我:

IT男: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并且自己选择的方向不一定就是对的。不是吗?而且就算这样也不知道能做什么。什么都做不了,那还不如像太郎你们那样,一动不动坐在这里思考要好。

让:思考什么?

IT男: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这段对话中透露出的迷茫与不安,也许很多年轻人都曾有过如此困惑,奔跑在奋斗的道路上,你会经常问自己:“初心为何物?人要坚持自己的初心,到底需要多笃定?还是说连自己的初心,什么也从未了解透彻?

总的来说,这部剧里的每个人都是我们自己的折射,也可能是导演拍摄这部剧的初衷,其实或许我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与小田切让主演的主角一样年轻时候往往看不到生活的本质,喜欢玩乐浪费了大把的的青春,当你经历了人生中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后,忽然一夜长大,开始奋斗努力,给自己设定目标,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以为一切已经变好的时候,却没有察觉自己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人类世界并不存在以零成本就能获取利益的交易,除了我们能够感知的时间、金钱成本以外,或许我们还在以自身并不知晓的某种重要的东西在进行着交换。最后直到我们察觉的那一刻,才终于明白,“勿忘初心”

那些在不断前进的时间洪流中坚守的某些人或物或事,终究会被时间所打散。卖掉的樱屋,老去的奶奶,庭院里曾经的伙伴都是如此。但即使如此,也不要忘了门口的招牌,不要忘了米糠腌菜的味道,要记住最初的梦想是什么?

看剧的过程中,仿佛自己也跟着太郎一起成长,长大后纷扰的世界让我们忘记了最美好的初心,这初心,是为奶奶守着杂货铺的太郎,是三枝呈上第一本剧本的小心翼翼,是后院的无意义的嬉笑打闹,是奶奶舍弃太郎的不忍,是礼子大清早送给太郎的饭团,我们终于长成了讨人厌的成年人。

就是这样一间生意惨淡的杂食铺,包容了一群失意的人,和失意的人生相互陪伴出的温暖。最后店铺关闭,有人当上厨师,有人做了编剧,他们都进入了主流社会,肩负着主流社会承认的价值。

04:演的是剧本,看的是自己,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这部剧的导演石井裕也非常年轻,今年年仅35岁,与其他人不同,他不走传统的进入电影产业跟师傅学习的路线,而是透过在国内和国际电影节拿奖迅速上位。而真正让他获得广泛关注的,是2013年代表日本申奥的《编舟记》,这部片让他几乎囊括了当年所有重要的日本电影奖项2009年的长片《从河底问好》让他成为日本蓝丝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导演的导演功力不得不让人佩服,每集20分钟的剧情没有一点不拖沓,每一句台词都没有浪费,让你心情随着剧情起伏,哭笑相伴,戏里戏外,演的是剧本,看的是自己。

年轻人在最美好的年华可以尝试去闯一闯,在拼搏的过程中,最难守的就是初心,在追逐的道路上,珍惜、感恩每个波澜不惊的日子,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