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科举沿袭一千多年,在我国历史上只出现了六七百个状元,也就是说两年才能出一个状元。可想而知当状元的难度了,如果侥幸能够中了个状元,不仅仅会有官职做,而且还可能名留青史。甚至在家乡修庙建祠。而在我国古代状元主要出现在江南地区,而在西南的四川很少出现状元。以前多年间四川只有在南宋和清朝时期出现过状元,而清朝出现的唯一一位状元便是骆成骧。

骆成骧出生于四川资中,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甚至传说能够过目不忘,被当地人赞为神童。而骆成骧的父亲也很有远见,九岁便送他去成都的锦江书院读书,骆成骧在学堂里也是吃苦努力学习,学业蒸蒸日上,十四岁参加州试,试卷被主考官赞赏不已。并且认定这个人以后必有大出息。

骆成骧后来进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几年后学业大进。1893年,骆成骧考中举人,但不幸在第二年的会试上失败了,骆成骧经历这次打击以后倍加努力学习。1895年,骆成骧再次参与科举考试,这次也是朝廷的改革,抛弃了八股考试,而是采用时事政治考试。所有的考生都不知道怎么办,包括骆成骧。

骆成骧一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写,后来干脆直接说出心中的想法,于是便开始大写特写国家应该怎么办,就在文章的结尾骆成骧加入了八个字"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光绪看到这八个字后非常感动,感觉遇到了知音。所以特地将骆成骧列为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因此骆成骧成为了清朝四川唯一一位状元,骆成骧考中状元以后却是一个清贫状元,当地的人想要给骆成骧修建状元府,但是骆成骧直接拒绝了,后来当地的乡绅想要结交新科状元,也被骆成骧直接拒绝了。当时骆成骧担任任四川高等学校(今四川大学前身)校长时期,将资产大多数捐了出去,于是便有了“穷状元”的说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