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京博国学 源 | 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说到唐伯虎,

  可能大家印象中是电影中这个样子:

  周星驰饰唐伯虎(剧照)

  电影里的唐伯虎是个不折不扣的高富帅,他娶了八个老婆,最后还把秋香点回了家,简直就是人生大赢家!

  那真实的唐伯虎是个什么样子的呢?这位“风流”才子又有着中国传统文人怎样的风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真实的唐伯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先说长相,电影里的唐伯虎是这个样子

  但实际上呢,唐伯虎长这个样子

  郭德纲曾经说过我看过唐伯虎的画像,不就是一个长着大胡子的胖子嘛,长的还不如我呢,其实这句话是真的。

  科场舞弊 绝望仕途

  唐伯虎出身商贩家庭,平日还要分担家中酒馆的粗活,当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于是家人省吃俭用供唐伯虎读书。

  这位天才也是不负家人所望,十六岁第一次考科举,就得到苏州第一名,还被吴门画派的大画家沈周看中,身为入室弟子,一时间声名鹊起。

  但他的好运气,只到24岁便走到了尽头。

  本命年一过,唐伯虎不知道是走了什么霉运,一天比一天悲惨:

  首先他父母死了,

  

  然后他妹妹病死了,

  

  紧接着他老婆难产,

  而且还把他肚里的孩子也带走了......

  短短一年内,唐伯虎热热闹闹的家就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之后好不容易振作起来,又娶了一个老婆,开始读书备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28岁那年,终于考上了一个解元,相当于江苏省考试的第一名。

  他心里就觉得天不负我,于是高高兴兴收拾行李准备进京赶考,没想到更悲惨的事情还在后面等着他。

  他在进京路上遇到了一哥叫徐泾的土豪,也想进京赶考,两人一见如故,并结拜成了兄弟。

  徐经说:“考科举最重要让名流认识我们的锦绣文章。”

  于是他带着唐伯虎到处拜会高官名流,更有当时主考官程敏政。

  结果这反而让他们却被怀疑科举作弊,唐伯虎和徐经都沦为阶下囚,各种酷刑下,

  徐经招认作弊,却连累无辜的唐伯虎。

  

  这次的考场弊案让他终身无法入仕。

  回到苏州老家,唐伯虎一路饱受街坊四邻们的白眼,回到家门口媳妇一看这么落魄,心想这个男人仕途也没了,感觉富贵无望,妻子最终选择抛弃唐伯虎。

  结果唐伯虎又剩下孤家寡人一个,特别绝望。

  于是,终日借酒消愁,到最后钱也没了,只能去大街上画些小黄图,换点酒钱。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唐伯虎就是一个靠画春宫图为生的流浪汉,就像下图:

  而这个时期他的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开始画女人,很多人知道唐伯虎的画作是因为觉得他画仕女图画的特别好,感觉好像画女人画的很顺手,是不是因为他太风流的缘故呢?

  其实不是这样的。

  仔细看他画的这些女人感觉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明 唐寅《秋风执扇图》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一幅,这位女子小眉小眼,瘦瘦弱弱的样子,画的线条也非常细腻流畅,能够很完整的勾勒出她的形态,而这个看起来心事重重的女人却拿着一把扇子。唐伯虎还在画里面提了一首诗: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大秋天的了谁还用扇子呢?

  其实唐伯虎把在秋风里面搁置的扇子比喻成了他自己,他在这个时代显得这么多余,在这个时期的唐伯虎大概明白了什么是世态炎凉,他恨世态炎凉,但同时又保留了那么一点点对仕途的眷恋,对改变命运的期待。因为扇子在下一个夏天还是可以用的上的,所以唐伯虎其实也在等,等下一个夏天的到来。

  明 唐寅 画班姬团扇 轴

  唐寅 红叶题诗仕女图 美日艺术研究所藏

  唐寅 《美人春思图》111.7 × 41.7 cm 弗利尔美术馆藏

  唐寅 《芭蕉美人图》 大都会艺术馆藏

  我们都知道唐伯虎画的女人总是让女人显得孤孤零零的,但实际上他在画一群女人的时候,所想表现的主题一样也是孤独,比如这幅非常有名的

  《王蜀宫妓图》:

  王蜀宫妓图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说的是什么呢?

  说的是五代有一个蜀后主叫王衍,他喜欢自己的女人们在傍晚的时候穿上女士的道服,戴上莲花头饰,然后等王衍去翻牌子。

  这幅画中这群女人穿戴整齐,就这么等着君王传旨。唐伯虎画下了这个比他早几百年前的故事,然后提了这样一首诗:

  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徽。

  花开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

  他一边等着别人来欣赏自己,然后又觉着这种等待特别可笑。别人都已经不看你了,你还在那争奇斗艳给谁看呢?所以这个时期唐伯虎画女人并不是因为他风流,他画女人的同时也是在画他自己,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孤独当中等待,唐伯虎在绝望中他也很想等,等有一个翻盘的机会。

  就这样等啊等,将近二十年过去了,终于在唐伯虎45岁那年,机会来了。那一年,皇帝的叔叔宁王花重金请唐伯虎到府上当幕僚,唐伯虎的希望突然一下子又被点燃了,于是就赶往南昌。

  但不幸的事又发生了,他发现宁王是因为要谋反而网罗人才,唐伯虎便在宁王府装疯卖傻,暴露丑秽,调戏良家妇女,搞得整个南昌城鸡犬不宁。宁王忍受不了他如此粗俗不堪,于是解雇了他,脱离政治漩涡,也意味着此生仕途划上句号。

  回到苏州,他已经身无分文,朋友只能众筹给他在城外买了一间非常破旧的房子,唐伯虎还给这个房子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桃花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小的时候听觉得好雅兴,但其实不然,他说的是非常穷困的生活。我已经是穷的没有饭吃,只能去捡捡桃花,画点小画,去换买酒的钱。

  唐伯虎为了保留自己身上文人之气的最后一点残余,狠心拒绝了宁王,最后落得一个吃土阶级的下场,他那个时候特别穷困,他给朋友写的信这么说,三日无烟不觉饥,这种惨状难以想象。

  但就是在唐伯虎遭受到人生最残忍打击的时候,他却画出了一生中最好的画,

  《春山伴侣图》:

  唐寅《春山伴侣图》

  这是唐伯虎和朋友去春游,两人拿着酒坐在山里,泉水和树木围绕在他们周围。

  这幅画的笔法非常干净利落,画面线条和用墨比较散淡,所以这幅画看起来特别宁静婉转。关键是画面的布局渐渐走高,树木偃仰,山路迂回。也有人说唐伯虎的画简直是复苏了宋代文人山水画的风骨,宋画就是这样,景特别宏大,人显得很渺小。

  唐寅 《落霞孤鹜图》

  唐伯虎在这个时期的画里面人物显得特别小,卧在一个小角落里面,就像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所以在看似特别恬淡的风景里面,其实唐伯虎的内心是特别卑微不畅快的。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从科举案到现在,皇帝都不知道换了多少个了。一直到了嘉靖二年的冬天,那一年唐伯虎53岁,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唐伯虎挣扎着爬起床,看着窗外飞雪纷纷,拿起桃花笺,写下了自己一生的绝笔: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即使死亡把他逮到了阴间地府,这跟阳间也没什么两样,因为没有一处是我的归宿。这个被历史误读了的风流才子,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声叹息了,世界之大,却无他立锥之地。

  唐伯虎《落花诗册》局部

  唐伯虎的字简约,而不简单。

  乍看来,那些大小如一,偶有粗细的行书似乎单调了些,但是它们很耐看。

  唐伯虎学画没遇到过什么障碍,一画就那么好;

  但他的字,就如他的生平,是遇到过一些波折的。

  起初他学赵,很快入门,但却遭到“笔力弱”的诟病。

  他的师友,如沈周、吴宽,当时多学宋人,而唐伯虎却跳过宋人,直接从李邕那里讨消息。这一选择最终成就了他的书法。可惜的是,他的画名太盛,掩盖了书名。

  唐伯虎生前没点过秋香,死后却流传起三笑的故事,这大概是世人对他不幸人生的一种安慰:活着没做成风流人,死后干脆做个风流鬼吧!

  唐伯虎死后,家里根本没钱给他立碑,所以他的朋友花钱给他捐了一块碑,在上面写了应该是唐伯虎这一生最得意的称呼:“唐解元之墓”

  唐伯虎到死到没有放下那一份读书人的心高气傲,以及他对于功名的那一份念想,上天给了他一身才华,同时又给他开了无数的玩笑,就连他影视剧里面他高富帅的形象其实也是历史给他的一个玩笑。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写过一部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受这部小说影响,后面的影视剧基本都是这样演的,但在他喜剧形象的背后,其实是唐伯虎非常悲剧的一生,他一辈子都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反复徘徊和挣扎,相信他的内心应该是痛苦至极的,当我们了解了唐伯虎真实的一生,回过头来再看他的那首诗: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最有格调的国学微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