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唐僧道:“猴头。正是孙悟空这种残忍狂悖的行为让唐僧忍无可忍。

如何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服气?唐僧微笑着说出了这三条真相!

文丨柳汀雪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

《西游记》是很多80、90后的童年记忆,每到暑假寒假,家里的电视上总少不了它的无限重播。

同时,《西游记》也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我国神怪题材小说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部。它不仅文辞优美,想象力丰富,更突出的亮点在于《西游记》跳出了神话玄幻的范畴,给神仙精怪增添了人的性格特点,这种精神直通向往自由的西方人文主义。

其中孙悟空就是《西游记》中具有反抗精神的代表。

而我在小时候看西游记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敢于捅穿天宫的孙猴子,甘心做一个平凡人的徒弟?

在盘点了唐僧的取经历程后,我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如何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服气?唐僧微笑着说出了这三条真相!一、不凡的身世

在《西游记》在西游记原文的第十一回,对陈玄奘的身世有一番描述,也是全西游记中对唐僧简历叙述最完善的一处:

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

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

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

年方十八认亲娘,特赴京都求外长。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

状元光蕊脱天罗,子父相逢堪贺奖。复谒当今受主恩,凌烟阁上贤名响。

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做陈玄奘。

这首诗,讲了唐僧前世的身世。他本是如来佛座下的第二弟子金蝉子,因为在如来佛讲经时不注意听讲,被贬下凡间。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有疑问,金蝉子是如来的第二弟子,这如来座下的第一弟子又是谁?

是摩诃迦叶。

他的全名为"摩诃迦叶婆",生于中印度王舍城附近摩诃婆罗村,父母夫妻结婚多年,苦无儿女,向毕钵罗树求子,其母生产那日,梦到佛光降临,后生摩诃迦叶。也可以说他是上天赐给人间的孩子。

如何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服气?唐僧微笑着说出了这三条真相!

传说摩诃迦叶刚出生,即具备三十二相,且一举一动都异于常人。八岁受戒,精通佛法奥妙。三十岁的时候,摩诃迦叶从别人口中听说释迦佛的盛名,于是加入教团,成为最早追随佛祖的那一批人。他少欲知足,专志于修行,故而被称为头陀第一。

在佛祖建立西天后,举办了第一次佛典结集,讲经说法。他曾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不发一语。在场的弟子面面相觑,不明白佛祖的意思,唯有摩诃迦叶心领神会,展颜一笑。

如何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服气?唐僧微笑着说出了这三条真相!

佛祖当即自豪地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现在传给摩诃迦叶。”

中国禅宗认为摩诃迦叶佛法高深,与佛祖心意相通,因此把他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金蝉子的师兄这么厉害,他被佛祖亲列为第二弟子,他的佛法修为想必也差不到哪儿去。可是他身上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不够稳重,不能代表佛祖的形象。要不怎么会在佛祖讲经,万人聆听,这么重要的场合不认真听讲,给佛祖丢脸?

按这样的表现来看,对于守规矩这一条,金蝉子平时就是做得不够。在这一点上前世的金蝉子跟他未来的大徒弟孙悟空有相通之处。

可金蝉子只是讲经时略一走神,佛祖就被变下凡间,也未免过于严苛,不符合佛家宽以为怀的本性。

那么佛祖的行为只能用这种观点解释——金蝉子的经历不够,需要下凡领悟一番,才有资格被封为佛。

既然金蝉子来到人间就是为了吃苦和修心的,所以佛祖自然也没跟他客气,给他安排了悲惨的童年。

如何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服气?唐僧微笑着说出了这三条真相!

转世后,唐僧的外公是当朝总管,父亲是前状元,家庭成分很好。可惜他出生的时候母亲就被人霸占,把他放在竹篮随河水漂流,生死由天。辛亏遇到金山寺的和尚发了善心,教他佛法,把他养大成人。成人后,由于受到唐王委托,唐僧踏上了取西经的道路。

二、爱恨交织的师徒情

1.唐僧从细节上关爱徒弟

孙悟空有通天彻地之能,凭着一根金箍棒就能把天庭搅得天翻地覆,连如来佛祖都不服,怎么可能认一个肉体凡胎的人当师傅?

这一点,观音菩萨也想到了。在唐僧出面之前,观音菩萨事先来到五行山进行沟通,却没有亲自揭开符咒,放孙悟空出来。菩萨故意卖了个人情,等着唐僧亲自把孙悟空放出来。并且还授予了唐僧紧箍咒一贴,必要时用来管束孙悟空。

正跟观音菩萨想的一样,孙悟空虽然不守规矩,但还是个重感情的人,他一被放出来,就“到了三藏马前,赤淋淋跪下。”(第十四回)

这句话给我们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第一孙悟空非常感念唐僧。第二、孙悟空被打回了原形。他的藕丝步云履、锁子黄金甲、凤翅紫金冠,赭黄袍,全没了踪影。

第一次赤身裸体地见自己的师傅,已经学了人类文明礼仪的猴子不免害臊。

于是在师徒俩过了两界山之后,孙悟空打死猛虎,裁了一块虎皮围在腰间,遮住下体。在原著中,悟空借宿到陈姓人家,拖下兽皮,给自己缝制了一件虎皮裙。

如何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服气?唐僧微笑着说出了这三条真相!

而在86版电视剧中,这一细节改为,唐僧亲手给孙悟空缝制了虎皮裙。这一点改编得很好,唐僧刚刚收了新徒弟,为了让两人的关系更加融洽,从细节上温暖徒弟无疑是两人情感上的催化剂。

在小说里,唐僧把自己的直缀送给了孙悟空。“徒弟,你不嫌残旧,那件直缀儿,你就穿了罢。”

像这种唐僧关怀悟空的细节,在电视剧里呈现的更多。

师徒四人在吃饭的时候,八戒护食,假客气一番把菜都扒拉到自己碗里独享,猴哥和沙师弟一笑置之也不计较。而严厉的师父呢,不声不响地把自己碗里的菜夹到大徒弟的碗里。

如何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服气?唐僧微笑着说出了这三条真相!

在《西游记》里,温文尔雅的唐僧骂人的场景一共出现了13次,骂孙悟空的就多达10次。虽然爱之深责之切,唐僧平时对孙悟空的关心,可是一点儿也没有少。

2. 教孙悟空做人的道理

我们前面说到,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野性难驯。就算是刚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放出来,他就连杀了六个人。

唐僧当然十分生气,对着孙悟空一顿絮絮叨叨指责,佛家讲究慈悲为怀,众人有向善之心,皆可成佛,哪儿能这么轻易就杀人呢?

野猴王哪里受得了别人的气!按不住心头火,“呼”一声飞走了。这是孙悟空第一次对唐僧发火,也是第一次离开唐僧。

孙悟空回家路上顺道经过东海龙宫,东海龙王讲解圯桥进履图(张良拾鞋的典故),孙悟空幡然醒悟。回头再去保唐僧。可见,孙悟空并非顽石一块,重情重义。

如何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服气?唐僧微笑着说出了这三条真相!

有意思的是,吴承恩还在这里用了个谐音梗。

孙悟空连杀六贼的名字分别叫: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和身本忧,连在一起刚好是佛家所说的六根。

再看本回题目,叫“心猿归正,六贼无踪”,那孙悟空杀六贼,看似杀生,却是六根清净之意。

3.教徒弟要心诚勤勉

第十六回,孙悟空在观音院撞钟,他说自己是:“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说了一句大实话,可见这时的孙悟空取经之意并不是很坚定。甚至在后面,被熊罴怪偷了菩萨赐给唐僧的袈裟,也不当一回事。

在孙悟空的消极怠工下,唐僧威胁念紧箍咒一回,真念了一回。孙悟空“扑的跌倒在地,抱着头,十分难禁,只教‘莫念!莫念!管寻还了袈裟’”!

如何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服气?唐僧微笑着说出了这三条真相!

在二十七回中,唐僧饿了要孙悟空去化斋,孙悟空不想去时,唐僧又念紧箍咒加以督促。虽然管教过严,但是对孙悟空的修行来说是大有好处的。

而在孙悟空心里,却一直不理解唐僧,认为唐僧既絮叨,又不通人情,有时因为肉眼凡胎不识妖精反而因他打了妖精责怪他。

这一激烈的矛盾一直到了三打白骨精,终于爆发了。

4.陷入和解-驱逐死循环的师徒关系

孙悟空的个性嫉恶如仇,脾气上来,不分青红皂白,先把恶人妖怪打死再说。

唐僧一来肉眼凡胎,不识妖怪的面目;二来抱着慈悲为怀的心理,就是妖怪坏人,只要有心悔过,不再害人,就不愿杀生。这就导致了师徒二人在取经路上纷争不断,谁也不能理解谁。

如何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服气?唐僧微笑着说出了这三条真相!

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

这一回,唐僧是真的动了怒,甚至命沙僧拿来纸笔,亲自写下贬书,驱逐孙悟空,一点情面也不讲。

直到后来唐僧在宝象国遇难,猪八戒无奈,只能上花果山请回孙悟空。

三藏当时谢之不尽:“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

但很快,悟空爱杀人的毛病很快就犯了。

在《西游记》第五十六回中,孙悟空一时发性,打死了两个拦路的贼人,唐僧为其埋骨超度,孙悟空还不情不愿。

后来,师徒四人在一户人家借住,老丈见自己的儿子来找唐僧师徒寻刚才的杀人之仇,开了后门放他们离开。

悟空一点也不顾念老者的恩情,用金箍棒打了个昏天黑地,尸横遍野,癫狂起来像无恶不作的魔王。

要知道,这些没有任何法术的凡人对于本事滔天的孙悟空而言,就像蝼蚁一样,轻轻一抬脚就能踩死一片。而恃强凌弱的行为,连普通人都不屑。若遇到为非作歹的人,捉拿了送进官府交给法律制裁就可以了,何必赶尽杀绝。

正是孙悟空这种残忍狂悖的行为让唐僧忍无可忍。毕竟唐僧教了这么久,一点仁义都不讲,也太让人心寒了!

于是唐僧念紧箍咒二十余回——比三打白骨精时多念了几回,把大圣咒倒在地,“箍儿陷在肉里有一寸来深浅”。

孙悟空这才决绝离开。

如何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服气?唐僧微笑着说出了这三条真相!

5.师徒同心

在真假美猴王之时,六耳猕猴和孙悟空同根同源,身形神通都一样,谁也分不清他们的真假。无论是上天找玉帝,还是入幽冥找判官和谛听,都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孙悟空只好去找了如来佛祖。

如来对众人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

每个人都有一颗心,这是常识。但人的心思不一样,纷繁复杂。换句话说,每个人的心里有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而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心中的恶念分化出来的。否则,哪会有天上地下完全一样的人呢?

有人提出了有一种关于佛祖阴谋论的解读。在真假美猴王之后,孙悟空像是突然改性了,该不会是佛祖设了个圈套,把真悟空扼杀了。换上假的孙悟空去西天取经了。

其实是孙悟空把自己的恶念净化了。从此以后,师徒之间不信任的心魔彻底解开,师徒一条心,唐僧也不再念那紧箍咒。

所谓的“紧箍咒”用第十三回唐僧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心灭魔灭金箍无。

如何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服气?唐僧微笑着说出了这三条真相!三、总结

西游之路,就是修心之旅。唐僧在修心,也在不断地督促悟空修心。在取经这条路上,谁更愿意抛下自己的恶念,摒弃自己的缺点,谁就能成佛。

唐僧虽然肉体凡胎,没有法力。但他身体力行,不厌其烦地教导孙悟空心怀善念,用心至诚。我认为,他可以称得上是个好师傅,值得悟空一生追随。

如何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服气?唐僧微笑着说出了这三条真相!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册,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