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又

又又又

有人被骗了?

11月2日16时30分,厦门某公司财务人员谢女士接到电话,开始“入坑”了!

谢总:我和你们老板李总谈好合作,准备打一笔合同款给你们公司。

这时,谢女士的QQ接收到老板“李总”(QQ已经被盗)发来的信息。

李总:和对方的合同有细节需要修改,你和谢总联系,让他们先不要转账。

说完就把谢总的联系方式给谢女士。谢女士联系了谢总。

谢总:我已经把钱转过去了!

此时,李总又通过QQ发来一张收款截图给谢女士,表示已收到钱款,要求谢女士先退还给对方。16时50分,谢女士用网银转账73万元到谢总指定的账户。当然,这里的谢总和李总都是骗子假扮的。此时真正的李总收到一条扣款短信,与谢女士核实时,才发现遇到骗子了。

当天17时05分,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接到该警情后,立即启动资金紧急查询止付机制,仅用1分钟时间,便在嫌疑人银行卡止付本案全部资金73万元,成功挽回受害者的损失。

群众钱被骗走还能及时要回来?

骗子骗到钱都还没来得及取走就被冻结?

这一切都是因为厦门市反诈骗中心的成立,让3年前不太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好友”转发短信,经理被骗11万元;

“董事长邮件”骗走下属35.7万元;

“客户退保证金”骗财务转账46万元……

10月25日,短短一天内,厦门连续发生3起案值10万元以上的诈骗大案。接警后,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民警第一时间启动资金紧急查询止付工作机制,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通力配合,赶在骗子得手之前,成功冻结3起案件共计90多万元涉案款,还冻结了疑似涉案款80万元,挽回了群众的巨额财产损失。

“反诈骗,我们以快取胜”这是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向广大群众立下的flag!那么究竟有何大招呢?那就是 变!快!新!防!

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成立于2015年7月1日。3年来,该中心打破部门壁垒,创新反诈骗方式方法,与诈骗嫌疑人“赛跑”,成功止付1.77万起诈骗案件,冻结涉案资金1.65亿元。

01

一、变:联动指挥中心

实现110报警同步受理

2015年4月11日,厦门发生一起巨额诈骗案。骗子盯上厦门同安某公司出纳叶女士,利用网络虚拟号码,先冒充“厦门刑侦支队”“北京西城刑侦支队”“最高人民检察院”等角色,表示其涉嫌洗钱,需接受财产审查。慌张之下,叶女士把1544.7万元汇给骗子。

据厦门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起案件中,有两个反诈骗“瓶颈”突显出来。一是受各家银行账户查询有严格的内控程序限制,当时民警只能逐一上门查询,用了20多天才摸清“资金流”。而犯罪分子在短时间内,就将所有资金分流到1300多张银行卡,当天就在境外全部取现,使警方未能成功止付。

反诈骗中心民警在处理警情

另外,也暴露了传统办案模式在办理诈骗案件中的缺陷。按照传统办案模式,受害者要先报案和做笔录等,公安机关才启动侦查,效率远远落后于诈骗分子。

有“瓶颈”就必须打破,有弊端就必须改进。在厦门市公安局的积极推动下,反诈骗工作得到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于2015年7月1日组建了市反诈骗中心,负责指导、协调、宣传、打击、监督等反诈骗日常工作。

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办公地点设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厦门市反诈骗中心负责人胡建跃告诉记者:“这样就可以延伸部署110接处警系统,让110接警员在接到虚假信息诈骗警情,第一时间将警情通过该系统流转到反诈骗中心,实现对警情的同步传输、同步受理、同步研判。”

此外,反诈骗中心下设受理处置、研判、打击、宣防、金融防控、电信防控、勤务保障等7个组。当110报警服务台接到虚假信息诈骗警情后,立即通过110接处警系统,直接将警情流转到反诈骗中心,由反诈骗中心接警席联系报警人,问清诈骗电话号码、涉案银行账号、转账银行、转账方式等详情,并同步录入反诈骗接处警平台。需紧急处置的,经接警组长审核后,即通过反诈骗接处警平台直接推送至处置席的金融电信点对点查控系统,再由处置席通过该系统分别向银行提请资金查询冻结,向通信运营商提请电话停机(针对本地诈骗电话)、拦截(针对外地诈骗电话)和封堵(针对虚拟诈骗电话)。

02

二、快:多方合署办公

实现合成作战快速反应

这是一次没有先例的探索,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慎之又慎。

虚假信息诈骗不断进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两个端口必不可少:一个是信息端口,一个是资金端口。把住这两个端口,犯罪分子便无计可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封堵信息,是通信运营商的事,而截留资金,是银行的业务,都不属于公安管辖的范畴。运营商有顾虑,一些外地诈骗电话号码,尤其是虚拟号码,追踪拦截需要授权;银行也在担忧——虚假信息诈骗使用的银行卡,往往涉及市外甚至省外,作为厦门当地的支行,也必须向上级申请权限,才能对异地卡进行紧急止付。

警、银、企合署办公

改变似乎不可能,但变又必刻不容缓。如何突破种种不可能?2015年6月,厦门市打破部门局限,市政府出台了《厦门市反虚假信息诈骗工作机制》,反虚假信息诈骗工作被提升到市一级的层面,实行“警、银、企”多方合署办公、“一体化”运作,形成了“跨界联动、无缝衔接、以专克专、以快制快”打击防控诈骗犯罪的新格局。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厦门市独有的反诈骗作战特点:警方、银行、通信运营商共同联手,合成作战反应快,接处警由原来的“串联”变“并联”,截流被骗资金“分分钟”。

“说是领导叫我转一点钱过去,一开始转了2万元,他说不够,要转4万元。”今年8月1日下午5时25分,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接到张女士打来的报警电话,电话中张女士的声音显得紧张而急切。

得知张女士是在5分钟前刚刚给骗子转的账,接警员傅玉桢立即通知了止付专员。止付专员迅速记录下涉案账户后,便立即到驻点银行区域,请银行工作人员配合调查。

经查询,受害者的4.5万元还在涉案账户里,下午5时28分,涉案账户被成功冻结。这起成功止付的案件,用时仅3分钟,这也创下市反诈骗中心成立以来最快的止付纪录。

反诈骗中心民警杨鸿灵告诉记者:“我们依托现有的110报警服务台和反诈骗接处警平台,受理和流转诈骗警情,邀请工商、农业、建设、邮储、中国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进驻,配备全国查询、紧急止付的‘最高权限’,并与招商、民生、交通、兴业等17家银行和支付宝、瑞银信、随行付等28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快速查询止付工作机制,就是为了尽一切办法让接处警流程更加扁平化、工作效率更高。”

近年来,诈骗资金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流转成为新趋势、新特点。厦门市反诈骗中心于今年7月9日制订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线下交易诈骗资金返还工作暂行办法》,突破性地提出将涉案特约商户的结算账户先行止付冻结,再将冻结在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涉案资金正常结算,达到通过结算账户银行开展资金返还的工作目的。截至目前,反诈骗中心已返还冻结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涉案诈骗资金103万元。

03

三、新:打造反制系统

实现电信诈骗事前拦截

“现在我们把工作更提前了一步,通过大数据分析、引入源头反制技术手段,及时对发现的易受骗人群进行预警及劝阻,变‘被动防范’为‘主动出击’。” 劝阻专员黄开贵告诉记者,一接到报警,案件相关信息就会被录入“反虚假信息诈骗联合指挥平台”,纳入大数据分析。

结合案发地点、时间、特点,分析出热点警情预警信息,并通过多个微信群,推送给全市各公安分局、派出所,并发布在官方微博上;在中心专门建立的“警媒交流微信群”里,新型、多发的诈骗警情都会立即通报,在当天或次日的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市民就能获取预警信息。

告诉孩子“骗子是坏人”

2016年7月,厦门市反诈骗中心与厦门移动合作开发的“火眼”系统暨厦门110诈骗电话智能提示系统正式上线。“火眼”系统建立了诈骗电话自动筛查预警模型,针对厦门移动用户量身定做“事前预警,事中劝阻,事后拦截、关停”的立体防控体系。通过分析“冒充公检法查案”“冒充领导”等7大类高发电信诈骗警情中嫌疑人拨打电话的特点,设置预警规则,一旦发现有触碰规则的异常话务,系统能瞬间监测并实时预警。

当“火眼”系统监测网络改号等疑似诈骗话务时,移动公司同步将数据发送至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反诈骗中心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向用户发送提醒信息、拨打电话主动劝阻、指派辖区民警上门劝阻,对市民群众及时提醒,避免上当受骗。

7月23日19时30分,厦门市反诈骗中心的“火眼”系统监测到一个厦门移动用户长时间接听境外电话,疑似被电话诈骗。反诈骗中心封堵人员回拨该电话时,一直处于通话状态。通过系统查询到该用户可能在同安区汀溪镇汪前村,反诈骗中心马上联系汀溪派出所民警前往劝阻。

原来,60岁的郑大爷遭遇冒充查案的诈骗。对方自称上海医保局,因为郑大爷的信息泄露导致其医保卡在上海被盗刷了15680元,要郑大爷配合调查。随后转接到一名自称“上海公安局”刑警队长的男子与郑大爷进行通话。

通过长时间电话交流,郑大爷已经被对方说得糊里糊涂。直到民警赶到现场时,郑大爷依然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接听的是诈骗电话,甚至还不愿意挂断对方电话。最终,经过民警现场说法、耐心疏导,郑大爷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受骗。

值得一提的是,与厦门移动公司联合研发的“火眼”系统,在2018中国互联网大会“防范打击通信信息诈骗论坛”上,荣获了“2018具有推广价值的防范打击通信信息诈骗创新实践案例奖”。

04

四、防:创新宣传方式

实现反诈工作源头预防

“警方提醒广大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两不(不轻信、不添加)一慎(慎转账),请所有公司负责人把好财务转账关口,增设核验岗,切实防范被骗风险。”11月2日下午,针对厦门地区财务人员被诈骗案件高发的态势,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发布“紧急预警”。据统计,仅10月24日至31日一周时间内,发生7起财务人员被骗案件。

事实上,结合诈骗警情,分析案件类型、诈骗热点,并及时发布防骗预警是厦门市反诈骗中心一贯以来的做法。

近年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受众增多,厦门警方受到启发,开通专门的反诈骗微信公众号,根据时事热点发布相关的反诈骗宣传,定期还会结合大数据发布“反诈周报”,让反诈骗宣传更深入人心。

反诈骗中心民警到厦门大学为新生举办防骗讲座

此外,由于电信诈骗手段日益翻新,群众的防范意识远跟不上犯罪手段的更新速度,厦门市公安局还认真研究影响防骗宣传实效的难点,通过多元渗透融合宣传,多措并举拓展宣传,多方协作推动宣传,与厦门市委宣传部联动,协调厦门市总工会、厦门市残联、厦门市教育局、会计协会、银行等部门及知名人士、网络“大V”全面协作,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诈骗宣传。如通过举办“草莓音乐节”,主动邀请著名乐队、歌手代言反电信网络新型诈骗“五不一打”(不贪、不信、不怕、不汇款、不点链接、打110)宣传口诀,通过明星效应扩大宣传效果等。

借助明星进行宣传,同时打造属于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本土的“反诈网红”。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洪恒亮就是这样一个“网络红人”。如今在厦门,无论在地铁车厢、公交车内,甚至楼宇电梯里,都可以看到洪恒亮主持的防诈骗宣传节目,因为出镜率太高,同事们结合他的姓氏,给他起了一个很贴切的外号“网洪”。

从去年开始,厦门市公安局宣传处注意到“网洪”在宣传防范这方面的能力后,还专门为他开了一档防骗节目《只言“骗”语》,每期三五分钟的内容,都是由洪恒亮主讲。这档节目也通过各种途径对外播放,洪恒亮的形象深入人心,有好几次他在上下班和逛街时,都被市民们认出来,被大家拉住询问防骗信息。

今年9月初开学季,洪恒亮还应邀到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为1890名大一新生上了一场生动的防诈骗宣传课。他说,反诈骗宣传是一项造福市民的工作,在他心目中,这是一项民生工程,只要外界有防骗宣传的需要,他都会抽时间参加。现在,听过他的防骗课的市民中,年龄最大的有90多岁的老人,年龄最小的有10岁的小孩。

最新数据显示,反诈骗中心运作以来,全市电信诈骗警情逐年下降,共监测发现、关停、封堵诈骗电话号码28.4万个,成功干预劝阻正在发生的诈骗案件7213起,共对1.77万起案件发起紧急止付,成功冻结涉案资金1.6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公安部举行的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颁奖仪式上,厦门市公安局选送的《反诈骗跨界联动数据反制机制》荣获金奖。

作者:福建法治报记者 王淯滢 通讯员 洪恒亮

修改:雪檐

值班编辑:陈章群

福建法治报原创: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授权转载请联系:qq:282110664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