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作者在抗洪现场。 资料图   胡宇 军装虽然脱下一年了,在被誉为“纪律部队”的纪检监察新岗位,我同样忙得团团转,军营的往事无暇回首。 中午,机关食堂做了红烧肉,色泽红润,口感软糯,感觉很文气,不像在部队时的大块头、有嚼劲。舌尖的挑剔,引发了军旅追忆,瞬间突然想起当兵时吃过的三碗红烧肉,一辈子忘不了。   第一碗红烧肉,新兵拉练的营养品

1990年初冬,17岁的我离开家乡安徽灵璧,参军来到千里之外的中原军营。我们团是1927年诞生在闽东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团,后来成为新四军一师骨干力量。

为了打牢新兵军政素质基础,在白天正规训练之余,每晚要组织发动“小群练兵”。蛙跳、俯卧撑、仰卧起坐、单双杠、五公里,寒冷的冬夜,天天都是一身汗。那时候老是饿,总感觉吃不饱,睡觉前能吃上一碗热泡面就开心得不得了。

夜晚,营区安静得让人寂寞惆怅,此时非常想念远方的父母和亲人。训练艰苦、营养不足、思乡情深,只能把苦、累、饿埋在心里。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想念妈妈做的红烧肉,就趁着请假机会独自跑到营区靶山旁的小河边,使大劲痛快哭了一场。但是,擦干眼泪,还要接着训练。看看冻裂的双手,想想明天的任务,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这艰熬的日子。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新兵下连,天真地想象下连以后就不苦了。其实,后来才知道,日晒雨淋、风餐露宿,爬冰卧雪、摸爬滚打,抗震救灾、保家卫国,当兵什么时候不吃苦呢?

下连前,新兵营组织了考核拉练。这是对我们3个月艰苦训练的综合检验,大家都很期盼。于是,在冬日的黎明,迎着凛冽的寒风,我们打着背包、扛着钢枪,在黑咕隆咚中,一路披荆斩棘负重开拔了,伴随着嘹亮的军歌阔步前行。很快,一天下来,脚上起了泡,每走一步都钻心的痛。

在拉练的路上,我们第一次听说了杨根思连长提出的“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三不相信”精神,顿时力量倍增。新战友们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拼命地往前冲。这句话,由习近平主席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庆祝建军9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时,首次正式对全军官兵提出了明确要求。

那一天,披星、戴月,攀山、越岭,淌水、过河,大家都很兴奋,感觉好像真的要上战场一样。距离集合时间一小时,我们红二连第一个提前集体到达目的地。全连官兵欢呼雀跃。晚上,连队改善伙食,每人都分了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满嘴流油的快感,大块朵颐的满足,勇于胜利的滋味,至今难忘。

第二碗红烧肉,长江抗洪的慰问品

1998年仲夏,神州遭难,大雨滂沱,南北夹击,长江、松花江、嫩江同时碰上百年一遇特大洪灾。

6月初,我们师奉命抽调5000名精兵,紧急驰援武汉,支持长江抗洪。36天抗洪战斗,波澜壮阔,气吞山河,全师官兵参加急难险重大小战斗百余次,负责防御堤坝上千公里,转移受灾群众近万人,抢救群众财产难以计数。最难忘的是王家坝堵管涌战斗,全师官兵冒雨连续奋战12个小时,从师长、政委,到机关驾驶员、理发员,前线官兵全部参加扛沙袋、堵管涌硬仗。这个口子如果堵不住,武汉岌岌可危,后果不堪设想。

尽管又苦又累又危险,但没有任何人贪生怕死。大堤上,一面面“共产党员突击队”“机关突击队”“红军连突击队”鲜红的旗帜迎风飘扬;一条条“人在阵地在,水到堤坝稳”“不知明天干什么,知道今天怎么干”“听党指挥,决战决胜”醒目的横幅荡气回肠!

很多战友一直铭记在我的心底:连长王保东,安徽老家洪灾后房子泡在水里损失惨重,自己和指导员带领战士们始终坚守岗位,是“舍小家顾大家”的生动写照;副营长吕行,老人车祸回不去,虽然心里着急,但是依然带领官兵全程参加抗洪战斗;团政委陈智勇,从集团军组织处长岗位下到基层锻炼,因带队在大堤执行任务,儿子红斑狼疮到南京治病受到直接影响

离开湖北凯旋回师的那天晚上,我们全师官兵举行了简朴隆重的会餐仪式。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送来了大量的水果、食品、日用品,餐桌上的那碗红烧肉是慰问品,打了胜仗吃起来格外香。那一刻,从淮海战场的小推车,到沂蒙红嫂熬的鸡汤,再到抗洪战场的红烧肉,红色基因,一脉相承,“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鱼水深情在我心中挥之不去,久久回荡。

第三碗红烧肉,告别军旅的纪念品

2016年初春,我履新来到一个军种机关,负责新闻和文化工作。

一年来,我先后完成了陆航试飞大队讲好强军故事、无人系统挑战赛等4项重大活动宣传任务,全年共带领直属单位新闻队伍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人民陆军》等主流媒体发稿320篇,为宣传装备战线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无人系统挑战赛活动中,记者多、时间紧、标准高、任务重、影响大,对接待、保密、安全都有极高要求。我作为业务主管,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在遵守八项规定制度的前提下,努力协调后勤部门搞好饮食保障。尤其是决赛在京西大地一个试验场,保障难、气温低,第二天中午要在野外就餐。我提出,需要红烧肉。当上午比赛结束,中午就餐时,记者们纷纷赞扬我们部队红烧肉好吃、给力、有味道。我也吃了这顿铭心刻骨的红烧肉,因为到年底,我就要因为达到服役最高年限脱下军装离开军营,以后可能再也吃不上部队的红烧肉了。这碗肉,我吃出了纪念的味道。

27年的军旅生涯,我从基层报道员起步,一直脚踏实地,不懈奋斗。先后在原总装宣传部、原总参陆航部、陆军装备部3个总部机关工作过,纵向攀登,横向比对,开阔了胸襟,拓展了视野,得到了锻炼。我认为,从军队到地方,脱下的是军装,不变的是信念,到哪里工作都是党的干部。从金戈铁马国防卫士到正风肃纪反腐战士,从军事舆论战线到纪检监察阵地,从肩扛军旗到身护党旗,我期盼在新岗位继续贡献一名党员干部的光和热。

如今,退役一年了,仍然想念部队的红烧肉。

(作者系中直机关干部)

责任编辑:马蓉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