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提篮桥监狱在炮火下幸存下来,至今有近百年历史。随着星移月转,岁月沧桑,弹痕累累的围墙和监舍早已修复如初。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提篮桥监狱还有这炮火下的惊人一幕   徐家俊 监狱史学者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正面战场的22次会战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国方面投入地面部队78个师、7个独立团、3个暂编旅,还有空军的9个大队、上海保安总队等有关部队,共计兵力有75万以上,几乎调动了当时国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左右。日本的参战总兵力达25万人,包括陆军9个师团、3个支队和海军两个舰队。 1937年8月13日下午,盘踞在上海的日军向八字桥、江湾路、天通庵路等地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日本的海军陆战队从提篮桥监狱附近黄浦江畔的汇山码头登陆,向虹口、闸北进犯。次日拂晓,中国军队向日军发起全面的进攻和反击,日军负隅顽抗。位于华德路(今长阳路)上的提篮桥监狱一下子处于炮火的前沿,形势十分严峻。原驻守在监狱担任警戒任务的上海公共租界万国商团俄国分队撤离,改派中华分队;监狱围墙及岗楼由狱内的印度籍看守接管。 8月15日,外界飞来一枚炮弹,落入提篮桥监狱昆明路舟山路转角处的岗楼。接着又一枚炮弹击中舟山路上的岗楼。这两枚炮弹先后把监狱的围墙炸了两个洞,并伤及部分看守人员。监狱组织人员对围墙及时修补,为防止炮弹再次袭击,决定把各岗楼上的值勤人员全部撤离,随着中日军队激战的深化,18日起,中国军队改变主攻方向,派一个师的兵力集中攻击黄浦江畔的汇山码头,以分割虹口和杨浦之日本军队。经过相当的努力,21日,中国军队才接近汇山码头,中日双方战斗十分激烈,相近汇山码头的提篮桥监狱几天内一直笼罩在枪林弹雨的袭击中。 17日凌晨,监狱又数次遭到炮火袭击。位于狱内的高达8层的监狱医院三次被炮弹击中。PQ监(今7监)、RS监(今8监)及西籍职员宿舍(一处位于今唐山路、安国路转角处;另一处位于保定路,今上海市中西结合医院门诊部),各被炮弹击中一次或数次,先后共有9名囚犯被炸死,60余名囚犯受伤,1名外国籍职员受轻伤。 8月20日,凌晨4时至5时间,又一枚炮弹飞向监狱,把PQ监厚厚的钢筋水泥墙击穿,有近10名犯人受伤。当天下午4时,一架日军飞机投下一枚炸弹,击中舟山路上的汇山菜场(今舟山菜场),造成不少无辜居民死伤。毗邻菜场,仅有一条马路相隔的围墙和“西人监”(今十字楼),由于受到炸弹的冲击,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但幸无人员死伤。 22日上午7时,FG监(今3监),有一囚犯被飞入监房的炮弹片击中,伤势严重。当时监狱内共有押犯6000余人(其中还包括59名外国籍犯,200多名少年犯),由于监狱处于战区边缘,情况危急,犯人囚粮告急,蔬菜奇缺,每天只能供应两顿照得见人影的粥汤。犯人思想动荡,管理人员情绪也不稳定。监狱当局经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批准,于22日那天首先把在押的59名外国籍犯,予以疏散,或当场释放,或移押巡捕房,对于领属法庭判决的英国籍囚犯移押香港域多利监狱。 对狱内在押的250名少年犯、206名短刑期的犯人也同时释放。监狱当即关闭“西人监”和童犯“感化院”(今9监)。另外还对狱中在押的2000名轻刑犯,租界当局与领事团商定并得中日双方的同意,计划分四批移送上海西郊漕河泾镇的江苏第二监狱交中国政府处理。首批500名犯人于22日分乘8辆大客车,由万国商团英国士兵和工部局警员等分乘数辆铁甲车和若干摩托车护送,经外白渡桥、南京路移押漕河泾镇上的江苏第二监狱。办毕手续,遣资释放或假释回原籍。《申报》等媒体还刊发照片和消息,成为当时一条注目的社会新闻。 当第二批500名犯人乘上客车,沿着长阳路、东长治路到达外白渡桥时,桥头竟设置了路障,遭到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的阻止,日军强令囚车掉转车头,返回监狱。其原因是日本军队害怕中国籍犯人移押漕河泾释放后将增加中国的抗日力量,所以不惜食言毁约,使数千犯人处于危险的境地。据有关资料披露,“八·一三”事变后,地处战区的提篮桥监狱多次遭到日军的轰炸,累计有9名犯人被炸死,70多名犯人和12名印度籍看守、华籍看守受伤。数千名犯人、几百名管理人员的神经时时绷紧、焦急万分,日夜不得安宁。 1937年8月,上海的《申报》《大公报》《新闻报》等各大报纸纷纷报道了炮火下的提篮桥监狱的情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在这样艰难的时刻,时任提篮桥监狱的英国籍狱务监督(典狱长)韦华德却于8月26日称病离职,由英国籍副狱务监督(副典狱长)郭亮秦行使其职权。监狱首席行政长官韦华德究竟是伺机逃离,临阵退却,还是确实生病,不能工作,成了提篮桥监狱里的“斯芬克斯之谜”。 8月下旬,日本军队在吴淞口强行登陆,国民革命军以一个集团军的兵力阻击,战场重心从闸北、虹口移向月浦、罗店、吴淞、宝山一带。由于形势急变,提篮桥监狱附近战事平静,才恢复往常的工作。10月,狱内“西人监”恢复使用。不久,童犯感化院也恢复。 而处于华界的漕河泾的江苏第二监狱和北新泾的司法行政部直辖第二监狱,在炮火下宣布撤离,犯人或假释或移押。不久这两座占地面积分别有120亩、160亩土地,在华界地区的大监狱均毁于日军炮火,成为一片废墟。 提篮桥监狱在炮火下幸存下来,至今有近百年历史。随着星移月转,岁月沧桑,弹痕累累的围墙和监舍早已修复如初。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提篮桥监狱还有这炮火下的惊人一幕。 责任编辑:马蓉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