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肾病治疗以抑制或消除症状为主,尤其是尿蛋白、潜血、血压、肌酐等,在这些治疗过程中,你知道什么样的状态算是“有效治疗”吗?

状态一:尿蛋白定量长期稳定在1g/24h以下

状态一:尿蛋白定量长期稳定在1g/24h以下

虽然没有转阴,但如果能长期将尿蛋白定量控制在1g/24h以下,将激素控制在3片以内,单就尿蛋白治疗而言,就已经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了。

我们知道,激素对人体免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同时又是治疗尿蛋白的基础用药,所以医生们都在小心翼翼地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在控制尿蛋白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激素用量,才是长期治疗肾病的正确做法,一味追求尿蛋白转阴,有时候反而或得不偿失。

状态二:血浆白蛋白维持在30g/l以上

状态二:血浆白蛋白维持在30g/l以上

大量尿蛋白的后果之一,就是血浆白蛋白下降,这不仅容易引起高度水肿,还会导致免疫下降,增加肾病加重的隐患。我们经常说的“优质蛋白饮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补充血浆白蛋白。

临床上认为,能够将血浆白蛋白维持在30g/l以上,就是比较安全的。除了饮食之外,通常还会采用人工输注的办法,不够这种办法只是临时缓解,多用于血浆白蛋白过低的情况,效果并不持久。

除了补充之外,控制蛋白质流失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才会有“激素冲击疗法”等比较激烈的治疗手段。

状态三:血肌酐控制在300μmoI/L以下

状态三:血肌酐控制在300μmoI/L以下

血肌酐明显升高,通常意味着肾病进入了肾功能不全阶段,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血肌酐707μmoI/L=尿毒症”。

血肌酐升高固然是肾功能下降的结果之一,但它也会给各个脏器和系统造成持续伤害,因此降低血肌酐也是肾衰阶段的重要治疗内容之一。

目前常用的降肌酐手段主要是各种促进排便的药物,以及中药灌肠(结肠透析),血液透析由于操作不便并且带有明显副作用,和肾移植一起被当做了“终极手段”。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