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印尼视角”可订阅哦!

从印尼人用水牛角

为病人拔罐说起

当地时间2017年9月26日,印尼雅加达,一名男子利用水牛角为病人拔罐,以帮助促进血液流通和去除死细胞。(网络图片)

这种治疗方法在亚洲地区很是常见,尽管在部分国家稍有区别,但是效果相同。(网络图片)

一名男子在路边利用水牛角为病人拔罐。(网络图片)

一名男子在路边利用水牛角为病人拔罐。(网络图片)

不是中国传统的拔火罐的山寨版吗?可以这样说。其实,在云贵地区,也有些少数民族也有这种治疗手段的。

须知,也有印尼历史学家著书指出,印尼人的祖先是5000年前,从中国云贵地区迁移过来的。

人们不难发现,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的米南加保族(Minangkabau),与苏拉威西岛的多拉查族(Toraja),都崇尚水牛,屋顶都是牛角图腾模样,这一点与云贵高原的苗族等惊人地相似,所以牛角火罐,是不是苗文化遗迹,让人遐想万千。

苗族(上)与米南加保族的屋顶(下),似曾相识。(网络图片)

苗族吊脚屋的房顶,都是牛角形的。(网络图片)

吊脚屋在印尼的苏门答腊,也是大行其道。(网络图片)

尽管印尼社会及官府,包括公知对中国较为疏远,不但无亲近感,甚至还有点逢中必反的倾向,原因在于统治印尼32年之久的反共仇华新秩序政权,即在推翻亲华的苏加诺总统,政变上台的独裁总统苏哈托得主导下,印尼社会被误导,将中国视为洪水猛兽。

但永远抹杀不了的,中国文化在印尼社会的痕迹随处可见。

爪哇的家具就是明清家具的翻版,爪哇很多清真寺的建筑模式,也是带有中国色彩的塔尖屋顶。

甚至豆芽(Tauge)、豆腐(tauhu)、茶壶( Teko)、肉丸(Bakso)、面条(Mie)、米粉(Bihun)、糕点(Kue-粿)的发音,都是闽南语音,因为都是早期中国人带来的,深入到印尼人的日常生活。

很多印尼的武术Pencak Silat,从单式动作架势、套路,服饰的黑布套装、腰带,到器械,甚至软硬气功的修炼方法,都与中国南派武术极为相似,也有印尼人将武术叫做Kuntau(闽南语的棍刀),而其尊师重道文化,与中国武林传统竟然是翻版的。

至于传统医疗的草药,还有足底及全身按摩、搽油,拔火罐等,都与中国脱离不了干系,雅加达的朋友曾经多次邀请我,到雅加达至茂物半路的一个乡下,找一个巽达族老头做足底治疗按摩,可惜没有去成。

朋友说这老头很神,一按脚底就知道客人病患的七七八八,通过点按就手到病除,尤其腰疾及腿疾,很多雅加达的有钱华人,到他那里治疗保健。

这不是中国的足底穴位按摩吗?据说他是师传的,完全有可能估计,他得传于早期移民印尼的中国人。

米南加保族妇女的头饰也是牛角型式的。(网络图片)

苗族女子的水牛型头饰。(网络图片)

苗族女子的牛角型头饰。(网络图片)

文/春雨绵绵(香港)

相关文章